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教学策略之“让学生说”

2009-11-24陈秀坪

教师·上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师应交流探究

陈秀坪

课堂教学理念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解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自主发展的过程。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就是让学生“说”。这个“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提问”或“答问”,而是有其更广泛的外延,那就是表达和交流:表达自己的体验、思维、感悟,交流个人或小组探究的所得、所想、所惑等。

一、要让学生“敢说”

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由原来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之间应当平等对话,要求学生人人参与。教师要善于使用鼓励的眼神、肯定的语言,调动起群体的掌声,通过时间的磨合,营建良好的氛围,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凸显、个性得到表现、创造性得到彰显。

课堂上学生发表自己观点时,教师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积极的肯定,当学生说不出时,教师可以和蔼地说:“不要紧,慢慢想,下次你一定能说的。”当学生说得不太完整时,教师可以帮助他:“不错,如果你能注意某个地方,那就更完美了。”当学生说错时,教师应安慰他:“没关系,你可能在某个方面混淆了或弄错了,再想想看。”当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更应给予肯定:“真棒,你真肯动脑筋,有新意!”当学生说出可能很“幼稚”或不科学的观点而引起同学们的哄笑时,教师应当及时肯定并告诉大家,这是他本人所持的态度和观点,大家应当尊重他。

久而久之,班上就会形成“敢说”的平等氛围,那些“学困生”和胆小的学生也会逐渐参与进来。

二、要让学生“多说”

学生是具有社会经验的个体,他们知道的事物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教师不妨经常在学生面前展露自己的“无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说”的机会。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推理、讨论、总结等活动,形成对知识的理解,然后再说出来,老师就能发现缺点,进行指导,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课堂上多“说”,能够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够因材施教。

一旦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了挖掘,在“说”中往往会闪现出教师难以想象和预感的创新“火花”。在一堂生物课中,教师讲“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时,有学生提出:能不能把控制生成叶绿素的基因转移到人体基因上,让人感觉饥饿时站在阳光下就生产出淀粉呢?又如“能不能以癌治癌”“是否有控制细胞分裂的开关存在”,等等,此类的“异想天开”无不体现了学生创造性的萌芽,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并引导他们进行有效的、科学的探究。

三、应该教会学生如何“说”

学生起初可能会说得不完整、不严密,甚至于词不达意,语无伦次,这是正常的,教师要有包容之心,要善于引导。

首先,要教学生把握时机“说”。可要求学生先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课和他人的发言,并及时记下自己的困惑或他人的“漏洞”,自己就能有针对性地说。

其次,要让学生有准备地说。如化学中的热点:环境保护、能源问题;生物学中的热点:克隆转基因食品等,可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

再次,要教学生理顺思路“说”。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思维不清,则语言不明。表达上的不贴切和含糊只能说明思维混乱。”语言是思维的外在表现形式,只有当学生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时,才能证明他的思维是清晰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给学生“学说”的机会。此时可以发挥“同伴教育”作用,即针对某个问题开展正反辩论。如分组准备,各自说出污染的造成原因与防治、克隆人有利或是有弊等,在“辩”中明确道理,理顺思路。

四、针对不同课型,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说”

新授课时,可采取“课前几分钟随谈”的形式,即每次课前由教师指定1到2名学生,让他们利用3到5分钟时间,在一种轻松、民主的氛围中,通过“演讲”的形式向全班同学讲述与课堂相关的生活小常识、趣闻、名人轶事、科学前沿等,如凯库勒从梦中提出苯环结构的故事。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学习的兴趣。

探究课时,可以采取相互交流的形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个人及小组的探究原理、思维方法、操作过程、实验现象、探究结论及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让学生领悟表达与交流的重要性,还要让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养成倾听他人意见的良好习惯。

小结课时,要放手让学生总结本单元的知识、能力、情感各方面的所得,所感,所悟,并提供时间与空间让他们展示出来。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体会到到教师的辛苦,从而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

新课标要求我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只要我们充分发掘新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那么学生就一定能“在课堂上乐说”,进而“善说”“善思”,从而促进新课改的的顺利实施。

(责任编辑:贾腊生)

猜你喜欢

教师应交流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