APP下载

平中出新的2009年湖北卷高考语文试题

2009-11-26徐华钟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设题湖北苏轼

徐华钟

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盼望在第一时间看到本年度的高考语文试题的急切心情,无异于赴一场心驰神往的约会。在人民网上第一时间读完全卷。直如与久别的故人畅叙,如坐春风,如赏佳景,如醉如痴。

初览今年的湖北卷高考语文试题,最大的感受是没有预期的偏难与艰涩,即人们常说的“裹人”,显得平和而亲切。除了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外,还体现了湖北题“整体稳定,微变出新。立足知能。突出特色”的特色,标志着湖北卷自主命题在稳健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迈进。

我认为今年试题的突出亮点主要体现在文言文、语用题(第六大题)和作文三大板块上。

今年湖北卷的文言文考查令人耳目一新,选文精到,设题规范而又匠心独运。

文言文阅读的特色首先体现在选择文本材料的创新。

在形式及选文上,命题者独具慧眼选择了两个相关的阅读材料:一为苏辙的《孟德传》,一为苏轼的《书<孟德传>后》。苏轼和苏辙都是考生熟悉的大家,且同属“唐宋散文八大家”,从苏洵的《六国论》、苏轼的《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考生对他们可谓心仪已久、仰之弥高。这样的文本会给考生带来亲切之感,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激情。

在文体上,前者应归于传记类,后者应归于随笔类;前者以记人叙事为主,后者以议论说理为主。但两文的主旨还是着眼于说理。《孟德传》先叙后评,记叙部分情节曲折,条理清晰,人物形象鲜明:孟德是一个喜好山林,内心无所畏惧,置生死于度外的“退卒”(逃兵)。正因为他的这种释然、坦然,才得以困居深山老林、与猛兽为伴而不死,才得以“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作者也因此感慨:人处世间如“无所顾,则其浩然之气,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而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则更有意味。苏辙寄来的《孟德传》中有关猛虎畏人的说法,引起了兄长苏轼极大的兴趣,于是对老虎吃人的心理做了一番探讨。作者以“痴(无知)儿不惧虎”为据,论说老虎吃人之前,必先被之以威,见慑于威而惧者方食也;相反,不惧者则不敢食。即“意虎之食人。必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以施欤?……故书其末,以信子由(苏辙字)之说。”

在命意上,选文较好地渗透了新课改理念,体现了鲜明的人文性。两则文本材料的主旨都在揭示“无所顾则无畏,有所顾则有所慕、有所畏”的主旨,并且极力推崇这种无欲则刚的“虽列于天地可也”“特立于世者”的浩然之气。而这种气概正与作者旷达、率真的性灵切合,又凸现了唐宋八大家散文注重理性和真性情的文学主张。

其次,试卷在设题上匠心独运,推陈出新。试解析如下: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利:通“痢”,腹泻

B,逡巡弭耳而去,弭:低垂

c,德自分死矣,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觚触,庶几其一惧,庶几:差不多

此题涵盖“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两个考点,将两考点合为一题,采用3+1(3个实词+1个虚词)的形式设题,综合性强,考查的信息量大。答案为D。“庶几”在文中是“希望”的意思,而不是课本中出现的常规用法“差不多”“大概”(如《庄暴见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本题设计巧妙,与课文关联却又不同于课文,学生很容易跌人陷阱。很容易因思维定势而误选。然而,从文意看,是老虎先以威示人,以窥探人是否有惧色。老虎也会打心理战,看人怕不怕它,且希望猎物怕它,而两小儿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惧虎”。“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从用法看,“庶几”后带了宾语“其”,则充当了动词的角色,即“希望”义,而不是副词“差不多”“大概”。故答案确定无疑,而考生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是通不过的。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是

A,既为兵,不获如志,惟山之深者往焉

B,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须臾奋跃,如将搏焉

C,一日十病十愈,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

D,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此题考查信息筛选,以选出分别表明孟德“生存艰难”和“无所畏惧”的一组设题,信息量大,且加大了限制。学生只有对文意准确理解,且“分别”对应求证才能选出正确答案。A组上一句“既为兵,不获如志”是说孟德当兵以后“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实现,与“生存艰难”无关。B项下一句“须臾奋跃,如将搏焉”陈述的对象是猛兽,意恩是:过一会,它就会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不是说孟德无所畏惧。D项上一句“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是对孟德获释为民后的叙述;下一句“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是苏辙对孟德之事的感慨,均与筛选标准无关。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轼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孟德传>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选B。其错误在于无中生有。题意对应的原文为“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宋孝孙)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可见,B项“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错。

