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的数学教学

2009-11-24舒丽波

教师·上 2009年9期
关键词:四边形数学知识教材

舒丽波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更新正在轰轰烈烈地展开,新课程、新课标、新教材的推出,要求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及时赶上改革的步伐。于是,如何组织教学,怎样做才能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同时让教师成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以及怎样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成为数学教师们共同面对的问题。作为一名20年来从未脱离过教学一线且使用人教版数学新课本已三年的教师,笔者想简单谈谈自己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点滴体会,以求教于专家同行。

一、关注课堂导入

一堂课的导入引人入胜是至关重要的。导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课前看一个短片、欣赏一段音乐、听一个小故事、猜一个谜语、做一个游戏,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这一堂课充满了期待,自然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学生对知识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探索、积极学习。在《毫米的认识》这节课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测量比赛。学生们的兴趣很高,但是在比赛中却遇到了一个问题:量到不是整厘米时,学生有些茫然,不知所措。这时,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入新课。学生自然的全身心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和探究中。

二、创设教学情境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首优美的乐曲的话,那情境的创设就好比是悠扬的和弦。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某一情境,新颖的、直观的情境使学生注意力在放松中集中,在放松中形成了另一种注意。在这种无意识中,学生的思维被引导到预设的教学目标上来了,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如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借助观光旅游调动学生学习连续退位减法的积极性,削弱计算课本身的枯燥性。在巩固提高环节仍是以旅游为主题,设计出介绍当地水果为主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这一生活情景贯穿始终,浑然一体。再如教学《四边形》,课一开始,老师就告诉学生:老师要带领你们到光明小学去参观,接着出示主题图。这幅图是学校操场示意图,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所以学生感到非常亲切、非常有兴趣。《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习和应用数学。在一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让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不那么正规的数学知识和体验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在这节课中,通过让学生从熟悉的主题图中找出许多关于“图形”的信息,如:长方形的篮球场、通道、窗户,正方形的地砖,平行四边形的推拉门、楼梯护栏等。目的是,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丰富其对图形特别是四边形的感性认识,并从整体上感知自己生活中的几何图形。

三、留给学生空间

创造思维是在自主观察、思考的过程中产生的。因此,要把观察的机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传统的教学老师包办过多,恨不得把许多知识瞬间都灌注给学生,留给孩子们的时间和空间过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毫米的认识》这节课中,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提出问题,进行猜测、试验、探索、验证。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发展新知识,不仅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还在合作学习中获得了知识,发展了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明白了“当测量的结果不能用整厘米来表示时,可以用比它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表示。”还通过观察,找到了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在动手测量的基础上,感受到了1毫米有多长。这一切,都需要给学生留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发现和获取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四、紧密联系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该着力体现“小课堂,大社会”的理念。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要把它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中去。教学中,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有用性。在《毫米的认识》课堂结束时,我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找有关毫米的资料。一方面,是使学生建立一定的生活常识;另一方面,就是要让学生能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感受到它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如《吨的认识》一课,在学生建立1吨有多重的观念之后,我再让他们解决主题画的问题“小动物能同时过桥吗?”“有几种过桥的方法?”同时在练习中设计开放题及课外拓展题。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以及做出决策的能力,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

五、合理使用教材

《课标》指出:学生教科书,仅仅是学生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之一。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教材不再是学生从事数学学习活动时的模仿对象,它向学生提供的不再是一种“不容改变”的、定论式的客观数学知识结构,而应当具备新的含义。对学生而言,教科书是他们从事数学学习活动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结目标”。《四边形》这节课,在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这一环节中,我出示了许多图形,让学生从中找出四边形,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备课时,考虑到学生数学概念的建立,我对例题加以改进,加上了一个任意的四边形,使得四边形的定义更具有普遍性,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再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一课,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在教材安排的各种情景的基础上,我把教材安排稍加改动,将练习二十五的第一题安排在例1后。例1后的做一做在例1和例2之间起到承前启后、迁移引申的作用,由生活事物抽象到数字,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连贯性。在把握教材教学主旨的前提下适当的改动并不会影响教学,更适合创设的整个课堂情境,有利于学生接受。

总之,新课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需要表面上的热闹、做秀,而要以人为本,真正关心一切学生的发展、学生的一切发展和终身发展,使我们的教与学更有趣、更有效。

(责任编辑:吴阳光)

猜你喜欢

四边形数学知识教材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四边形逆袭记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