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见证稻盛哲学的力量

2009-11-26

中外管理 2009年11期
关键词:稻盛企业家哲学

杨 光

即便以一个最不缺人的中国视角看,一个3000多人的会议,意味着什么?

何况,这是在远远小于我们的日本。何况,这完全是一个非官方的民间企业大会。何况,这并非一个大腕云集的做秀嘉年华。又何况,这已是他们举办的第17届,覆盖全日本,而且辐射世界,包括中国。

中国人熟悉会议,并麻木于会议。但这,却是一个能带给国人震撼的会议。

当《中外管理》“访日研修第七团”的中国企业家们,因台风受阻而姗姗来迟,安静落座会场四层的“迟到者专席”俯瞰全场,我们很快便沉浸在一种久违的沉静气氛中,随着会议进程默默思考……随后又和全场企业家一起欢声雷动,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会议?是什么样的组织?又究竟是为了什么诉求?最终,是怎样的一种魅力在持久弥漫?

是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和他的“盛和塾”全国大会。管理

稻盛和夫是谁?

他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中目前惟一健在的一位——另三位是:松下幸之助(创立松下)、盛田昭夫(创立索尼)、本田宗一郎(创立本田);他更是目前为止,全球惟一一个能一手创办出两家全球500强的企业家!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但是稻盛和夫后来的成就,在早年却毫无迹象。

没有天资与时运的奇迹

1932年1月30日,稻盛和夫出生在日本最南端的鹿儿岛。和“天之骄子”比尔•盖茨等商界晚辈很不同,他可绝称不上“天才”。出生偏僻的稻盛,早年读书很不顺利,成绩也不好。别说考大学,就是考中学,他都落榜两次!而且他前半生的运气也很不好,幼年患肺结核,在那年头儿差点丧命。成年后一无所成的他醉心买彩票,希望一夜暴富,但多次都是紧挨着他所买号码的彩票赢得了大奖。

在“县立大学”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后,很显然,如此“出身”的稻盛要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困难可想而知。但你想不到的是,稻盛居然困难到了差点儿就加入黑社会!还好,在一个暴力团门口转了几圈,稻盛放弃了平生做个恶棍的念头,而去了一家已濒临倒闭的电瓷公司。

但这个看似无奈的决定,少了一个小混混儿,却从此成就了一位经营大师。

27岁时,稻盛和夫以300万日元,在京都创办了京瓷株式会社(Kyocera)。当时不起眼的这家乡镇工厂,后来迅速成长为全球500强企业。1984年,52岁的稻盛和夫,又开始了自己的第二次创业,创建了KDDI(日本第二电话电报公司),不仅打破了电信业的垄断,而且到2001年,KDDI也成为了全球500强企业。

不论从天资还是从时运,我们都看不出上天对稻盛和夫有丝毫的眷顾。但就是这个普通到近乎平庸的日本男人,成就了全日本甚至全世界都瞠目结舌的商业奇迹。

如今,随便走进一家日本书店,你都会看到稻盛和夫的书和松下幸之助的书比肩而立。

稻盛和夫凭什么?

不是智商、不是天时、不是资金、不是技术,甚至也不是当下时髦的商业模式,而是凭借他独到的“活法儿”、凭借他独到的“思维方式”、凭借他独到的“人生哲学”、凭借他独到的“利他之心”。

最虚的,往往也最实。

与很多畅销传奇不同,稻盛和夫的商业奇迹不是风光一时、不是昙花一现。更准确地说,其商业奇迹的“硬气”,恰恰就在于凭借其看似与“生意经”无关甚至相悖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的企业总能扛住每一次经济危机的冲击(包括当下这次金融风暴),甚至反而获得更好的成长!迄今为止,他创办的两家公司,每一年都是盈利的——这恐怕是比单靠规模成为500强更有说服力的底气。

在全球遭遇百年一遇的经济低谷时,再来看看稻盛和夫,他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怎样影响众多企业家的,无疑是最恰逢其时的。

是的,功成名就的稻盛和夫在中国已经出了很多书,包括通过《中外管理》杂志,我们已经“知道”了他的“活法儿”、“知道”了他的“人生方程式”、“知道”了他的“六项精进”和“经营十二条”。但是,“知道”和“体验”是两回事,和“理解”更是两回事,和“潜心去做”就更是两回事。

于是,稻盛和夫在日本创办了盛和塾。

修炼人生的盛和塾

盛和塾,是稻盛和夫1983年在京都成立的一所企业经营者“自主学习会”。

当时众多日本年轻经营者参与进来,就是为了共同学习和切磋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把它作为自己修炼人生的道场,以此启迪人生之路,把握作为企业家应具备的胸怀。所以最初取名“盛友塾”。随着组织的迅速扩大,到1989年更名为“盛和塾”,就是取自稻盛和夫名字中间的两个字。

