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新课教学的有效引入

2009-11-24黄会莲

师道·教研 2009年10期
关键词:圆锥圆柱体积

黄会莲

兴趣是指人认识、欣赏与探索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学生学习的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选取有典型性的感知材料,采取灵活多样、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引探新课,是上好新授课的重要前提和艺术.

一、激疑引新

设计好每节课的“开场白”,用新颖的导语可“一语激起千层浪”.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先写一个数“3210”,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学生对自己所报的多位数都能被我准确地判断出,感到十分惊讶,从而怀着迫切求知的心情进入新课.

二、巧设悬念

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感到好奇,他就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积极思维.如教“把分数化成小数”时,出示:判断下面的分数,哪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哪些不能化成有限小数——1/4、5/7、7/8、14/27、3/15.让学生开展竞赛,而教师不用计算,就直接指出1/4、7/8、3/15能化成有限小数,使学生感到老师判断神速,然后再引导学生探究其中的诀窍.这样设疑造成悬念,就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以动激趣

动手操作,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帮助学生理解所掌握的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丰富情感体验可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的一种心理需要,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习局面.如在学习“圆环面积的计算”时,先让学生动手画一个半径4厘米的圆并剪好,再以这个圆的圆心为圆心画一个半经小于4厘米的同心圆,并将它剪去,这样手中得到的图形就是环形,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操作过程归纳出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种以动手操作到语言叙述,以语言叙述到导出面积公式的过程,就是由直观到抽象,由具体到概括的过程.手脑并用,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尝到了探求知识的乐趣.

四、运用多媒体

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设备等媒体,使学生各个感官受到不同的刺激,产生兴趣,通过电化教学,可以将抽象的问题直观化.例如教圆的面积时,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圆分得越多份,圆周长的一半越接近于长方形的长,长方形的宽即是圆的半径.通过多媒体的转化,学生自己推到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又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自行车、汽车的车轮都是圆形的,接着再将它们的轮子换成正方形或三角形的形状,问学生:自行车、汽车还能平稳地在公路上行走吗?为什么圆的轮子就行呢?短短几句话,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了,再进入新课的学习,效果很好.

五、巧设情境

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适当开展一些课内活动,能使学生愉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学习“圆锥的体积”时,我让学生们猜测手中两个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两个圆锥体的体积谁大谁小.这一问,学生学习的气氛立刻活跃起来,这时我不是把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和公式和盘托出,而是引导学生去探究.我举起两个空心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教具,启发、诱导:“为了研究圆锥的体积,谁愿意为大家做一个实验?”学生在一股好奇情感的驱使下,各个跃跃欲试.

实验一:我叫A学生到讲台边指导他将圆锥容器盛满有色水后,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里.台下学生认真观察A学生把实验做完.

实验二:拿出另一套教具,让B学生把圆柱形容器盛满沙,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里.台下学生观察,学生B要几次才能倒完.

在A、B两学生做实验期间,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科学的结论已经在学生的心中萌发.于是我引导学生思考:从实验中,能否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学生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不同的见解,我没有操之过急地下结论或指出某个学生回答的错误所在,而是因势利导地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柱和圆锥,一边演示一边启发:这个圆锥的体积等于这个圆柱体积的1/3吗?学生都抢着回答:不等,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的1/3.学生们在整节课中自始至终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圆锥的体积真正领悟了.

责任编辑罗峰

猜你喜欢

圆锥圆柱体积
圆锥摆模型的探究与拓展
圆柱的体积计算
圆锥截线与玫瑰线
“圆柱与圆锥”复习指导
计算法在圆锥保持架收缩模组合冲头设计中的应用
小体积带来超高便携性 Teufel Cinebar One
削法不同 体积有异
圆柱壳的声辐射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