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养成探究

2009-11-24赖月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6期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基础小组合作

赖月芳

摘 要合作学习能力是中职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计算机应用基础》学科的突出特点是强调学生动手能力、共同完成项目能力的训练,这为开展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本文通过教师设计学习任务,分组原则,合作形式,交流平台的建立及学生评价等,探究如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关键词合作学习能力;小组合作;计算机应用基础

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越来越多的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来共同完成。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培养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十分重要。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往往注重对个体学生“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记忆,缺乏对合作学习、项目学习等的要求,不利于学生能力的综合发展。尤其是在这个分工日益精细、项目高度复杂的社会,合作能力的缺失,将削弱学生的发展前景。本文以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为例,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一、合理设计学习任务,创设情境模式,改变课堂教学方式

作为教师——管理者,其中心工作就是通过课堂,将没有特定目标的学生通过项目学习的方式,组成拥有共同目标和方向的合作小组。每个项目学习都要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计算机应用基础》按照每个章节可以分为几个大的项目任务,每个项目里又可以分为几个子任务。例如“Word图文处理”项目学习可以分为 “插入图片和艺术字”“使用文本框”“图形的绘制”“插入公式”等几个子任务,学习目标是能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图形、文本框、公式和艺术字,进行图文混排,使文档图文并茂。

可以这样设计,项目任务:使用Word的图文处理功能,制作一张海报,要求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结构合理,有感染力;项目目标:能够使用艺术字制作标题,会使用剪贴画或其他文件插入图片,会使用分栏功能进行排版,会使用页面设置设计海报的版面,会使用文本框插入摘要,提示等内容。要明确告知学生目标任务,还可以根据任务内容设置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供学生选择,同时以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作为学习任务,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社会交往技能、交往礼仪等,如倾听、解决冲突的技巧等。前期教学中,教师要教会学生“三会”,即一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并作出中肯的评价;二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出现意见分歧时,要懂得理解、宽容,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需要教师的引导,尤其是要引导学生积极表达意见、参与讨论,在相互讨论中共享智慧。只有这样,合作意识才能得以养成。

二、合理安排小组,明确职责

1.明确分组的依据和维度。

笔者认为,合作学习应采用异质分组,即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学习成绩、能力方面的差异。另外,还可以考虑家庭经济、社会背景和性格、脾气等的差异。计算机的学习遵循“熟能生巧”的规律,上过计算机课或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对计算机比较熟悉,学习起来容易上手;性格活泼开朗的学生能带动整组的活动气氛;男生动手能力强,女生表达能力强。综合这些因素,就使得分组更趋于平衡。由于每个小组异质性,便连带产生了全班各小组间的同质性。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内部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

2.明确在小组学习中个人的学习任务。

小组中个人能力不同,扮演的角色就不同。对计算机知识掌握较好的同学应负责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组织管理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整个小组任务的调度,文字功底好的同学负责任务记录,表达能力强的同学负责成果汇报。总之,要教会学生如何发挥自身的特长,在小组中充当好各自的角色。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小组中的活动来加深彼此的依赖感。

三、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学习组织形式

在计算机的课堂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合作学习方式。如果是仅仅需要掌握内容的学习,可以组成2人的“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如果是思维训练或者需要分析调研的学习,可以组成4~6人的小组合作。例如,在教授“五笔字型输入法”时,要求学生能熟记字根表,这时可采取“同伴互助合作学习”,这种固定的2人同桌小组,方便学生进行相互的朗诵、默写和抽查,还可以进行打字比赛。总之为了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就要使用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

四、创建交流平台、共享学习心得

任务过程中要创建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平台,通过汇报、演讲的方式展示学习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任务方案和进度。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实时地监控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地引导学生向学习目标靠近,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出和提供解决方案。可以举行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评优,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适当的时候进行重新分组。基于学生当前的工作,为自己和学生设定新的目标。例如在“电子文稿制作”项目学习中,让学生小组自行选择主题,教师提供相关材料,在制作的过程中,出现问题先咨询组内成员,解决不了的咨询其他组的成员。针对普遍性的问题,教师要重新进行讲解。小组完成项目任务之后,通过演讲、幻灯片呈现的方式汇报学习的结果。

五、采用多元评价方式,注重过程式评价

综合运用过程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记录学生的学习效果,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的评价上,遵循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从情感态度、知识掌握、语言运用、动手能力、交际能力各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只要学生能在当前的学习项目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认定他是成功的。

学生合作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应将这一任务贯彻到每一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放在首位。教师要运用教学智慧不断地灌输给学生这样一个理念,即个人的力量是如此渺小,我们需要合作,只有合作才能使研究工作顺利进行。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合作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美]Daniels H. & Bizar M著, 余燕泽 译,最佳课堂教学案例——六种模式的总结与应用,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

[2]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计算机应用基础小组合作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和专题式相结合教学法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
如何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小议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