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时代的足迹

2009-11-26[美]威尔·理查森孙圆媛

基础教育参考 2009年10期
关键词:劳拉博客信息

[美]威尔·理查森 孙圆媛 译

网络2.0时代,以自主性学习为特征的学习者必须熟知如何建构和维护自己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网络。

作为一个痴迷于网络的人,作为一个9岁的儿子和一个11岁女儿的父亲,随着他们渐渐长大,我最担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他们不能用Google很好地展现自己。这并不是说他们不能很好地使用Google,而是说假如一些特定人群(像高校招生负责人、雇主或潜在的合作伙伴等)在浏览器搜索栏中键入“苔丝·理查德森”这个名字时,出现的内容难以令人印象深刻。快速浏览搜索到的前五个链接,无法找到展示这个人创造性、协作技能的内容和给世界带来改变的案例。最糟糕的是,根本找不到与此人有关的任何链接。那么,“没有找到与您的搜索匹配的链接”意味着什么呢?

数字足迹是Web 2.0时代的必然产物,它已逐渐融入了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知道些什么等信息,都会成为互联网上数字档案的一部分。十之八九,你自己、你的学校、你的老师和同学都曾成为Google的搜索词条,搜索到的信息可能来自新闻、博客、YouTube(美国的一家视频分享网站)视频、Flickr(以图片服务为主的知名网站)图片和Facebook(这是用于建立校友联系的一家美国著名交友网站)群,这些信息有好有坏,而且大部分内容完全超出了你的掌控。你的个人足迹或者你的学校的信息很可能不是自己写的,世界上几十亿的人就像突然拥有了自己的“出版社”,可以在任何时候把想要拿出来的东西公之于众。

表面上看,这是非常令人坐立不安的事情,但实际上,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如果我们愿意欢迎这样的时刻,而不是退缩,我们就可以找到各种机会和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持久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数字时代的学习方法在10年前还是难以想象的。

一、基于互联网的学习网络建构:一种新素养

不管我们喜欢与否,互联网已然对有幸介入的学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便是年龄更小的孩子也不例外。许多七八岁的孩子热衷于在“企鹅俱乐部”或者与另一个半球的孩子聊天。中学生在游戏中与全球的战士交流,青少年们用MySpace和Facebook将自己展现在他们的“朋友”面前。据全国学校董事会协会(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NSBA)2007年的调查显示,超过80%的青少年上网时在从事网络社交活动,其中70%经常探讨与教育有关的话题。这些孩子运用在线工具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而对绝大多数孩子来说,我们之前并没有教给他们相关的知识,基本上他们都是通过校外自学掌握了制作、发布等知识。因为当他们进入课堂时,他们往往变得低调(Prensky,2008)。

这可能是有史以来第一次在孩子们的推动下完成的重大技术变革。让我们想象一辆行进着的公共汽车:当公共汽车沿着公路下滑时,从来没有学过驾驶的学生在前面驾驶着汽车,并在汽车前进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驾驶,而大多数教师在后面坐在座位上,紧紧地抓着座位上的扶手。

因为很多原因,我们未能让学生使用这些我们不懂的,却是最重要的技术来学习。现在教育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帮助孩子们利用并驾驭这一强大、盛行的个性化网络学习工具,让孩子们可以高效的、合乎伦理道德规范的、安全的应用网络。网络社交是一门新学问,将会对网络在线人群的创造力、协作能力和开放透明程度产生潜在影响,并由此改变人们的思考方式,这代表着一种“结构性转变(tectonic shift)”。这种转变需要我们重新考虑世界以及人们在世界中的位置(Shirky,2008)。这种转变要求我们教出参与式的学习者,而不是简单的认识者,并要求我们重新考虑学校和教育者的角色和作用。

正如约翰·西利·布朗(John Seely Brown,2008)所说,这些转变要求我们的学习观念及方式从“供给推动型”(supply-push)转换为“需求拉动型”(demand-pull),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根据自身需要安排学习进程。学生必须成为灵活的学习者,不再过多依赖机械记忆,而是依赖与其他人或资源建立联系、并在台式或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编辑材料的能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扮演学习伙伴的角色,互相模仿对于网际联系和学习圈子的运用,理解对于这些技术及在线社会学习空间的实用教育学意义。

二、透明和可追踪

在我们能够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强有力的资源之前,教师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和技能呢?正如克莱·舍基(Clay Shirky,2008)提出,教师要从理解网络如何透明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联系开始,愿意分享自己的工作,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分享自己的个人生活。共享是创建联系和网络的基石,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共享资源,比如在博客中反思生活,在Flickr上展示最新的家庭聚餐照片,或者学生在课堂维基(Wiki)上发表评论等。

在网上发布信息,不仅使得信息可搜索,也让其他有相同爱好的人能找到我们。几年前,亚特兰大和乔治亚州的教师喜欢骑独轮车山地越野,但他几乎不可能找到其他爱好者,也不能与他们交流学习。现在,他可以毫不费力的与其他在博客或Youtube上共享冒险经历的独轮车爱好者进行交流探讨和学习。

