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歌行》教学反思

2009-11-26叶德卫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10期
关键词:短歌行曹操生命

叶德卫

曹操是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但不可否认,他又是一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他的《短歌行》是一首充满对人生的追寻和探索的诗歌,是一首充满英雄主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经典诗歌。

对于这首诗歌的教学。许多教辅材料和课文中的补充注释,都是把它当作一首求贤诗,认为诗歌表达的是曹操因为有统一天下的远大志向,因而产生了对人才的渴求。诗中“忧”的是人才的难得,“乌鹊”比喻的是人才,诗末更是表明曹操愿意像周公对待人才一样来对待当时的贤才。

这样的理解沿用已久,在教学中有个别教师满足于依照教参教辅,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们得出“乌鹊”比喻“人才”这类标准答案。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的只是简单的课文下方的解释,或者语言和章法上的某些知识。一首充满超越时空情感和思考的诗歌,被肢解得七零八落,诗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被买椟还珠式地放弃了;有感情有意蕴的精美诗文,变成了精确定量的分值,变成了ABcD的冷漠选项。于是文学的感情世界渐行渐远,严谨的文化思辨和深刻的生命探询也如风云飘散。

对于像《短歌行》这类意蕴深厚的经典诗词,要怎样教学,才能以更完整更丰富的方式感应和塑造学生的心灵,给予学生精神的滋养呢?我的探索是,不应拘泥于教本,要把它置于超越时空的文化背景中。“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广征博引,为学生提供相关的文化资源,引领学生在广博的文化视野中学习、思考和表达。

我们可以围绕曹操及其在诗中的追问,围绕诗中所体现的时空无限与人生有限的矛盾进行相关搜索、探究,这样,我们就能跨过铅字垒成的门槛,迈进古老、深邃的精神园林,寻找庄子、孟子,聆听陶渊明、李白,仰望曹操、毛泽东,从而激发对生命诗性的领悟。

为此,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一,问题切入,调动积累。探寻生命难题。

好的问题是思维的兴奋剂,是课堂开放和活跃的保证。课前我预设了两个问题:在《短歌行》的开篇,曹操发出了什么感叹?他所感叹的矛盾核心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把自己的理解表达出来。我希望通过问题,引领学生重视语文学科特有的人文内涵和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命关怀,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这种疑问和思考。

通过讨论。同学们在感知曹操求贤若渴的同时,通过进一步追问,不断去贴近和感知曹操的心灵。去探问他求贤的深层次原因。大家不久便基本能梳理出全诗比求贤更深刻的思想主题,那就是曹操通过抒发旷世忧愁,揭示了宇宙无穷与人生有限的深刻矛盾。

时光易逝,人生苦短;宇宙无穷,人生有限。古往今来人们对宇宙人生的思考一直没有停止过。“慨当以慷,忧思难忘。”忧伤总如闪耀的灯火,如不灭的眼睛,时常让你感觉生存的美和觉醒的痛。南宋哲人陆象山(九渊)年仅四岁,便思索天地是不是无穷的;书法家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发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感叹;一向旷达的诗人苏轼也在《赤壁赋》中不断的追问生命的意义。在学生思维和情绪调动起来后,我进一步发问,类似曹操的这种感叹,你们还了解哪些?要求学生展开头脑风暴,调动积累,从曹操的感叹出发,搜索古今,从而引导学生拓宽文学视野,进行文化思辨。探寻生命真谛。

于是,古今中外,政治的、文学的、思想的,各个领域,一个个徘徊、苦恼、不安的灵魂似乎无法得到真正的解脱,纷纷走进课堂,浮现到同学们眼前。

二,拓宽视野,适时点拨。形成知识序列。

教师在课堂上是导演,也是演员。在同学们讨论中,教师要适时引导,补充一些有价值的材料,在更广博的文化视野中展开文化思辨和生命探询,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总结学生的思想,引导学生将散乱的素材和观点串连起来,使知识序列化,形成知识链或主题包。

我将学生提到的有价值的人物或观点按时代先后写在黑板上:

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庄子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日月忽其不掩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屈原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汉《古诗十九首》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汉《占诗十九首》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苏轼

人生富贵驹过隙,唯有荣名寿金石。——顾炎武

人生易老天难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

在漫游中国古代文化的同时,我还给学生补充了一些古希腊人的故事。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就有很多对人生的短暂和虚无的恐惧。人生就像树叶一样,在繁华的背后,枯竭隐含其中,衰亡不可避免。古希腊哲人深刻的感受和体悟到了人生的短暂和悲苦。

