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物理分层作业的思考
2009-11-24杨晓慧
杨晓慧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认真授课的基础上,实施分层作业,既可以培养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一、物理分层作业的原则
所谓分层作业,是指优化的弹性作业结构,它针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进行分类,目的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布置的物理分层作业内容既有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也有脱离教材贴近生活的,主要围绕作业量和作业难度两个方面进行分层设计,通过增减作业量,提高或降低作业难度使“学困生”牢记解题思路,中等生拓宽解题思路,优等生寻找解题思路。
1.“学困生”控制作业量、降低难度。所谓的“控制”,并非减少作业量,而是增加基础知识的作业量,减少有难度知识的作业量,我们把这一层次作业称为“模仿性作业”。其主要内容为物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法则、定理等知识的直接应用,学生通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因而是较简单的层次。
2.中等生保持难度,努力完成发展目标。中等生被称为“临界生”,可塑性较大,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努力点儿也许就能跨入优等生行列,但如果松懈可能就会退入“学困生”行列。因此,教师在对这类学生布置作业时,要注意使他们在确保完成基础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完成发展目标。我们将这一层次的作业称为“理解性作业”,一般要求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一定的再加工,其主要内容为对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应用。
3.优等生减少作业量,增加作业难度。教师要适当减少对优等生的基础性练习量,使他们从简单的机械练习中解放出来,拥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融综合性、灵活性于一体的高智力题,从而实现创造目标。我们将这一层次的作业称为“探究性作业”,这类作业要求学生能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加工,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二、物理分层作业的操作
物理作业是提高学生智力和创造才能的重要载体。对于一个班级的几十名学生而言,差异的存在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但这种差异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为此,物理教师要针对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将学生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作业。如根据班级学生情况,将学生分为三组:
Ⅰ组:反应慢,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学习兴趣较低,学习基础较差;
Ⅱ组:反应快,但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成绩忽起忽落不稳定,但潜力较大;
Ⅲ组:反应快,学习兴趣浓,求知欲望高,基础扎实,整体素质较高。
上述分法并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其在各自的基础上稳步上升,而且这种分组不是一成不变的,应采用滚动式的方法。进步快的、作业能达到高一级要求的,可以滚动到另一组。如Ⅰ组的同学可以进入Ⅱ组,Ⅱ组的可以进入到Ⅲ组。当然,若Ⅲ组的同学学习感到困难,不能跟上队伍可以退回到Ⅱ组,Ⅱ组中学习有困难的也可以退到Ⅰ组。在这样的激励机制下,学生的学习有压力也有动力,在成功的尝试中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分层作业的操作:首先,教师在选题上要注意分量恰当、难易适度,增加探索和创新题。根据目标层次和学生层次,选择相应的分层练习题,使相关练习置于各种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业分层要有梯度,在学生自主作业、自愿完成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向高层目标发展。各组同学必须完成自己应完成的层次的习题,同时鼓励他们可以尝试完成更高一级的练习题。其次,设计作业学分制。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将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并有独到的见解或方法时,教师给予适应加分;如果学生能自主完成比自己所属层次高的作业,可以加分予以鼓励。
三、物理分层作业中的评价
批改作业是物理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它对于学生获得学法指导、弥补学习缺漏,对于教师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对分层作业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注意每次批改作业时,不仅要对作业进行分类的评价,还要注重发挥作业评语的激励、引导、交流等作用,针对学生每次作业的具体情况,在作业后面写下一句或一段评语,语言应善意,让学生理解作业的真正意义,既饱含教师对学生的真情实意,又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使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体验着理解、信任、友爱、尊重和鼓励,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事实证明:在物理学科实施分层作业,不仅为每位学生拓展了学习的空间,也为每位学生创造了上进的机会,它克服了不顾学生实际情况、一刀切教学的缺点,尽可能挖掘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内在潜力,完美地处理了面向全体学生与兼顾个别学生的矛盾,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知情统一的教育教学原则,有利于各层次学生的充分发展和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责任编辑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