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S结构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
2009-11-26张克友
摘 要:本文根据高校加强预算管理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B/S结构的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详细阐述了系统网络结构、预算编制流程和系统功能结构,并对系统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C/S结构 B/S结构 预算管理系统
中图分类号:TP31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19-0037-03
一、引言
随着分布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具有负载均衡、数据安全及完整性特点的客户机/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的应用系统,但随着单位规模的日益扩大,应用程序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C/S结构的应用系统逐渐暴露出开发成本高、移植困难、升级麻烦和难以维护及兼容性差等不足。因此,随着Internet和网络技术的兴起,接着便出现了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应用系统。[1]在B/S结构下,用户界面完全通过WWW浏览器实现,只处理少量事务逻辑;主要事务逻辑在服务器端实现,并且根据服务器处理业务的层次划分,形成业务扩展维护简单方便、开发简单、共享性强、具有分布性特点的所谓三层B/S结构。
显然,B/S结构的系统相对于传统的C/S结构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单位考虑采用B/S结构的系统来解决实际应用。长期以来,预算编制特别是高校制定年度预算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工作,预算的监控执行更使高校管理者们伤透了脑筋。然而,基于B/S结构的预算管理系统将使高校管理者们告别过去依靠手工报表层层上报、层层审批、层层下达的历史;高校管理者,特别是高层决策者可真正实现“无需远行,无需久等”地进行整个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本系统正是基于以上这些需求,将信息管理引入高校预算管理中,以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实现高校对预算管理的需求和分析监控。
二、系统的网络结构分析
传统C/S结构模式是两层的,如图1所示。每个应用程序由两个功能部分组成:一部分负责启动通信请求,另一部分则对它的请求做出应答反应。启动通信的进程是客户机,对请求做出应答的进程是服务器,等待来自客户机的
请求,并执行它所请求的操作,再将结果返回给客户机,这样就可以从服务器那里访问数据。
在B/S结构模式中,增加一个Web服务器应用层,它分别与浏览器和数据库服务器打交道,用户的全部数据信息存放在数据库服务器上,数据库服务器只与Web服务器打交道,整个系统的管理、资源分配、数据库操作、业务逻辑部件的管理及动态加载等工作都集中于应用服务器,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B/S结构是真正的三层结构,如图2所示。[2]
第一层浏览器是表示层,完成用户接口功能。在客户端向URL(Uniform Resource Locator)指定的Web服务器提出服务器请求,Web服务器用Http协议把所需文件资料传给用户,客户端接受并显示在WWW 浏览器上;
第二层Web服务器是功能层,完成客户的应用功能,即Web服务器接受客户请求,通过CGI或ASP与数据库连接,进行申请处理,而后数据库结果返回Web服务器,再传至客户端;
第三层数据库服务器是数据层。数据库服务器应客户请求独立地进行各种处理。
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对两种系统结构模式的比较分析,我们构建了三层B/S结构的预算管理系统。本系统以校园网为依托,校园内部使用局域网,通过校园网与 Internet相连接。各部门通过光纤接入中心路由交换机,形成典型的星形结构;同时各部门内部每个HUB(交换机)和计算机连接也为星形的级联,这样既方便了网络的扩充,也为将来财务管理业务功能的扩充打下了基础。
三、基于B/S结构的高校预算管理系统
1.高校预算管理系统设计的预算流程
在预算管理系统开发之前,我们对学校的工作流程进行了重组优化,确定了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进行预算管理这一先进的管理方法作为系统开发的指导思想。[3]这种方法在预算的形成过程中,不但能够促使全校上下对年度总目标达到高度的共识,而且还能顺利地贯彻学校的预算目标。
这种上下结合的预算编制流程如图3所示。
(1)学校决策层制定年度发展总体目标;
(2)财务部门将总体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子目标,并用财务术语进行量化,下发到各单位;
(3)各预算单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制定本部门预算的细化方案;
(4)各预算单位将细化的预算方案上报预算管理中心(财务部门)进行审批;
(5)预算管理中心对下属各预算单位的申请进行研究、调整、审批、下达;
(6)各预算单位执行下达后的预算方案;
(7)预算管理中心对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督、信息反馈,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预算调整;
(8)年终,对本年度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评;
(9)根据考评的结果及下一年度的学校总体目标,编制新年度的预算。
2.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功能
该B/S结构模式的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建立一个基于Internet/Intranet环境上的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针对高校传统预算方法的缺点,对传统预算方法的业务流程和信息流程进行分析和改造,从而实现整个预算管理流程的电子化、无纸化和网络化。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如下:
(1)预算编制:制定具体部门(项目)的年度预算金额,同时可以反映预算的审批情况;
(2)预算审批:学校预算管理中心完成预算审批、预算调整;
(3)预算调整标准制定:学校制定具体某个科目的预算调整标准及范围;
(4)预算执行情况查询:考查具体单位或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
(5)预算执行分析:对具体每个单位、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评比。
3.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结构
高校预算管理系统设计的总体要求是:预算编制过程可量化、提供多层面的分析、与财务管理系统自动衔接。由此,在结构设计上我们充分考虑上述要求及功能实现,其系统结构如图4所示。
