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体育课程 提高学生体质
2009-11-24刘安龙
刘安龙
笔者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现在中小学生中“胖墩”孩子越来越多,学生的近视率也不断提高。这些现象的发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生体质出现了问题。而学校的体育课程在提高学生体质过程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试图从体育师资、体育课时、体育场地与器材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实施体育课程,并以此为突破口,来切实提高学生体质。
一、提高体育课程师资水平
从整体来看,我国体育学科专任教师数量不足,还有较大缺口。由于受到编制限制及体育学科特殊性的影响,很多学校进人时主要考虑所谓“主科”教师,使得体育教师得不到及时补充,这种现象在农村学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此外,现有体育教师专业水平也是制约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障碍。这就要求学校在体育师资配备上给予特殊关照。一方面选择那些优秀的体育专业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另一方面,要提高在职教师的综合素质。使教师认识到,体育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玩或做几次达标测试就算完成任务了,实施体育课程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体质,使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增强体质、健康成长。
二、保证体育课程时间
体育课时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应该占多大比例,现阶段尚无科学论证。但是,从目前我国学生体质不断下降的趋势来看,体育课课时不足是出现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学阶段这一问题还相对容易解决,在中学阶段,由于学校受到升学考试的压力,体育课程往往被其他学科挤占,使得本来有限的体育课时更为有限。这种体育课程的安排,难以满足培养学生体质的需要。为此,各级各类学校必须保证体育课时足额,不得以任何原因削减、挤占或取消体育课。应该严格执行国家体育课程标准的规定: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此外,学校还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集体锻炼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以放松,以此增强学生的体质。
三、增加体育课程活动场地与体育器材
足够的活动场地和器材是体育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但是在学校建设过程中,这些常常被忽视。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校体育课场地和器材不足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中小学校园也变得拥挤起来,学生人均占地面积越来越小,这也导致有些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同时,学校体育器材品种不多、数量较少也不能够满足学生体育课的需求。形式的单调,内容的贫乏,使得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程枯燥无味,让学生渐渐失去兴趣。而要改变这种局面,学校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合理规划校园布局,控制招生数量,增加对体育学科建设的经费投入,补充体育学科的硬件不足。
而那些投入不足的乡镇学校,不能坐等教学条件的改善,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现有体育器材设施的作用,想方设法自行解决器材问题。笔者认为,这些学校可采取以下办法:(1)开发器材的多种功能。根据器材特点开发其多种功能和用途,是解决器材品种少问题的好办法。例如: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呼啦圈可以用作障碍物,也可以用来替代跳绳;橡皮筋可以用来替代栏杆、跳高的横杆等。(2)制作简易器材。利用废旧物、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产工具等解决器材的短缺问题,改善教学条件,是一个“量材录用”、因陋就简的积极办法。例如:可用废旧布、豆子或沙子制作沙包;书包可以用作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在进行接力跑活动时,可以用上衣、手绢等作传接物。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使一些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基本满足教师和学生所需,使体育课程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努力提高自身的体质。
笔者认为,体育课程的师资、时间、活动场地与器材是保障体育课程有效实施必不可少的三大条件,也是提高学生体质的根本途径。为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要充分认识体育课程开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共同努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李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