如今,盛和塾的分塾已经开遍了日本各地,并延伸到了美国、巴西,当然还包括我们中国(无锡和天津),达60家,塾生5000多人。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盛和塾塾生经营企业的平均业绩,明显好于其他企业的平均线。而这,可和我们国内中学择优录取的所谓“试验班”完全不同,也更有意义。

从1990年代开始,盛和塾开始在每年夏秋之际举办年会,来自全日本和海外分塾的塾生聚会在一起,分享自己学习稻盛经营哲学的心得。每次大会,已入暮年却精神矍铄的稻盛和夫都坐镇台上全程参加,亲自逐一点评,并对当年表现优异的塾生进行表彰——足见稻盛和夫的一片赤诚。

2009年9月1日,盛和塾第17次全国大会在日本横滨开幕。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提升心性,拓展经营”。到会塾生达到3000多人,蔚为壮观,其中来自中国的塾生就有100人。我们考察团,此番有幸作为“客人”,亲眼见证了这次盛会。

日本企业家的心灵拷问

诚如前述,“知道”和 “理解”和“潜心去做”,是完全不同的“三回事”。

即便是对那些同文同种、近水楼台的日本企业家。

我们很多企业常感慨:日本丰田的精益管理,是很难学到手的,即便是日本企业也往往学不像;中国海尔的文化管理,也是很难学到手的,即便中国企业排着队去海尔参观。是的,好东西,注定都是难以学到的;反之,能迅速上手的,不是标杆太低,就是学岔了道。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也是一样。

而这一点,只有亲临会场,聆听那些日本企业家发自肺腑的自我拷问,才会有切身体味。

日本企业家对于自我心灵的深刻剖析,在已经习惯身边做秀不断的我们看来,是感到那么惊讶和陌生。也许我们会想到我们当年的一个个政治运动。但不同的是,盛和塾塾生的心灵拷问,完全出于自我,完全为了建设,没有妄自菲薄,而让人肃然起敬。

来自歧阜盛和塾的尾松豪纪,从事建筑服务业,今年45岁,担任社长九年,加入盛和塾五年。他的发言就很有代表性:

我的人生发生过两次转变。刚创业时,当我发现工人工作懈怠,去责问他们时,他们竟然直言道:“我就是图工作轻松省心才到你的公司来的,我要是能干,早就去别的更有前途的公司了!”那一刻,我真的想大哭一场……后来,我开始学习稻盛塾长的经营哲学,反躬自省,发现自己原来一心做大公司,只是为了名利,是很不对的。从此,我开始把做公司的目的转为“一切为了员工物质与精神上的幸福”。果然,后来我的企业里就再没有员工因为看不起在我们公司工作而离职了。

从此,我明白仅仅严厉是不行的。严厉中,必须基于对员工的爱。

后来,塾里的前辈进一步对我指出:你虽然也在做“利他”,但你的“利他”依然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欲望。稻盛的利他哲学,是不应成为实现个人欲望的工具的。我也意识到,我原来的“利他”,内心确实还是以“我”为出发点的,骨子里依然是想“出人头地”。这与稻盛哲学里的“利他”,完全不同。从此,我的想法和说话的方式都开始转变了。而且,我原来一直想做的部门独立核算,也实现了!这就是因为员工的想法与我的想法已经合二为一了。

基于企业成长与境界提升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反省,往往是最有效率与效能的自我成长。如果我们只是盯着部下的过失不放,而不反观自己的原点,那我们即便理直气壮、痛心疾首,但收获的改变也只能寥寥。利他,绝不是做一两件别人看得见的善事,而是自己的内心本原。因此,稻盛和夫总说“利他之心”。

而来自东京盛和塾的井上高志的创业故事,则更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我打小就从未担任过任何带“长”的职务。因为我不愿意承担责任。等到大学毕业时,即便是一些小公司都不愿录用我。而这时,女朋友也离我而去,因为她都有自己的志向。这时,我开始后悔自己以往庸碌无为的做法,于是在工作五年后毅然创业,要挑战自己!

但创业前有一个小故事,它成为了我创业的原点。

当时我在一家房地产公司。有一次一位客户非常想买我们公司的一所房子,我也非常想做成这笔单子。可到了最后,发现这位客户没有通过一项审查,而不能购买。这时,我清晰地记得那位客户脸上无法抑制的强烈失望。他的表情我无法忘记。于是我决定一定要让他满意。我不断帮他联系我们公司的其他房子,希望有适合他的,但都未能如愿。后来,我干脆决定为他联络我们竞争对手的适合他的房子!而且我不收任何中介费。当然,结果公司对我很不满意。是的,公司雇用我不是为了给对手做成生意的。但是,那位客户却非常满意,对我非常感谢!他当时脸上灿烂的笑容,证明了我这样做的价值!这下,我的创业起点清晰了。

我发现,当时还没有一个覆盖全日本的房产信息平台。可房子是我们每个人一生最大的消费。我认为这是很不合理的。我要做的,就是通过打造这样一个平台,让每个客人脸上都有笑容!

