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热点问题报道
2009-11-26王建
王 建
所谓“热点”问题,就是在一定社会时期人们议论较多,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这个问题因为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意义,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备受人们的热切关注。
热点问题在每一个社会每一个时期都有,它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出现。当今,我国正处在社会转轨和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在社会新旧体制的交替中,各种各样自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其中,许多问题是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它所具有的典型性决定了它的发生、发展和解决,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热点问题是一种敏感的社会问题,如果解决处理得好,就可以提升党和政府的形象,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赢得民心;如果解决处理得不好,就会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失去民心。因此,新闻媒体在对热点问题报道时要十分谨慎,要站在党和人民最高利益的立场上去写,在对热点问题的报道中。写出无愧于时代的新闻作品。在这方面,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积累了不少的经验。
改革开放初期,农民的温饱问题是当时社会的热点。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都在研究这个问题,全国几亿农民更是热切渴望解决这个问题。对于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吃饭确实是头等重要的大事。正当人们对解决这个问题踌躇满志然而却一筹莫展时,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梨园乡小岗村农民创造了承包土地解决温饱问题的经验。这时,各新闻媒体纷纷派出记者前往采访报道。在这样的问题面前。记者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站在党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去主动关心这个问题,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和途径,挖掘和探索这件事情的典型意义。随后。全国各地的农民也都学习小岗村的办法,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短短几年时间,各地农民在党中央政策的指引下很快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开始向小康社会迈进。
反映热点问题,不能不加分析地把人民群众的议论和意见一股脑儿地端出去,对于热点问题要能冷静地去分析,有选择地去报道,要让自己的报道对问题的解决起促进作用,决不能使倒劲、帮倒忙。2007年6月,江苏省无锡市发生了太湖蓝藻事件,严重污梨了无锡市的饮用水源,直接造成了无锡市数百万群众饮水困难。许多新闻媒体都对这一事件迅速进行了跟踪采访报道。在中央电视台的报道中,那飘浮在太湖上绿色发臭的蓝藻呈现在观众面前,刺痛着人们的心。然而,对问题的报道并没有停留在事件发生的叙述上,在采访中记者对从居民家里的自来水中流出的污水进行了拍摄,对居民喝不到水进行了采访。对纯净水销售商借机哄抬物价进行了曝光,对事件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告诉观众。政府正在积极采取措施,迅速解决人民群众的饮水困难问题。这一系列报道,它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事件本身。它引起了人们对社会环境的纵深思考和对饮用水源问题的密切关注。南京、郑州等地迅速清查饮用水源并制订应急预案,全国各地都在对企业污染水源的排放问题进行清查和关注……这些热点问题的报道,都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这些报道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记者能够怀着美妊的愿望,把为人民群众解决困难的真实情感融进新闻报道中,使报道充满了热爱人民、关心人民、帮助人民的高尚情怀。
那么,如何才能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呢?
要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首先是记者要有真情。记者是人民群众中的一员,因而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议论不能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漠不关心。对待热点问题要有同感。要善于体察民情,把充满感情的镜头对准人民,用饱蘸感情的笔去写新闻,要把反映热点问题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并用饱含真情的镜头和文字去报道、去写作。2007年6月7日,一篇题为《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400位父亲泣血呼救'》的帖子在网上流传:数百名河南儿童被拐卖到山西黑窑场当苦力,孩子们每天都遭受着非人的折磨。根据这一线索,河南电视台记者和孩子家长一起三上山西,冒险以“家长”的名义拍摄了部分照片。短短几天,帖子引起百万人点击,数万名网友留言表示愤慨;上百家媒体转载了报道,全国舆论一片哗然。河南警方迅速组织抓捕“人贩子”“黑职介”集中行动,山西警方也展开专项行动,捣毁不法黑窑场。近日,这个事件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重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走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亲笔作出批示。要求对此事进行严肃查处。中华全国总工会派人赴山西对当地黑窑场的查处行动进行督察。这次报道的成功,缘于记者的正义感和对人民群众的一片真情。在采访后记者说:“我3次奔赴山西。走访了大大小小1000多个黑窑场,我无法用语言描绘出这些黑窑场的情景……我见过各种惨烈的车祸、悲惨的火灾现场,但从未见到这样的情景,看到他们。我的眼睛湿润了……”记者的真情融入这一报道中,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