虽然许多学生都习惯共享资源,但是他们需要学习如何在网络构建的环境下共享。他们应该知道发布的目的不只是阅读,更在于投入。比如,劳拉·斯托克曼是一个来自纽约布法罗的女孩,去年12月,为了纪念一年前去世的爷爷,她决定在圣诞节前每天做一件好事,并在母亲的支持下,与全世界分享她的工作。

“25天发生影响”(http://twentyfivedays.wordpress.com),劳拉的博客吸引了一些有爱心的博主。没过多久,劳拉发现自己身边已经聚集了许许多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志愿者。她网站上的ClustrMap跟踪了成千上万来自中国、澳大利亚、非洲和南美的许多读者(参见http://www3.clustrmaps.com/counter/maps.php?user=2cf404cc)。

劳拉不仅仅发布了消息,而其他人也不单是浏览。比如,当劳拉的项目进行到一段时间时,她想从慈善机构得到一些帮助,劳拉会说:“让我咨询一下我的读者”(Richardson,2008)。她已经为儿童从地方慈善机构收集了几百本书和数十件睡衣,并为动物保护组织和收容所筹集了几千美元的慈善基金。实际上,劳拉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青少年慈善工作专家。去年4月,劳拉接受了来自佛罗里达州的学生的在线访谈,这些学生想要改变自己的社区。博客圈中的交流让劳拉明白,对某种事业的热爱不是来自于正式课程的。在这个过程中,劳拉的Google曝光率稳步提升。

在母亲的指导和关心下,劳拉正在学习网络知识。斯坦福大学的学者博伊德(Danah Boyd,2007)指出,我们正在探索这一新公共空间的潜力及隐患。今天我们在博客和视频上所说的话将会一直存在,而且即使我们清除,这些信息也可能不会就此消失。信息是可复制的,人们可以复制、使用或改变信息。我们无法想象自己发布在网络上的信息会被多少人有意或无意地搜索到。

三、学生需要学习

这些事实要求我们将学生培养成为睿智、训练有素的网络版主。正如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2005)提醒的,虽然劳拉善于通过网络建立联系,她是否懂得,这种网络人际圈应当具有多样性,而且她应当积极寻求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对她思想的启发将是众多附和无法带来的。她是否正在试着将不和谐音引入对话?是否能对与自己交流的人形成敏锐的判断,从而远离那些意图施加伤害的家伙?在数字技术面前,她是否能很好地把持自己,还是已经像其他大多数人一样,在网络中迷失,只是在键盘前度日而已?这个10岁的女孩仍然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她需要教师和父母的指导。

与以前相比,现在的学生更有潜力掌控自己的学习——我们要帮助他们挖掘这一潜力。我们要指导他们如何确定自己的爱好,与志同道合者建立联系,并与这些人进行交流协作。这样做并不仅仅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信息及网络素质”,更是为了将这些新的沟通协作方式嵌入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课程中。

小学生要看到教师与教育专家就教学内容在网络上进行的同步或非同步的讨论,然后他们开始适当地与他人分享所做的工作。中学生应该模仿教师,在课外与兴趣相仿的人们进行沟通协作。大学生则要致力于更高难度的事情——“集体行动”(collective action),即面对网络上的真实观众,为了完成真实的任务,在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共同承担责任和结果。

然而,要想对网络学习空间加以利用,教师首先要掌握相关技术。这样,我们才能教会学生不仅能够被Google到,关键是能够让与他们有着共同学习兴趣的人找到他们,而这些人可能成为他们终身的教师、导师或者朋友。

参考文献

[1]Boyd,D. (2007). Social network sites:Public,private,or what The Knowledge Tree,13. Available:http://kt.flexiblelearning.net.au/tkt2007/edition-13/social-network-sites-public-private-or-what/.

[2]Brown, J. S.,& Adler,R. P.(2008). Minds on fire:Open education,the long tail,and learning 2.0. Educause Review,43(1),16-32.

[3]Downes,S. (2005). An introduction to connective knowledge. Stephens Web. Available:www.downes.ca/cgi-bin/page.cgi?post=33034.

[4]National School Boards Association.(2007). Creating and connecting:Research and guidelines on social—and educational—networking. Alexandria,VA: Author. Available: www.nsba.org/site/view.asp?CID=63&DID=41340.

[5]Prensky, M. (2008). Turning on the lights. Educational Leadership,65(6),40-45.

[6]Richardson,W.(2008,May 23). I asked my readers. Weblogg-ed. Available: http://weblogg-ed.com/2008/i-asked-my-readers.

[7]Shirky,C.(2008). Here comes everybody:The power of organizing without organizations. New York:Penguin Press.

译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

(责任编辑 王永康)

猜你喜欢

劳拉博客信息
友谊的牢笼
我讨厌打嗝
只有一个人做对了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育儿博客
博客相册
博客相册
我为博客狂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