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体育教师谈如何看课
2009-11-23邱志钊
沈阳铁路实验中学盛继新:我作为最基层的普通教师很少有机会走出去聆听或观摩优秀教师的示范课、展示课等。但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在校内对教师也有教研活动要求,每年要求听多少节课,过去我们源于对看常规课的认识不足,按要求也都互相听课,但大都是走马观花,一看了之,主要是完成指标,根本达不到互相学习,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教研目的,为此请专家给我们指点,既能真心看课又能学到真知,提供好的看课方式和方法。
辽宁省特级教师邱志钊:确实有一些基层学校因地域,经费的限制,很多一线教师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走出去观摩和学习,使得横向交流不够通畅,虽然外出学习的教师回来传递信息或带回教学光盘、资料,或进行汇报课,但总觉得没有真实地感受上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只能听而学不到,更不能消化。另外,层次较高的观摩研讨会,只有专家点评,缺乏实质性的研讨,对参会人员也只能构成瞬时记忆,此类教研活动仅起到“点”的交流作用。要明白“真知来源于实践,没有亲身经历,没有平时的积累,不可能获取真经”。
为了给普通教师提供一个有效的教研平台,切实提升教师看课水平,我们在这里依托校内随堂课,或针对在本地域内参加教研会,观摩的优秀课、公开课及交流课等,对看课的方式进行梳理,使简易明辨的看课方法便于普通教师掌握,构成直接和完全记忆,为深度看课打下良好基础。而非专业研究者的问题研究或研讨评论,远比教研人员对教师进行现场教学点评简捷一些。但是,要知道“看课不仅是复杂的脑力劳动,而且是一种方法和技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有收获”。
一、看课的界定
看课、听课或观课其性质是相同的,都是教师凭借耳听、眼观、记录、思想等自身的感官及有关的辅助工具,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直接地从课堂情景中获取相关的信息资料,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学习及研究的方法。看课虽是一项不起眼的活动,但是看课确是学习和获取他人优秀经验,避免自己走弯路,最有效和最简捷的途径,确是一项很好的教研活动,通过看课了解课程对学生和教师的影响,为改进教学提高效果,促进教师共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看课是一种技能和方法,需要一定的学习和培训,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听懂课、看好课的。因为看课者一方面应该具备一定的教学修养和经验,另一方面应该掌握一定的看课技术要领,需要以原有教育思想和类型经验参与为基础,以听,看、想、记和谈等多种形态,完成综合技能。
二、看课的特点
1目的性:看课者首先应该抱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去听课,为什么要去看课、看什么样的课、要解决什么问题,看课者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授课者也无须刻意展示自己的长处而隐藏自己的短处,完全是真实性地自我展示,使课堂保持一种自然状态,构成了看课者与授课者都是处于同一层次的共同研究者。新教师看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观摩学习,主要看上课教师是怎样教的,如教学设计是如何制定的,重点难点是怎样突破的,教学手段是如何运用的,课堂气氛是如何活跃的等,并在今后自己的教学中学习、创新,对有一定实践经验或趋于成熟的教师,看课也要有一个正确的心态,保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开拓教师的思维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这类教师在心智上仍有无限发展的空间,他的潜能是无法估量的。对老教师而言,也应该正确认识自身的成功,加深对现代教育的理解,使拥有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使自己的课越上越精彩,唤起自我超越的自信心,在今后课堂教学中有新的突破,达到突破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
2探求性:看课需要一定的教学理论做支撑。比如:看课时看一看授课教师是否有充满鼓励、期望的语言,是否有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技巧,促使学生告别消极、被动的心理。使其更具主动性、参与性,教者在教学中赋予了哪些主题式的组织形式,又施加了哪些手段等。以前教学中只有教师才能示范,现在的课堂上教师让学生进行动作示范则很平常,为什么。通过看课发现这些特征,就可以得知当前教学发展的态势或问题,可以引发你的思考,你说对不对?