要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就要站稳党的立场,当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新闻报道不能煽动与党对立的情绪,要善于把党的政策化为群众的实际行动,化为改造社会、改造自然、解决热点问题的实际力量。众所周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关于“民生”等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关注问题的焦点,又十分突出地集中在2008年的“两会”上。在“两会”召开之前,人民日报国内政治部和人民网就老百姓最关注的“两会”热点问题,联合在网上开展调查,内容是:您对今年“两会”有哪些建议和期盼?您最关注哪些热点话题?对热点问题疏通渠道,搭建平台,发表建议。在“两会”上,住房、物价、教育、医疗、就业等热点问题,成为代表、委员的热门话题。在报道中,众多新闻媒体围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解决民生问题的系列措施进行深入地开拓式地报道。在对这些热点问题的报道中,新闻媒体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实在的道理生动化,用崭新的思路、独特的视角、生动的阐述,把党和政府的民生政策,演化为激励人民群众积极向上的实际行动。在“两会”热点问题的报道中,新闻媒体以“两会热点分析”、“两会热点解读”为题,深入浅出地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解读解决热点问题的办法,并把代表、委员的发言和对《政府工作报告》的讨论内容结合起来,让人们从代表、委员的讨论热议中,看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看到新的希望。
要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就要认真把握报道主题与全局的关系,掌握好“火候”,把握好“度”。反映热点问题要从安定团结的大局考虑。从解决问题的角度出发,不利于解决问题的东西不写,不利于解决问题的话不说。在热点问题报道中,要防止“过度”,也要防止“不及”。2008年9月8日,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发生特大尾矿库溃坝事故,新闻媒体迅速作出反应,跟踪报道救援情况。9月11日,媒体
报道搜救工作继续进行,救援人员仍在尽最大努力寻找失踪人员。9月13日,临汾市委召开常委会,对这次重大事故中负有领导责任的襄汾县委书记亢海银、县长李学俊作出停职检查的决定,新闻媒体迅速报道。同时报道了具体的死伤人数,受灾群众已全部安置,确保每个群众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9月14日媒体继续报道。山西省负责人对临汾溃坝事故负有领导责任,省长孟学农引咎辞职,副省长张建民被免职。9月20日,新闻媒体报道,山西省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市长刘志杰分别被停职、免职。新闻媒体对山西尾矿库溃坝事故的跟踪报道,让人看到了一个“领导干部问责制”的诞生。这一系列报道,充分发挥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要做好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记者不能拘泥于报道本身,还要找到希望,提出解决热点问题的思路和办法。报道热点问题,图一时痛快,对一些现实问题和矛盾一报了之,那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要帮助政府和人民群众分析问题,想点子。找办法。给人民群众指出希望。正确疏导人民群众的思想情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正确引导社会向和谐的方向发展。2008年5月12日,震惊世界的汶川大地震造成了巨大的自然灾害。但从新闻媒体的报道中,我们却看到解放军在第一时间挺进灾区;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全国人民慷慨捐助;国际社会大力支持;受伤群众被安排到全国各地进行救治;全国人民捐款捐物送往灾区;灾区群众生活被妥善安置,灾后重建工作正在进行……在不久前发生的“三鹿事件”中,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到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各新闻媒体纷纷报道这起惊动中央、遍及全国、坑害儿童的恶性事件。在报道中我们不仅看到三鹿集团董事长、总经理田文华被刑事拘留,石家庄市委书记吴显国被免职,国家质监总局局长李长江引咎辞职的相关报道,而且更多地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患病儿童救治的重视和对儿童身体健康的关心。同时,也让我们对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怎样发展民族企业?怎样审视人们的道德?怎样建设一个具有良好道德、良好素质的国家?
综上所述,热点问题的报道,就是记者思想、感情、品德的生动体现。就是记者世界观、价值观和人格的具体体现。加强记者的道德修养。提高记者驾驭新闻的能力,做好新闻热点问题的报道,不仅可以提升新闻报道的价值,同时也能够激发人民群众的生活热情,使他们从热点问题的新闻报道中得到鼓舞、看到希望,自觉地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