古代的希伯来人在《圣经》中也发出了同样的感叹。在这种感悟和感性的体验中,希伯来人领悟着人的虚无和恐惧。在《约伯记》里,约伯在经受了悲惨的命运的捉弄以后,躺在灰堆中,不断地追问自己的痛苦和命运。他的不断叩问近乎呐喊,这就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直接感悟,在全能、永恒的上帝面前,人就是虚无;人并且深深地感受到,自己是上帝用泥土造成,自己的命运就像清风或一个影子,倏忽飞逝,瞬间凋零。约伯面对不可把握、不可抗拒的命运,发出了自己的质问、思考和恐惧。甚至愤怒:“人的道路。既如此渺茫,天主为何赐给他生命,又把他包围?叹息成了我的食物,哀怨不停有如水流。我所畏惧的,偏偏临于我身;我所害怕的,却迎面而来。”“何况那以泥屋为居所,以尘土为基础的人!……晨昏间即化为齑粉,永远消亡而无人回顾。”

从华夏的先贤,到古希腊的圣哲,从三国的曹操,到当代的毛泽东,师生合作,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了一次次时空的大跨越,感受着古往今来人类普遍的困惑。随着师生从脱口而出到搜肠刮肚,黑板上人物和思想越来越丰富。透过丰富的信息,一千七百年前的曹操在学生视野中逐渐变得鲜活、丰满了;同学们关于生命的知识丰富了,关于生命的思考逐渐系统起来,形成系列了,对深刻的人生命题思考的视角更广阔,体会更深刻了。

通过讨论,同学们理解到,无论你得失成败、富贵荣辱,都避不开一场生与死、黑暗与光明、伟大与渺小的较量,心灵世界总在不屈地进行着存在与虚无、短暂与永恒、我与非我的抗衡。人生短促、世事无常的困惑,精神孤寂、灵魂无依的迷茫。追求不朽、壮志难酬的苦闷,时时都在困扰着每一个人,如我们这样的芸芸众生,如庄子这样的智者,如曹操这

样的英雄。

三,对比思考,专题突破。提高语文素养。

课堂的精彩在于激起学生一个又一个问题,再激励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解决问题。课堂上,我继续追问,人生须臾与宇宙无限的矛盾是人类的普遍困惑之一,那么,该如何让困扰的心灵得到皈依,如何从有限达到无限呢?面对这种无可逃避的困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及时行乐、有的人归隐山林、有的人走向极端、有的人建功立业。你所了解的古今中外的人中有哪些选择?我们要认同并自主选择的是哪一种呢?

同学们再次展开思维风暴,黑板上“及时行乐”“归隐山林”“走向极端…建功立业”等不同的标签下汇集了许多的人物和言语,有流行歌词如“人生能有几回醉,不欢更何待”,“何不潇洒走一回”;有文人词句如“躲进小楼成一统”,“明朝散发弄扁舟”;有屈原、茨威格、叶赛宁、海子等一些人的绝望行动;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决不能让命运使我屈服”(贝多芬)的钢铁誓言。

我们将如何直面人生的困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如陶渊明一样,归隐山林,遁世避俗吗?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如海子一样,完美自我,了断残生吗?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如苏轼一样,淡泊、从容吗?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如曹操、毛泽东一样,拯救苍生社稷,建功立业、显身扬名吗?

一个人的理想的生命,比他们的躯体的生命长得多。我们的肉体在宇宙间是短暂的,但我们的思想和事业却可以穿越时间的限制,在时间的原野中奔驰。

对比追问引发了学生们对人生绵长不尽的思索,也激活了学生们翩翩不尽的联想,点燃了他们蓬勃向上、矢志追求的火焰,使他们认识到人生有限,创造无穷,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只争朝夕,开拓进取。在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不仅学到了文学知识,而且也感悟到一个人活着的哲学意义,对提高自身人文素质极有助益。

“我们要像孔子,像曹操,像毛泽东!我们要积极作为,建功立业,要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永恒的价值。”同学们的发育掷地有声,铿锵有力!

“是语文,又远远超越了语文。”“这样的课,课程内容呈开放性,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文化信息,引导学生吸纳和辨别各类异质文化。”“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一起,对追问生命意义的经典诗文进行鉴赏、品味、思考、熏陶、感悟、表述,师生在宽广的文化视野中,在人生人性的哲理探究中,在生命价值的终极关怀中,在人文精神的内涵感悟中对比思考,情感更加丰富,思想更易深刻。”听课老师这样评价。

课后进行了学生调查问卷,可以很欣慰地看到,无论是信息的获得、知识的掌握还是能力的提高,这堂课预设的教学目标是较明显地达到了。学生们喜欢上这样的课,认为对促进价值取向的形成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帮助很大。

猜你喜欢

短歌行曹操生命
心动杀人
光照千古的“劝降”诗
短歌行(组诗)
《短歌行》与《归园田居》对比阅读
山鸡舞镜
三国演义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短歌行
曹操梦中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