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框架理论视野下党报灾难报道观念的演变

2009-11-26刘姝伶

新闻爱好者 2009年15期
关键词:张北唐山汶川

刘姝伶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传媒格局日益开放,我国媒体的灾难报道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权威性和公信力兼具的党报如何报道突发灾难性事件,并有力地肩负起监测环境和疏通民情的职责,显得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对改革开放前后三次地震的报道加以研究,由此总结我国党报灾难报道观念的演变,以期有所启示。

框架理论与新闻报道框架

1974年,框架的概念被高夫曼引入文化社会学。他认为。框架是人们或组织对事件的主观解释与思考结构。“对于新闻媒体的框架研究,学者们基本上是源自高夫曼的思想。坦克德认为框架是新闻的中心思想。恩特曼认为,框架一件事,就是把认为需要的部分挑选出来,在报道中特别处理,以体现意义解释、归因推论,道德评估,及处理方式的建议。”因此,通过分析新闻报道框架,有利于解构新闻媒体在报道某一事件时的思考解释与处理方式,从而体现出媒体的报道观念。

三大地震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把新闻报道框架具体化为信息频率、信息来源、报道主题、报道对象、报道方式五个指标进行操作。研究样本如下:1976年唐山地震前10天报道共14篇;1998年张北地震前10天报道共24篇;2008年汶川地震前3天的报道共87篇(第4天后的报道主要集中于《抗震救灾特刊》)。

信息频率。报道总量上,汶川地震前10天的报道数量(576篇)大大超过了其他两次,唐山地震最少(14篇);报道连续性上,唐山地震和张北地震都存在报道中断的现象;报道走势上,3次地震报道数量均基本呈增长趋势,但第4天后,唐山和张北地震的报道数量开始下降。而汶川地震报道数量大体上仍有增无减。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的信源在总体上较为单一,主要为本报和新华社。比较而言,唐山地震报道有50%来源于新华社,而张北地震和汶川地震报道中,本报采写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6.7%和64.4%,大大超过了新华社。

报道主题。总体而言,以救灾部署、政府慰问、群众抗灾为主题的报道数量呈下降趋势。单独来看,唐山地震最注重报道救灾部署(50%),张北地震最注重报道现场救援(33%),而知识普及在汶川地震中实现了零的突破(9%),诸如灾难原因和灾难影响等主题的报道也逐渐崭露头角。另外,后两次地震报道还涉及死伤人数、损失情况、赈灾物资及款项、灾区所需物资数量,其中公布赈灾物资及款项所占比重最大。

报道对象。统计发现,中央机构及领导人、灾区地方机构及领导人以及灾区群众在唐山地震报道中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3%、43%和64%;张北地震报道在保留中央机构及领导人(33%)和灾区群众(33%)的同时,加大了对解放军(42%)、医疗工作者(25%)等救援人员的关注度;汶川地震报道则在此基础上。又扩大了报道对象,如民主党派、华人华侨、网友、志愿者等。

报道方式。新闻体裁上,唐山地震报道只有消息(57.1%)、通讯(28.6%)、言论(14.3%)三种体裁,张北地震报道则分别为消息(79.2%)、通讯(4.2%)、特写(8.3%)、言论(4.2%)、图片新闻(4.2%),汶川地震分别为消息(65.5%)、通讯(4.6%)、特写(5.7%)、专访(1.1%)、言论(9.2%)、图片新闻(5.7%)、公告(4.6%)、其他(3%)。3次报道总体上仍以消息为主体,但体裁愈来愈丰富。报道基调上,唐山地震报道以褒扬(79%)和鼓舞(21%)为主,张北和汶川地震报道则以客观为主,比例分别为88%和89%。

总结与讨论

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党报,其灾难报道框架也各有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报灾难报道观念的演变。

其一,政治控制色彩仍然存在,但有所减弱。例如报道信源由新华社为主转变为本报采写为主;中央机构及领导人仍占了报道对象的较大比重,但总体趋势在减少;以褒扬为主的报道基调有了很大改观。20世纪80年代以前,灾难报道具有强烈的宣传色彩,且统一口径,由新华社发通稿;党报习惯把灾情报道与实际救灾工作相结合,突出领导人慰问、人民群众抗灾。改革开放以后,这一现象得到了较大改观,但“党的新闻事业”这一原则始终未变,尤其是对于党报而言。

其二,新闻专业主义精神得到加强。这包括报道频率和信息量增大。信息更加公开透明,深度报道剧增。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基本功能,但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媒体更多的是宣传而非告知,信息内容单一,追求准确而非时效,注重正面报道。20世纪80年代以后,报道内容和报道对象进一步扩大,但宁慢毋抢的原则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汶川地震报道则表明其时效性大大加强,报道数量、对象和内容更为丰富,信息全面公开。强调客观事实和社会价值。党报的专业报道方法也有开拓创新,例如有关灾难原因、灾难影响和知识普及的报道,加深了报道深度,满足了受众知情需要。这都是党报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的重要体现。

其三,新闻报道方式更趋客观和丰富。例如由消息、通讯的单一体裁扩大到消息、通讯、特写、专访、言论、图片新闻等多种体裁,图文结合的形式广泛运用,报道基调由一味褒扬转为相对客观。这都体现了在传媒日益开放的形势下,党报报道方式的与时俱进和开拓创新。

总之,党报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灾难报道框架既具有共同性,又具有差异性,由此可以看出其报道观念的继承性和发展性。党报在以后的实践过程中,关键在于:在坚持党性原则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摒弃落后的旧观念,积极吸收进步的新观念,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中有效地肩负起主流媒体的社会责任。

猜你喜欢

张北唐山汶川
云上远眺新汶川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唐山分行
路边
唐山香酥饹馇圈
嗨,我在这
保畅通
王大根
健康中国的汶川实践
把唐山打造成为国家级节能环保产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