高校预算管理系统从预算草案编制系统开始,经过“两上两下”的预算制定过程完成编制,经学校决策确定进入预算指标分配系统;预算指标分配系统通过会计凭证将指标下达到财务管理系统,同时又通过网上传达到各项目实施部门;预算实施控制系统将财务管理系统的数据实时或定期获取,并对其实施内容进行控制;预算执行分析系统将已核算并审核的数据进行归类分析,找出差异原因;预算执行反馈系统将分析结果传达到各相关管理者或部门,同时传达各方的反馈意见,以便加强或调整预算管理目标及实施方案。
四、建立基于B/S结构的高校预算管理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1.实施高校的经济管理责任制是建立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
按照教财(2000)14号文件《关于高等学校建立经济责任制,加强财务管理的几点意见》的文件要求,高校应在学校建立校级财务负责人、部处级财务负责人和基层财务人员等若干个层次的预算收支管理体系。因此,高校的经济管理责任制是建设好预算管理系统的前提条件。
预算管理应适应学校管理的效率需要和效益需要,把重点放在落实责任、落实目标、落实权力、落实考核上,用简洁的预算组织形式替代多层次的繁杂的预算组织形式。例如,可在财务处只设一个预算管理员,强调预算是主管财务校长的最重要的职能之一,预算过程和执行过程是各部门负责人的一部分,必须由各部门负责人直接负责。预算管理员的职责也仅限于对预算执行状况做及时的统计分析并报告管理层和相关责任人,以起到督促、监察和指导的作用。
2.上下互动,层层畅通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是建立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关键环节
结合学校实际,在内部建立一套以财务部门为中心,上通学校决策层,下联各单位的预算执行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一方面,可利用计算机网络对整个学校及下属各单位的预算计划及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严格控制资金流向,一旦发现超计划或无计划用款现象等,立刻提出预警或禁止信息。另一方面,还可利用学校内部局域网等工具及时将整个学校和各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传递给学校决策者和各责任单位,使他们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合理做出相应决策,以保证预算计划的顺利完成。学校下属的各单位应积极配合,主动进行预算管理。以本部门的责任预算为目标,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预算执行进度和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或分析偏差及原因、提出整改相关信息反馈给财务部门。这样上下互动,使高校内部预算执行情况的信息传递与反馈网络能及时、高效地运行,从而更好地做好高校的预算管理工作,保证预算管理系统的运行。
3.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建立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根本保证
《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确定了“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年度财务收支计划”,高校预算是大收大支的全口径预算,它打破了原有预算内、外界限,打破了学校一级是否可支配的界限,要求高校预算涵盖高校全部收支。它反映的是学校全部资金收支计划,建立的约束不仅仅是校级预算约束,还有二级单位的预算约束。
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模式,高层管理者主要是运用预算管理系统通过科学、合理的预测制定目标,并对预算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考评。目标通过预算编制得到具体的落实,预算目标的约束作用与学校的激励机制相配合,进一步激发预算执行者的工作主动性。一般情况下,预算一旦编制完成,具有一定的刚性,是不能随意修改的。在实施过程中,预算是限制和约束执行者行为的标准,推行该模式使高层管理者从事无巨细的管理事务中摆脱出来,管理方式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4.科学的指标监控评价体系是建立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必要手段
预算体系建立起来,预算指标分配下去,如何评价预算执行情况成为预算管理的一个难题。很多人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只重视成本费用的支出,不关心与成本费用支出相关的效益,预算指标的完成程度成了反映预算执行情况好坏的唯一标准,其结果必然导致一些部门编造各种理由要钱花钱,甚至出现有的部门要了钱却花不出去的情况。结果学校预算年年增加,但是效果却不尽人意,或者相应的效益难以体现。[4]
预算监控和评价作为高校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预算监控强化预算的约束性,如果缺乏有效的预算监控,再好的预算计划也难以达到预期目的。我校通过设置“预算分配”和“预算拨款”两个会计科目实现预算控制,“预算分配”记录学校的年度预算和调整情况;“预算拨款”科目反映各部门的预算指标,控制部门支出,防止随意超支;“预算分配”与“预算拨款”科目具有独立的对应关系,在使用过程中不与其他的科目发生关系,保持了会计核算体系的完整,而达到预算控制的目的。预算指标评价体系是预算执行效果的真实体现,通过对预算收入、支出完成情况的分析评价,一方面能够揭示高校多渠道筹资能力、资金配置的合理性及使用效益;另一方面可以考核各责任部门对预算收支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影响预算完成的主客观因素,落实责任,严格奖惩,促进全员预算参与意识的提高,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五、结束语
利用上述的设计思想和实现技术,我们开发并实施了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系统使用了ASP(Active Server Page)作为开发工具,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和Web浏览技术,结合单位的实际需求情况,在确保系统安全和可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到易用性和可维护性,着力于克服传统预算方法的缺点。该系统体现了现代化的管理思想、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了高校预算信息资源的作用,基本上实现了预算工作无纸化、规范化、网络化和标准化,为学校决策提供更加迅速准确的信息。整个系统具有体系结构清晰、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等特点,有效地解决了学校预算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肖敏,熊前兴,赵玉伟.基于C/S与B/S混合模式的应用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3):4-8.
[2]张克友.基于Intranet的财务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J].微机发展,2002(4):70-73.
[3]韩索民.浅析高校预算管理模式[J].财会月刊,2006(3):25-26.
[4]徐艳.加强高校预算编制的几点建议[J].财会通讯,2006(2):22.
(编辑:于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