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信息化应用 推动区域教育现代化

2009-11-24张利平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6期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

张利平

摘 要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要求,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成为我县大力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县,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关键词网络;信息化;区域教育现代化

近年来,江苏省实施了“校校通”“四配套”等合格学校建设系列工程,使苏北赣榆县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尤其是赣榆县创建区域教育现代化县的启动,为我县电教装备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和条件保障创造契机,为电教装备工作赋予更新的时代内涵,也为电教装备工作开辟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赣榆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1.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赣榆县中小学现有计算机8 212台,其中教师用机1 782台、学生用机6 430台,生机比为26.4:1。各中小学配备了多媒体教室、电子备课室、计算机教室和校园网,实现了所有办公用机、专业教室用机与互联网相连。

2.网络环境建设情况。

2002年8月,赣榆县教育城域网正式开通,采用光纤连接,实现了“校校通”,部分学校还建成骨干1 000 M的校园网,实现“班班通”,这标志着我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全面展开。建网伊始,我们坚持高效、实用的原则,按照“三统一”(统一控制因特网出口、统一管理域名命名、统一规划分配IP地址)的要求,组建了技术安全可靠的教育城域网络。

3.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

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县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种理论和实践培训,努力探索信息技术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广大教师积极运用计算机网络查阅资料、制作课件和主题资源网站,各校逐渐积累了一批电子资料,充实了我县教育资源库。

二、信息化应用思路和方向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以教育信息化来推动中小学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

1.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规划信息化建设,明确建设目标和工作定位是关键。

经过充分的准备和多次召开教育信息化专题会议,我县提出教育信息化建设将以区域性整体网络应用为重点。2002年,我县率先建设赣榆县教育城域网,并紧紧围绕着应用,分层、分阶段实施。

2.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以应用促建设,以需求促发展”的策略,本着“以人为本,注重实效”的原则,对全体干部、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提出“县本”“校本”培训,由电教部门负责培训内容和实施办法,保证培训课时,并纳入“十一五”继续教育,使我县教育工作者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教干培训要求教干要熟练运用网络平台,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对干部进行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以及教育网信息、资源平台的使用培训,使干部具有崭新的教育理念和系统的科学管理能力。

学科教师培训截至2009年7月,我们已组织近8 000名教师参加了全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等级培训培训,以后每年还要组织学科老师参加各类培训。

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参加市、县组织的专业培训班,提高教育技术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促进协同学科教师共同开发,共同发展的能力。建立教育技术教师专业档案,坚持持证上岗。

3.坚持以科研为先导,以课题促“整合”,推进教育技术应用发展,将教育应用作为科研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实用性上下工夫。联合县教科室加强对课题的管理和指导,重点研究整合的途径和方法以及整合的评价。在全县中小学深入开展整合研究工作,努力用科研推动新课程改革。

4.教育信息化涉及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教学研究、信息技术、科学评价等各个方面。

为了统筹我县信息化应用工作,县教育局于2002年成立了赣榆县教育信息应用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有关科室与教研、科研以及电教方面的工作。各部门围绕整合,积极制订方案、开展工作,有力地保障信息化应用工作落到实处。鼓励教师参与到县本、校本资源建设之中,不断加快我县学科资源网站群系统建设,为整合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信息化应用保障措施

1.统一领导促管理。

为了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实现我县教育现代化跨越式发展,县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加强对各校的领导和监督,建立从县教育局到学校的两极应用管理体系,并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领导下,由学校具体开展校本培训和网络管理工作。

2008年3月,县教育局根据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的需要,成立赣榆县区域现代化领导小组,下设指导组、督查组、宣传组、资料组、保障组,有力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

2.凝心聚力抓师资建设。

建设一支团结协作的师资队伍,有利于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进行,学科教师越来越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技术教师也越来越需要深入课堂,逐步形成整合应用的主力和核心。

3.竖典型促应用。

信息技术示范校如同一面旗帜,在开展整合应用方面应该具有先进性、实验性和辐射性。2006~2007年,我县先后创建了4所市级信息化示范校。县局从政策、技术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给予帮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使他们发挥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4.以综合评价促发展。

2002年来,省市先后制定《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连云港市教育信息化示范校标准》等,分期分批对学校进行达标认定,促使学校全面落实教育信息化工作。教育局每年组织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经验交流会,并评选出一批教育技术先进单位和个人,对有突出贡献、应用卓有成效的学校和教师进行奖励,激励教师积极开展整合教学实践。

5.筹措资金促保障。

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为保障学校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教育局原则上要求每校每年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投入不少于可支配资金的10%,并逐年增加。义务阶段学校以政府投入为主,非义务阶段学校自筹资金进行学校信息化建设。

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到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中,通过政府依法增加教育投资、集资、引资等方式,确保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中发挥作用。

四、加大信息化建设促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

1.继续改造现有设施,建设强有力的硬件支持系统建设。

根据《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苏发〔2005〕15号)要求,到2010年,全省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要达到或接近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建设全面达标。

学校信息技术装备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信息技术装备标准的二类要求,生机比达10:1,师机比达2:1;校园网络具有备课平台、教学平台、教务管理、校务管理、图书管理等应用系统。

2.突出应用为本,实现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是一种境界、一种理想、一种追求,更是符合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未来我县教育信息化应用将围绕“一个网络,两个应用,三个层面”全面展开。即一个网络就是以赣榆教育城域网为中心;两个应用就是指信息技术在教育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两方面的应用;三个层面就是指普及应用层面、整体提高层面和构建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模式层面。

我们要形成全员学习、全员参与的气氛,并逐渐通过专家指导、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引领示范,整体提高我们的整合研究水平,从而形成基于学校、家庭、社区全方位的网络学习模式,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达到均衡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赣榆县教育局电教站)

猜你喜欢

网络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计算机网络管理技术探析
刍议计算机网络信息化管理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