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
2009-11-24孙继莉
孙继莉
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任务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究价值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体现。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应如何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呢?
一、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
强烈的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生物探究的先决条件。在探究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放在首位。
1.给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生产生活中的生物事实、生物实验中的现象,甚至一些生物故事,都能促使学生产生疑点,提出问题。因此,它们都可作为产生问题的背景材料。例如,在进行有关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教学时,教师可讲述这样一个生物现象:“许多年前,在西南部的山里有很多鹿,它们的数量一直变化不大。当然,山里还有狼。后来,从城镇里来的一些人目睹狼群咬死了鹿群里的两只小鹿,他们非常震惊,于是发动了一场灭狼运动。使人们惊奇的是,在灭狼后的几年里,鹿的数量反而明显地减少了。”这样,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听完后,他们会产生疑问:既然狼是鹿的天敌,为什么灭狼后鹿反而减少了呢?
2.给学生创造提问的机会。教学实践表明,生生互动要比师生互动更容易使学生产生疑问。这主要因为:(1)学生对教师的崇拜、信任造成了对教师的过分依赖和盲目顺从,学生的求异思维严重受阻;(2)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毕竟没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来得轻松。因此,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多地采用小组讨论、小组合作等学生间互动的学习方式,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提出问题的机会。
3.给学生留有提出问题的余地。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在课堂总是大讲特讲、求全求细,惟恐讲漏了某个知识点,他们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尽善尽美的知识大餐,只需受用、无需挑拣,学生理所当然地也就没有什么问题可言。表面上看这种教学方法无可挑剔,而实际上是对学生求疑思维的扼杀。新课改主张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认真思考、恰当选择教学内容,那此可讲可不讲的,坚决放手给学生;必须讲的,也要尽可能少讲,或者有意漏讲甚至错讲,以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机会。
4.给学生做出善于提问的榜样。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师本人是最直观最有效益的模范,是学生活生生的榜样。如果我们越是能在看似平淡无奇处、枯燥无味处提出问题,就越能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促使学生勤于思索、敢于质疑,逐步养成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
这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并尽可能多地提供相关的图文信息资料、数据,或呈现生物标本、模型、视频、课件等,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动手操作分组实验等方法,使学生在充分研读、讨论、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例如,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主要因素时,学生提出了温度、光照、pH值、溶液浓度等多种假设。如果要用实验对这些假设一一来验证,无疑将耗费大量时间。对此,笔者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景,引导学生作进一步探究:人在发高烧时为何消化不良?为什么犯胃酸时没有食欲?并将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介绍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抓住了温度和pH值是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这一探究关键,对问题深入探究。
三、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
在提出了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之后,如果又能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成功解决这一问题,会极大地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欲望,促使学生提出更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付诸探究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以后的科学探究打下基础。所以教师要设法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完成探究活动:(1)开放实验室。使学生有了问题后,可以利用实验室的资源,来验证或完成自己的设想。(2)利用图书馆资源,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验证或完成探究。(3)利用互联网,帮助学生进行探究活动。
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可以进一步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责任编辑 李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