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小学体育课中惩罚的艺术
2009-11-23陈跃妹
陈跃妹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刚会走路的孩子,看到墙壁上熊熊燃烧着的壁炉,觉得很好奇,就上去摸了一下,不料被烫的龇牙咧嘴,从此他就再也不敢去摸炉火了。”试问:如果采用一定的惩罚艺术让学生体会到做错事的后果,学生是否就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自己“缩回被烫的手”,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经过实践研究,笔者总结了几点有效的做法,具体如下:
一、课始显规范
新学期伊始,一般体育组教研时和正常上课时都强调课前常规的重要性,体育课前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对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前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前常规进行记录,它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常规,也为平时体育成绩的评定提供依据。(如图1,记录表)
(注:教师为节省精力,给表现特别好的两三个小朋友贴五星就行了。)
实践结果:这个方法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低年级孩子的不规范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也培养了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课中显机智
1利用游戏规则的制定来体现惩罚艺术
现象一:三年级体育课,在上抉物游戏这堂课时,经常有争强好胜的孩子偷偷地超过起跑线开始起跑,以便于缩短距离,取得比赛的胜利。
处理方法:停下游戏,问:“我发现有小朋友偷偷的超过起跑线跑怎么办呢?”
“这样不公平。”有几个小孩愤愤不平地说。
“对,老师也是这样认为的,这样的方法赢了也没意思,你们说怎么办?”
“开除出去,不让他们玩了。”有学生这样说。
“我觉得这样太残忍了,罚他们做仰卧起坐吧。”几个小女生这样说。
“我有一个方法,凡是犯规的,就用一条腿跳着比赛,不准用双腿跑。”一个体育小骨干这样提议道。我暗喜此法甚好,当即表明可以这样一试。
效果呈现:从此就用这个办法来惩罚偷越起跑线的学生。只要是有人犯规的小组,比赛成绩肯定不会好。知道这个后果后就再也没有学生敢偷越起跑线了。用一个老体育教师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小方法解决了大问题。
反思:根据多次随堂观察笔者发现,大多数老师要么对犯规情况视而不见,以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要么就罚站到一边去,却影响了原有的分组和比赛,要么大张旗鼓地体罚。强迫学生不逾越起跑线。事实证明这样的处罚收效甚微、甚至伤害了小学生游戏的兴趣。陶行知先生说过:“要革除体罚,注意启发,使小孩接受教育的时候,有求学之乐趣,而无不必要之恐怖与烦恼。”深以为然也!
2利用某些体育项目的裁判规则来体现惩罚艺术
最常见的就是足球的裁判规则的巧运用,先是两次“黄牌”——口头警告,然后“红牌”罚“下场”——到指定地点反省自己的行为,老师和同学拒绝和犯错的学生说话,直到该同学认识并纠正自己的错误。
现象二:一个二年级的小男孩不知道怎么了,突然对一个女生拳打脚踢,这个女生吓得拼命地闪躲。
处理方法:直接“红牌”把这个男孩“罚”下场,到一旁反思。提醒他老师很生气,给他几分钟时间想想今天的行为,等他有了想法后下课再跟他仔细交流。
效果呈现:孩子主动地过来跟我道歉,说自己不该打女生,虽然她骂了自己,但可以和平解决(我笑:他还知道和平解决这个词),也可以报告老师。
我笑了,摸摸他的头,奖励了他一朵代表“思想者”的小红花。
反思:一味地哄着学生,是家长溺爱孩子常见的方式,而教师适时的冷处理,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所以我们教师要审时度势,充分利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来处理课堂上出现的问题。
3利用多样化的体育赛事来体现惩罚艺术
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小小,奥运会,模拟奥运会场景,分成几节课来进行跑,跳,投等适合小学生年龄阶段的体育运动项目,把每个项目犯规后的处罚措施,都活学活用进去,要求孩子们充当小小裁判员,对所发生的犯规情况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记录,让孩子们切身体会到奥运会的严肃性、公正性。这样做的结果是:大多数孩子了解规则后,不会“以身试法”,即使有个别孩子犯规被处罚了,也会心服口服。
反思:正如陶行知先生在八十多年前说过的:“要从做中教,要在做中学。”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4利用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需要来体现惩罚艺术
现象三:一个一年级的小女孩,在玩滚轮胎的游戏中,由于速度太慢从而影响7本小组的比赛名次,引得其他孩子“嘘”声一片,小女生哭了,说什么也不肯参加这个游戏了。
处理方法:找个意见最大的男生请他做小老师辅导这个女生,并给了一个轮胎让他们到一边去练习,其他小组的比赛照常进行。
效果呈现:两个人达成和解,练习很认真,参加比赛时速度有所提高,但结果还不是太理想。然而男生不但没有“嘘”她,还不准其他人“嘘”她,等小女孩做完了还一个劲地夸她有进步,小女孩高兴地笑了,以后的练习就更起劲,更自信了。
反思:这个方法让小男孩尝到了做小老师的成功滋味,让小女生也尝到了成绩进步的成功滋味,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为学生的合理要求创造各种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并让这种成功成为众所周知的乐事,以便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三、课终显轻松
现象四:一个孩子在课的小结时不停地讲话,甚至干扰其他的小朋友。怎么办?大声地呵斥他?岂非让我们快乐的一堂课有个不快乐的结尾;由着他?那画龙点睛的结尾少了,学生的心中哪能留下深刻的记忆!
处理方法:“罚”他跟着我的手势发出长短高低不同哈哈笑声,老师类似于音乐中的指挥。几个高低起伏,长短不一的哈哈笑之后,来一个紧紧抓握的收音手势。
效果呈现:孩子们都跟着笑了--阵子后,看到我的收音手势,所有的孩子噤声,我顺利地往下总结这节课。
这样柔性的惩罚代替了刚性的体罚,让我们爱的教育找到了正确的出口。值得注意的是,任何的惩罚措施并不是孤立的,而是要与整个教育方法体系结合起来使用,要科学、合理,还要灵活、机动,这样才能收到我们想要达到的效果。
(江苏省盐城市实验小学22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