后来,凭借着清晰的创业诉求和坚韧的创业精神,井上的公司很快成长起来。可以说,他的成功,正是基于一份很单纯的“利他之心”。有时,最大程度的利他,反而结果能促成最大程度的利己。

进而井上发现,稻盛哲学的最大价值,就是在面对逆境时。

有一次,一个职员回家路上,不小心将一台电脑落在了公车上。而那里,有一些客户非常重要的资料!如果资料外泄,后果会很严重。

这时,我首先不是痛斥甚至开除那名出错的员工,而是首先问责自己——早应该未雨绸缪地制定工作电脑不允许带出办公室的制度。没有制度导致损失的责任,当然该由我来承担。接着,我马上第一时间联络所有这些客户,直言相告可能发生的危险,毫不逃避和隐瞒。并且在客户资料还没有外泄时,就抢先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说明情况并道歉。结果因此,这件本来可能置公司于死地的意外,才没有成为一件丑闻,而我们的客户也对我们寄予了极大的谅解,反而还给予了更多的信任。

井上的作为,会令很多朋友吃惊吧。确实,他做到的,是我们经常做不到的。

——我们往往不会因为客户的愿望没有实现而四处奔波,更不会“出卖”公司的利益。但我们必须给出卖打上引号。因为虽然公司损失了一单生意,但却赢得了一个最忠诚的客户;看起来,让竞争对手白捡了一单生意,但客户的心肯定仍然属于自己的公司,不是吗?

——我们往往不会在部下出错的第一时间问责自己,问责制度,也往往不会在第一时间对外界选择坦承一切,而是本能地遮掩、逃避、推卸和抗拒,直到依然东窗事发,自己狼狈不堪。这些都是危机管理书籍里的常识,但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因为这本就不取决于知识,而是取决于我们的心。心到了,行才能做到;心不到,一切依然只是与己无关的知识。

盛和塾大会,就是这样一个个心灵展示、碰撞、启发、修炼的大会。3000人,每个人都带着虔诚、宁静、热情的心来参与。

说“每个人”,是因为我们考察团有幸分组参加这次大会的3000人大型晚宴,与到会的众多普通塾生接触。比如我这一桌,就有刚参加盛和塾仅三个月的外山茂吉夫妇;也有加入盛和塾12年的资深塾生石桥隆二。我问石桥:您从稻盛哲学中受益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他说:是员工第一。参加盛和塾前,他的公司几乎要倒闭了。但现在,公司已是欣欣向荣。闻此,全桌立即响起热烈的掌声。而对身穿传统和服却经营一家网络商店的外山,我当然要问到如今在国内炙手可热的商业模式,但他认为经营企业,人的精神才是第一位的,包括对客户,和对员工。而能改变人精神的,只能是管理,而不是商业模式。

精神当然不是万能的。但当我们身边已经物欲横流,甚至为物质而疯狂,乃至崩溃时,我们就应该反过身来,问问自己的心,问问自己的灵魂。日本企业界如今能如此虔诚地践行稻盛哲学,正因为他们也是从物欲横流到疯狂到崩溃,一路走过来的。而我们,则正在走。

信仰,来自心灵的力量

是的,虔诚。虔诚就是一种震撼,信仰就是一种力量,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

当第二天大会进行年度盛和塾生表彰时,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一点。每一名获奖塾生的脸上,没有一丝得意、没有一丝随意,这与我们见惯了的颁奖典礼大为不同。他们有的,只是对台下塾生的无比谦恭,只是对稻盛和夫的无比崇敬。其中我注意到,前文曾介绍经验的尾松豪纪,在77岁高龄的稻盛和夫亲自为他颁奖并宣读长达几分钟的颁奖词时,他始终保持必恭必敬的45度鞠躬聆听,纹丝不动。而全场为每一名获奖者抱以的掌声,都是非常热烈而真诚的。那一刻,我们不能不热血沸腾,并一起为那些其实我们并不熟悉的异国同行而热烈鼓掌。

参加盛和塾大会,可以说,我们几乎见证了另一个世界。但这个世界,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其实很近、很近。因为,它就在你我的心里。管理

责任编辑:张 栩

猜你喜欢

稻盛企业家哲学
稻盛和夫以德报怨
稻盛和夫以德报怨
获取幸福之法
菱的哲学
《稻盛和夫:活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闽籍女企业家共话“转折” :善良、坚持、灵动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环保企业家发展前景光明
从打工妹到女企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