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寻求预设与生成的和谐

2009-11-24宋伟强

黑河教育 2009年5期
关键词:青蛙预设教师应

宋伟强

预设与生成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两者相辅相成。只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才能使课堂教学生动、有效。

一、 精心预设,为生成铺垫

预设是教学前的预测,是教学有序展开的基础。在预设时,教师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原则,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1.在目标预设中提高语文素养。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明确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教师应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课前预设的立足点,兼顾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既考虑让学生读懂什么内容,体会什么情感,用什么形式学,又根据学情思考本课可以侧重发展学生哪些语文素养,从而使三维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

2.在文本预设中设置情感共鸣点。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及合作者,应深入研读文本,对文本作出全面、深入、独特的解读,对学生可能会产生的个性解读及迸发的情感进行预测,预设对待问题的策略。如《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教学中,教师在研读文本的基础上设问:“你们见过哪些离别的场面?”学生会回忆起与亲人、朋友离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积极对此问题进行回应,课堂的气氛十分热烈。这说明对于文本中极易引起学生共鸣的动情点,教师应做好充分的预设。

3.在学路预设中关注学情。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的知识、能力、水平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因素,科学地预设与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内容和学习情境相适合的学习形式。

4.在生成预设中预留弹性空间。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会发生许多教师预测不到的情况。因此,教师应充分考虑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种种意外,在预设时为动态生成预留弹性空间,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如一位教师在《景阳冈》一文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精读体悟时做了如下设计:读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武松是怎样的一个人?板书:——的武松。请学生在横线上填上有关词语。(学生可能填机智、勇敢、武艺高强、镇定自若、英勇无畏)学生每填一个词后,教师即让学生讲出填这个词的原因,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以强化印象。这部分教学设计即体现了预设的弹性。“什么样的武松”这一问题没有一个固定的框框,没有预设唯一的答案,而是相机依据学生的学路来推进。这样,学生个性飞扬而不随心所欲,思维驰骋而不胡思乱想。

二、把握生成,为预设护航

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的过程,它能使课堂教学出现新的活力,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加以提升。教师应如何处理生成?

1.要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当学生的回答有超出教师预设之外,教师应感到欣喜。此时,教师一定要相信自己能有能力驾驭这种状况并从容指导学生。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方寸大乱,那么剩下的教学就无法进行。因此,教师应心态平和,将自己放在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尊重学生的生成,给学生的生成营造氛围。

一位教师在《坐井观天》中,这样处理课堂中的生成资源:

师:读了课文后,你认为小鸟和青蛙谁说得对?

生1:小鸟说得对。

生2:小鸟和青蛙说得都对!(众生笑)

师(走近学生,面带微笑):同学们都笑了,你还认为青蛙说得是对的吗?

生2(嘟哝着):“青蛙说的没错呀,它看到的天是只有井口那么大。”

部分生附和、议论:青蛙说是没说错,它看到的天是只有井口那么大,可天是无边无际的,所以青蛙说的是错的。”

师(有些恼火):现在我们让青蛙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天究竟有多大?出示大量课件并要求学生根据课件用“青蛙跳出井口后,看到了______的天”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上述案例中,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预设产生了偏离,致使教师后来有些“恼火”。如果这位教师能把握住这一 “生成”,在明确青蛙说得没错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思考:青蛙说这话的根据是什么?再一次引导学生进入文本,让学生探究青蛙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经历,就会很好地理解文本。可是由于这位教师未能平和地看待生成与预设的差异,最终没把握好这一精彩的生成资源,便错失了课堂的精彩。

2.要区别对待不同的生成。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动起来之后,就会在课堂上生成大量信息。对于这些信息,教师要区别对待。有些信息是学生对文本所生成的独特见解,这时教师不可打压学生的观点,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让所有的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有部分信息,是学生由于社会阅历不足、生活经验欠缺或对文本的理解不清等原因所致,对这部分信息,无论多么精彩,教师都应巧妙地将学生的视角引回到语文上来。切记在语文课堂上,一切生成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体会语文。

一位教师在教学《小珊迪》中“小珊迪让弟弟送还四便士”这一内容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发问:“我觉得他还拿了一便士,没有全部送还。”他的提问让这位教师措手不及,马上追问“你为什么这么认为?” 学生说道:“丢了七便士,找回四便士。”这样一算还真少了一便士。教师马上引导学生讨论那一便士哪里去了?学生猜测:看病了,给弟弟买吃的了,被马车轧碎了,掉进沟里了……这些猜测都有道理,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后指出小珊迪是诚实的、善良的,而教师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的生成,便是有价值的生成,再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思考、讨论,预设目标得以顺利实现。

总之,教师应该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融合起来,用精心的预设为精彩的生成留白,在充分预设的基础上及时捕捉生成的契机,进一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寻求两者在课堂上的和谐。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青蛙预设教师应
小青蛙捉虫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谁能叫醒小青蛙?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青蛙便签夹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作为预设触发语的重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