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的背影

2009-11-23许倬云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09年10期
关键词:人类历史文化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时期,人文素质教育是题中应有之义。对于我国的历史,对于传统文化的常识,有必要知道一点。在学术娱乐化的当下,本刊拟摘发有关大文化普度之文章数篇,奉献给志在关注人文素质提高的教师朋友们。

本文选自台湾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先生的《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一书中的序和后言,此书是许先生历时三年完成的中国历史文化的普及读物。

在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上,我所看到的十分有限,正如渚岸望江,有时看到波涛汹涌,有时看到平川缓流,终究只是一时一地的片断。

假如用河流为比喻,中国文化的发展有如黄河、长江。黄河、长江,源头相距不远,都在巴颜喀喇山区,一向北流,一向南流,这两条大河的水系,笼罩了中国的大部分疆域,然后殊途同归,倾泻于太平洋的黄海与东海。两个水域分别在中国的北部和中南部,界定了两个地理环境,呈现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黄河九曲,天矫如龙,先是昂首北上,接着俯冲南下,然后迤逦向东,倾注大海,带走了万仞黄土。铺散在千里平原,天玄地黄常为中国宇宙的本色。黄河带给中国肥沃的土壤,也挟来一次又一次的洪患劫难,中国人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也积聚了文化的创造力。

只是长江水系,支流复杂,多姿多采,也许更近似文化长河的变化景象。

长江源自巴颜喀喇山下的涓涓细流,先流向西南的深谷,袭夺金沙江,再流入四川接纳沱江、岷江、嘉陵江,汇集了藏边甘青的灵水,始成洪流。从此,大江东流,在冲破大巴山的拦阻时,奔腾叫啸,两岸峰高及天,神女雾掩,巫峡云遮,藤萝垂碧,滩险水急。江水又东,出峡之势,直泻千里,奔入湖广丘陵湖泊,于是浩荡奔放,始成大器。江水又东,一路收容湘资沅澧,以及赣江、清江带来的南方雨流和汉水带来的中原黄土,更有雍容广大的气象:星沉平野,月上东山、远树近山,江渚沙洲,美不胜收。自此东下,江水浩瀚,日月出入其中,隔岸但见山影,过了南京,遂与海通,广陵夜潮,石城汐止。江海相拒相迎,进退之间,或则江水积淀成洲,拦江截流;或则江流冲刷,裂岸崩石。终于大江倾泻人海,一时还不能与海水融合,俨然是蓝色大海中的一条绿色潮流。有大江带来的水流,挟来的数千里泥沙,海洋始能成其大,百川朝宗,天下众流都在五洋七海中泯合,无所区别!

中国文化从源头的细流,长江大河一路收纳了支流河川的水量,也接受了这些河川带来的许多成分,终于汇聚为洪流,奔向大海——这一大海即是世界各处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

为此,本书的前半(第一章至第五章),以公元1500年为断代下限,此时正是全球经济体系成形的前夕。后面三章,叙述的则是中国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下的五百年这五百年间,中国体验了没顶的惊险,也学习着弄潮儿冲浪的功夫。这是占人类社会四分之一人口的庞大族群,以数千年积蓄的能量,投身演出的五百年悲喜剧!

本书呈现的中国历史,是一个接纳多元的复杂体系——这样的形象,与中国文化中心论的观点颇为不同。中国文化的特点,不是以其优秀的文明去启发与同化四邻。中国文化真正值得引以为荣处,乃在于有容纳之量与消化之功。

本书为了弥补自我中心观念造成的缺陷,于文化圈的内外关系,特加注意。在这一主题范围,本书不仅注意中国文化放射于其他文化的影响,也将注视中国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域外文化曾有过的影响=本书目的,除学术兴趣外,也不辞冒天下之不韪,拟对国民自大心态的偏差,尽规劝谏净的努力。如前所述、今日的世界已渐为一体,任何地区的居民都必须与其他社会或其他文化的成员,有所交往。过分自大,难免自蔽,于己于人,均非健全正常的心态。

总之,今世所有的文化体系,都将融合于人类共同缔造的世界文化体系之中。我们今日正在江河人海之时,回顾数千年奔来的历史长流,那是个别的记忆;瞩望漫无止境的前景,那是大家应予合作缔造的未来。万古江河,昼夜不止。谨以此书,向千百代的祖先,献上敬礼!