3实效性:学校、教材,教师、学生是具体的客观存在,而看课又是带有较多的主观因素的活动。要了解教材和教师的基本情况,不同的因素会引发不同的教学特色、教学基础、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和认知水平等,看课前要有所了解,如果教师长期在封闭的教学中,应该回头“看一看”、“想一想”,就可以从他人的教学实践中找到获取之处,假如教师在看课中能以新的视野审视课堂,关注学生,需要观摩学习的东西会更多。
三、要做到看,听,记、思有机结合
(一)看什么
一看,看教师是否有较强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教学内容是否对学生产生兴趣,教师主导作用是否得到发挥:如教态是否亲切、自然,示范是否规范、合理,教具运用是否熟练,处理偶发事件是否灵活,巧妙等,教师的教学行为是否较好地得到转变,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结果能否较好地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
二看,教师如何选择教材。对教材进行选择和设计是新课程的理念,在我们周围有一些老师觉得拿到教材不会教、不理解课程标准与教材的意图。这些问题的起因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没有教材,只有大纲和教师参考书。90年代出现了体育课本,21世纪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突然只设标准,没具体安排内容,教材需要教师自己去选择和配伍,因此有些教师就不会上课了。导致一些老师还是依赖过去的教材和教辅资料,缺乏依据新课程目标,对教材进行选择和深度加工的能力,忽视身边生动的、有价值的其他教学资源,难以领悟新课程的内涵,看教师选择教材,主要是能否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对学生课内外锻炼提供帮助,与学生健身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注意开发课程或筛选教材,不能对竞技体育全盘否定,试想如果把这些都拿掉,还有实际意义吗?
三看,教师对课时目标表述是否准确,在目标内涵中包含了教师对教学结果的预期和意愿,促使教学设计不断趋向完善的调控环节,这是看课的重要前提,由于教学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作为看课者还要结合自己的认识角度,分析目标是否清晰与准确,学生达成目标的起点和学习条件、学生应该知道什么,学习程序排列是否合理,如何恰当完成学习任务。然后再结合教学实施,更好地理解授课教师对课的构思和意向是否达到最优化。要知道在教学中、学习目标主要是使学生学会锻炼、掌握基本知识、学会运动技能、积极参与,发展健康体能等,如果看课教师弄懂了授课教师的设计意图和出发点,看课也就简
便多了。
四看,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得到发挥,课堂气氛活跃程度,全体学生是否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锻炼过程,能否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对于常态体育课总共40一45分钟的授课时间,不一定特别强调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也不要强求一堂课学生学习习惯就能养成。要关注运动负荷,如果能够依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也不必过份追求大密度、低强度等刻意形式。
(二)听什么
一听,课堂上的传导语言是否流畅,表达是否清楚,听课要分清主次。在听的基础上,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思考上。例如:是否体现课程的理念、方法和要求;
二听,教师在讲授时是否有知识性错误。是否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教什么”的指向内容和“怎样教”的实施方法过程,是否有新意的创举;
三听,教师的讲解和思维是否宽泛,安排学生的练习方法是否有效果,学生在教师的语言和体态引导下,自我练习获得了什么,是否有所感悟。
(三)记什么
1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及教学效果。要及时地将自己在看课中所见、所感、所悟到的情境还没有在头脑中消退时就记录下来,并能够准确如实地将授课教师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点,失败之处及时进行积累,不然很快就会遗忘,这时通过梳理后就会形成自己的东西,凭历史经验可能还会产生灵感和设想,就是说教师的学习不应局限于从书本到书本,要特别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形成一种良性循环,通过看课,更好地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
2教学分析:包括教学思路,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结构设计、方法选择、手段运用,基本功和教学思想,比如:记录教法手段运用是否科学,让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方面的问题,有的教师比较注重组织与布置学生练习,但讲解、示范很少,学生缺乏直观的感知,体育老师想干什么?现在的教师如果有人看课或公开教学,就想“做秀”,在这种课型中教师不明确你在为谁上课?你为什么上课?是为看课者的听课而上课?尽管这些都是教学研究或探索的问题,但是终归要为学生增强身体健康、获得健身知识,掌握运动方法上课!体育课促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是教学的主线,决不能放松,教师上课的好坏和科学性,是你对教学过程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应当成为汇报演出。
(四)思考什么
看完一堂课后每位看课教师都应该有所反思,因为每位教师的课,总有成败得失,设计实施好的地方,通过总结进行归纳,形成“亮点”,设计实施不足之处,通过分析进行矫正,形成“起点”。对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的反思,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这种思考贵在坚持,只要长期积累,你亲身的经验就一定能够在不断实践中起到积极作用,有关思考方面:
第一,授课教师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和处理教材,换个角度行不行,好不好。
第二,对成功和不足的地方要思考原因,并预测产生的相关影响。
第三,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应该怎样上,如果我是学生,是否理解和掌握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换位思考。
第四,新课程理念、方法和要求是如何体现的,是否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第五,这节课是否反映教师正常的教学水平,如果没有听课者,教师是否也会这样上。
(辽宁省铁岭市教师进修学院1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