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2009-11-24刘铁民
刘铁民
教师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思想、行为、习惯的塑造者。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笔者认为,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依靠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一、教师要有过硬的个人素质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思考自身职能,不断充电,完善自我。教师只有不断努力吸收新知识、新信息,补充新鲜血液,才能正确地给学生以指点,顺利地和学生合作。学生才会因教师无形的人格魅力、知识魅力而乐于与教师交往,并在教师的身教影响下乐于求知,积极探索。此外,教师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治学态度、举止言行、服饰打扮等都可能对学生产生无声的影响,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二、教师要坚持“亲、引、严、勤”的教育方法
“亲”是指教师对学生和蔼可亲,能耐心地给予学生教育引导和鼓励。学生只有体会到教师的信任和爱,才会走近教师,向教师吐露真情实意以及提出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教师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便于因材施教。“引”就是教师指引学生追求理想、真理,学会在自然、社会和人文环境中和谐生存与发展,树立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的“引”,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行为方式,又能增强他们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严”就是对每个学生严格要求与管理。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缺点或错误犹如小树身上的歪枝,需要师长精心修剪,他们才能成长为品学兼优的有用之才。“勤”是指教师勤恳,尽职尽责。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应做到勤观察,勤动脑,勤动手,勤沟通。信息时代的学生见世面广,接受信息量大,思想观念转变快,教师的“勤”有助于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增强教育效果。
三、教师要重视与学生培养感情
教师应重视与学生培养感情,让每位学生真切体会到教师是值得信赖的。1.要真心和学生交朋友。在尊重学生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多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和鼓励,多给学生发展自我的机会。要真诚地对待每个学生,这样即使有时教师做得过分一点学生也能体谅教师。课间时教师应留在教室休息或在教室与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拉近师生情感。2.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有些教师不能正确对待后进生,不愿意花费精力对后进生做耐心细致的引导工作,对他们一味指责、训斥,甚至挖苦揭短。教师施爱于学生时,要一碗水端平,决不能厚此薄彼。对后进生要多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促其向好的方面转化。3.在生活上多帮助学生。对家境困难的学生在物质上要多帮助他们,更要注重心灵的激励。比如为他们过生日、进行个别谈话等等,这些都会触动他们的心灵,在他们心中留下难忘的记忆。4.积极参与学生的课外活动。教师在课外活动中表现出的教学能力之外的其它能力特长,会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学生喜欢下象棋,教师也能对奕几盘;学生喜欢做游戏,教师也能友情参与;学生喜欢打球,教师也能与他们“打成一片”……课外交往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兴趣、共同参与,会使学生更愿意亲近老师、更信服老师,双方由此产生的好感还可以迁移到教育教学等其它工作中。
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学生获得积极的生活体验和生活态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勇于争先,还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激励自己不断进取。我相信,在关心和爱的前提下,只要我们教师用心去做,培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就不是一件难事。让我们一起努力。
(责任编辑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