后言

走过了数千年的历程,中国文化经过了无数的起起伏伏,这一文化圈的中国人也体验了无数的悲欢离合。返顾中国文化发展的轨迹,最可注意的是其兼容并蓄的胸怀;为此中国人遭逢外来异质文化时,常常能够吸收其精华,融入自己文化体系。同时,若一个思想体系趋于独断,以致僵化时,常有内发的修正,使中国文化有更新的机会。

但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在西潮冲击下蹒跚颠簸;中国人也因之对于自己的文化传承,由怀疑而至扬弃。中国文化几乎有可能在地球上消失。实际上在19世纪以前,中国人自诩为天下之中,中国人的历史即是文明的历史,19世纪以后,中国面对世界,不能不接受现实,于是学校的教科书有“外国史”或“世界史”,与“本国史”或“中国史”成为两个平行的课程。自此,“内”与“外”“自己”与“他者”,截然划分,竟似两个对立体;如果中外有所接触,大致又经常是两者之间的对立,甚至是彼此的冲突。19世纪以后,中国在国际交往上所经历的挫折与屈辱,造成丁中国人自卑与虚骄的复合情结,更强化与深化了上述中外隔离冲突的心态。

然而,21世纪是一个全球化加速进行的时代。世界各地区之间,将难有区隔。中国曾经自成局面,俨然东亚天下的中心;中国文化的发展,也俨然有自己的过程。其实,中国从来不能遗世而独立;中国的历史也始终是人类共同经验的一部分。在今天,如果中国人仍以为自己的历史经验是一个单独进行的过程,中国人将不能准确地认识自己,也不能清楚地认识别人。中国人必须要调整心态,从中外息息相关的角度,认识自己,出认识世界别处的人类。我们人类曾经同源,经过扩散于各处后,又正在聚合为一个共同的社会体。各处人类曾走过不同的途径,又终于走向共同的方向。我们曾有过自己的历史;这些独特的历史,又终究只是人类共同历史中的不同章节。

至于强势西方文化,在走向全球化的今日必须有“他者”提供不同的思想与行为,以弥补其数百年淀积的不足。世界各处的中国人及中国文化圈覆盖的东亚邻人,在这一过程中,尝试不同方式的融合贯通,发挥了“他者”的观照与反省。这一现象的后面,正有长期蓄积的张力,于稍有可以发抒时进出巨大的潜能。循此方向进行,今天的全球化现象,也许竟是人类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大事。在各种文化相激相荡时,人类社会终于走向天下一家,其中各文化体系的精粹,将成为全体人类的共同文化资源。经过这一转折点,非西方国族重获活力,能与数百年来的“主流”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并且由此对话弥补彼此的不足。

我们盼望,今日科技文明、工业生产为手段的市场经济,以及国族范围的民主政治,能纳入中国文化的以仁为己任、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文精神;能纳入印度文化众生平等的观念,以矫正人类的妄自尊大;能纳入伊斯兰文化对自然的尊重,以匡正人类浪费资源、毁坏环境的错误。这一重要的志业,有待全体人类的自觉与合作。人类过去彼此杀害的罪孽已经太多了。我们必须学会在互谅互信中,彼此扶助,相摘相将,完成人类文明另一次的重大突破。两千余年前的文明突破,几个主要文明先行的圣哲,为人类界定了存在的价值。这一次突破,是为了再度阐释那些圣哲界定的价值,使人类主宰了千万年的世界上,真的有了人类长久憧憬的新天新地,新的伊甸,真正天下为公的大同境界。

在此时,中国人责无旁贷。巴颜喀喇山的雪水,在最近的未来必流人大洋。在彼此相通的海洋中,长江、黄河的水滴,将与别处的水滴混合。那时,中国的江水河水、印度河、恒河、尼罗河、波斯湾、红海、地中海、密西西比河、亚马逊河、刚果河…-各处的水滴将在本来就分不开的大洋之中,难分彼此!万古的江河,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猜你喜欢

人类历史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人类第一杀手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新历史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