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为何上学难
2009-11-23李维兵
李维兵
今年重庆市应届高中毕业生中,竟有十万名学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而这些选择放弃高考的,多是农村学生。诚然,成才之路万千条,没有必要大家都来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但未战先弃,害怕竞争,毕竟也非社会提倡的行为。考生为何放弃高考?是迫于无奈还是主动选择?其间有何隐情?
大学高昂的学费导致很多农村学生弃考。学生中小学教育的花费使许多家庭经济不堪重负,高额大学学费更是学子求学无法翻越的山。从上世纪90年代前的免费上大学,到此后的每年200元的象征性收费,再到现在的6000元标准,15年问我国高校学费上涨了30倍。在“教育产业化”大棒挥舞下,高等院校“疯狂”收费,大学学费逐年上涨,中同十年教育乱收费已达二千亿元人民币。
教育就是帮助社会底层向上流动的最重要的渠道,越是社会底层的群体对子女的教育越是重视,子女有希望。他们就不会绝望。然而现在他们改变家族命运的路快被堵死了。基尼系数是反映贫富差距的数据指标,我国社会发展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4,说明我们的贫富悬殊已经到了必须利用国家机器调整,而不是仅靠市场手段才能改变的危险阶段。贫困农民子女在父母无法负担学习费用的情况下,只能望学兴叹了。
“教育是根本!”国家开办了助学救济和助学贷款的同时,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希望工程”活动,这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曙光,但不要说助学贷款和助学救济门栏之高,就是“希望工程”的捐助款能不能派到所需学生的手里还是个问题。因此,当今首要的是修改现行的收费体系,虽然不能上大学免费,但我们的国家应该承担起更大的责任,加大教育经费的投入,让教育收费更贴近民众,不要再让农村子女为交不起学费而弃学。
就业难导致更多农村学生放弃高考。农村大学生就业难使原本以拥有大学生为荣的农民家庭遭遇尴尬,心理失落比所欠下的巨额债务更沉重。对于农民而言,培养子女读书大都出于两点,一是希望孩子不再重复自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屈辱历史,二是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使自己的家族在农村扬眉吐气。然而当农民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完大学后,却找不到工作时,他们还相信大学梦吗?即使找到工作,那可怜的薪水要多少年才能还上父母的血汗债务啊!北大的毕业生还有卖猪肉,卖糖葫芦,修鞋的。很多青年学子会在心里问自己,是否还要上大学,大学真的是高考作文中所谓人生瑰丽的梦吗?高考成了许多农村孩子飘零在生命天空中破碎的梦,于是大学梦慢慢远离农村孩子而去。不知道这是农民明智的选择,还是现代大学的悲哀!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就业难的现状呢?
1加大投资力度,培养高质量人才。在高等教育投入中,除了政府投入、个人捐款和个人办学经费、学费,还有来自其他方面的经费。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解释说,其他经费来自高校自己的创收和银行的借贷。过去十年,中国大学生入学人数增长了5倍,硕士研究生增长了6倍,博士研究生增长了3.5倍。而教师数只增长了1.7倍。也就是说在过去十年中国大学中每个教师承担的教学工作量和培养的学生数增长了一倍,用了更少的钱培养了更高质量和更多数量的学生。大学生就业难可能是一个比较长远的趋势。但大学生数量不是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因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劳动力来自大学毕业生,“质量问题才是关键”。所以我们要加大投资力度,才能培养出过多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人才。
2政府鼓励、奖励社会扩大就业。政府出台政策、措施,扶持中小企业、社区服务组织、技术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建立和完善创新、创业型社会。事业单位机构与人事改革服务于社会就业,鼓励企事业单位与个人创办社会服务性组织和企业。积极吸纳当地更多大学生、劳动力的外资企业享受与国内企业同等的各项优惠政策。
3转变就业观念。鼓励个人创业,鼓励到民营、私人企业就业。完善激励到西部或农村创业、就业的优惠政策。大学生在就业时从“通才多能”的角度和视野出发做出选择,看一个单位或企业不是先看工作性质和专业是否对口,而是根据固定资本、基础条件和发展前景做出决定,先就业或创业。在基层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可以拳打脚踢锻炼人,不受专业局限,对个人发展来说还更快、更坚实。
国家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尤其是对广大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承担学生,尤其是农村学生上学的费用,帮助农村大学生就业。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放弃高考的这一令人痛惜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