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

2009-11-24刘秀芹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8期
关键词:桂林山水课件笔者

刘秀芹

计算机硬盘能存储大量教学信息,为教师制作课件提供文本、图像、视频等素材。同时网络资源为语文教学提供海量资源,教师上网搜集有关课文内容及知识的文字和图片等,精心制作成课件,配以声情并茂的朗诵,生动而有趣地演示课文内容。多媒体语文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富于生动性、形象性、直观性,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借助多媒体课件,通过演示文稿、动画、音频、视频等手段给学生以形、声、色、光动态感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如文质兼美的《桂林山水》,读来如欣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学生如果能从视觉上感知广西桂林美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课前笔者精心制作包含桂林山水图片和视频的课件,应用PPT演示文稿显示文中静态图片和桂林山水美景,揭示课题,链接播放“桂林山水”视频文件,在演示文稿中链接古筝曲《高山流水》,进行配乐朗诵。风景如画的桂林山水很快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也为开展有效教学做好铺垫。应用课件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教学信息丰富多彩,课堂上更能驾驭课堂,广泛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课堂中笔者问学生:“你最喜欢的是水还是山?”然后根据学生喜欢山的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选择相应课件进行教学。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协作精神,成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教会学生通过互联网查阅、搜集、筛选、加工、处理语文信息资料,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是语文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理念。魏书生说过:“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比如在讲授《趵突泉》《只有一个地球》等课文时,笔者课前划分6个平等的学习小组,每组用自己亲自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制成幻灯片。学生兴趣盎然,上网搜集许多有关课文的图片及文章,课堂上利用幻灯片头头是道地介绍课文内容,展示图片,对课文理解更深刻。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真正发挥,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效果更好。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通过多媒体课堂教学,使学生在阅读、鉴赏、理解语文课文的过程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拓展知识中训练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时地迸出创新的火花。如在教授《捞铁牛》时,在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怀丙捞起铁牛的过程中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在问题情境中,每个学习小组展开激烈讨论,都找到一种捞铁牛的新方法。笔者让每组学生课下把他们想出的新办法制成PPT演示出来,针对创新成果进行本组自评、组间互评、教师评价。

又如教授《司马光》一文时,播放多媒体动画呈现“小孩落水待救”的景象。课件中刻意设置教学情境,点击鼠标,屏幕上随即闪烁出“怎么办”的问题,引发学生分组参与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小伙伴们搭人梯探身把他拉上来。”“用腰带系成绳子把他拉上来。”“小伙伴们一起把大缸推倒。”笔者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用这些办法都有可能失败而延误救人时间!请同学们看大屏幕。”学生此时思维激转,目光转向屏幕。笔者用鼠标点击课件中假山旁边的石头,石头跳动起来。“利用石头砸缸!”学生恍然大悟。笔者接着说:“司马光怎样做的呢?我们来看动画。”这样,不仅帮助学生体会到司马光的聪明、机智,还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开阔学生阅读视野

让信息技术融入阅读教学,教师要制作多媒体课件,产生生动有趣的声像色光趣味效果,开阔学生视野,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讲到《海底世界》中海底物产丰富这一部分时,在课件中展示海底世界录像,让学生认真观赏屏幕中五彩缤纷的鱼,千姿百态的海底植物,学生赞叹不已,仿佛置身于海底。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你看到了海底有哪些动物、植物?”组长整理成员讨论结果。教师问:“海底有那么多生物,课文为什么只写几种鱼?”学生又投入到激烈的争论中,明确了课文选材和写法。学生在欢愉的环境中,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感悟并理解了课文中的语言文字,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易县凌云册中心校解村小学)

猜你喜欢

桂林山水课件笔者
桂林山水桂林人
秀甲天下之桂林山水
老师,别走……
桂林山水里:那千年不灭的漓江渔火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轻轻松松聊汉语——桂林山水甲天下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