总之,文言文在设题上突出从整体上把握文意,着眼于能力立意的要求。

今年湖北卷的作文继续走创新的路子,命题平中见奇、推陈出新、化繁为简:不设材料,更无导语,连题目也只有一半,而把另一半交给了考生。综观全国18套高考语文试题。采用此种半命题作文形式的仅湖北一家,可谓平中见奇。既限制而又开放,又在2008年情景加命题的基础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而今年作文命题的创新不只表现在形式上,其内涵也丰厚,令人咀嚼。首先,它是一个情景式的命题,“站在——门口”能很快扣动考生的心弦,激发考生的写作热情,有利于考生抒发真情实感。其次,它是一个开放的命题,在选材、立意上有着极大的开放性。“门口”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超现实的;可以是具象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第三,它是一

个面向现实生活的命题,这里的“现实生活”虽不一定都是亲身经历的,但一定是有所感受、感知和感悟的。第四,它还是一道能考查学生写作水平的命题。隔靴搔痒、泛泛而谈之作,改头换面、仓促拼凑之作,似是而非、不痛不痒之作,非驴非马、杂乱无章之作均难出彩。文章的品位在于是否能抓住契机,平中见奇、推陈出新;是否能揭示“站在门口”的独特情感和深刻内涵;是否能在命题预设的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氛围中给人感动和启迪。

如媒体报道的某考生写的就是他爷爷。该考生2岁就被父母遗弃,与爷爷相依为命18年,爷爷一手把他拉扯大。如今爷爷78岁了,生病卧床已半个月,但还是坚持来陪考。爷爷说:“别家的孩子都有人陪考,我也要来给他一个惊喜,给他助助威!”当高考第一天上午考完语文,记者采访该考生时,他说:“我的作文写的就是爷爷,‘站在爷爷的门口,我心潮翻滚,久久不能平静,是爷爷给了我爱,给了我坚强,给了我力量。”有如此情感积淀,如此丰厚的生活积累,如果表达不错的话,相信这位考生的作文能够出彩。

还有一位体育考生,写的是《站在梦想的门口》,他是一位足球爱好者,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足球明星。文章叙写了该生在应试环境下追求这一梦想的酸甜苦辣。生活气息浓郁,时代感强,也折射出了教育、成长的某些深层次的东西。“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天成”即生活、情感的积累,“偶得”即找到了释放和抒发的突破口。考生有生活,有真情实感,碰上了好题,好文章也就自然“应运而生”了。

然而,今年的湖北卷亦有缺憾,姑妄言之。

第一大题语言基础知识及运用选用的语料与去年湖北卷相比,显得“语本”味较浓,而“人文”味稍淡。板滞有余而鲜活不足,难度系数亦较低。

诗歌鉴赏考的是宋代诗人张先的《题西溪无相院》,文本选得不够好,设题亦失之单一。此类题咏诗一般都有写作背景,“西溪”在何方,“无相院”在何处,“院”以“无相”名之有何意,光看标题学生就难以理解,试题亦无注释,这就造成学生难以从整体上把握诗意。诗作的主旨表现诗人对雨后秋溪的独特兴会,抒发一种掸悟般的逸致幽情,此种情怀对蜗居斗室、奋战题海的高中生而言实难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亦太玄妙,张先善写影,人称“张三影”,此诗最能代表他的写影艺术。“浮萍破处见山影”是明写影,“过桥人似鉴(镜子)中行”“莫放修芦碍月生”是暗写影。妙则妙矣,考生却难领会。此外,考查的两道题都是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全然没有关注诗歌的思想内容,无疑失之片面。因而,相比而官,今年的诗歌鉴赏题无论是选料还是命题,都大大逊色于去年。

其实,诗歌鉴赏在选材上大可不必避熟就生。中国是个诗的国度,仅唐宋两代的大诗人就灿若群星,佳作如林。命题应着眼于引导学生读著名诗人的佳作,引导学生多了解那些代表主流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作品,而不是一味地求生求僻,以致失却了诗歌鉴赏的品位和趣味。

此外,“名句名篇”的命题语言也不够准确。从诗歌的主旨和写作意图看,《蜀道难》中的“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也不在写什么“山水之胜”;《阿房宫赋》中的“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亦不在写“秦朝的暴政”。文学常识要求考生写出方鸿渐是哪篇小说中的主人公,无论怎么说都考得不靠谱,难度过大,因为高考毕竟不是语文竞赛。

诚然,瑕不掩瑜,今年的湖北卷语文试题致力内容出彩,题型创新,突出人文性审美性,体现新课标精髓,尽显平和、亲切,而又不乏活泼与创新,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势必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猜你喜欢

设题湖北苏轼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揭秘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在哪儿设题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初中物理实验的有效使用策略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
湖北各地2月中旬蔬菜价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