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访北京巴学园,小人国里的大精彩

2009-11-20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09年9期
关键词:学园李娜家长

何 欢

今年6月28日,以记录“巴学园”孩子内心世界的电影《小人国》在北京上映,引来纷纷热评;与此同时,“巴学园”及其创办人李跃儿再次成为新一轮的讨论焦点。

“巴学园”一词出自世界级畅销书《窗边的小豆豆》,在这个幼儿园中,孩子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午餐带上有“山的味道”(蔬菜、肉类)和“海的味道”(鱼、海味)的食物;夜晚,在大礼堂里支起帐篷“露营”,听校长讲旅行故事……

听来,仿佛是个爱和教育的乌托邦,但这一切故事都是真实的。而中国的这所“巴学园”,又是怎样的呢?

我们都爱巴学园

每个星期五都是巴学园的观园日。但能够观园,并非易事,家长们提前两个月便要预约。

距离观园还有半个小时,家长们早已三三两两地聚在操场外的栅栏边,目不转睛地盯着欢腾的孩子们眼中流露出一种热切的盼望。

“你家孩子多大了?”

“1岁零3个月。我们正计划着住到附近来。”

“哎呀,我也有此打算呢!我孩子活蹦乱跳,考察了好几个幼儿园后,感觉李跃儿的理念更适合孩子。”

李跃儿,这个名字,在家长们的谈话中频频出现,语气中满是倾慕与肯定。但她们并不知道,12年前,这个让他们在心底仰视不已的李跃儿,也如同许多家长一样,为孩子的教育焦头烂额。

那时的李跃儿是一名颇为成功的画家,画作入选中国300强。对儿子寄予厚望,她和丈夫“努力”地教育着儿子。在极其严格的家庭氛围中,三年级的儿子变得厌恶学习。为了让儿子“悔改”,李跃儿曾联合丈夫把儿子赶出家门,关在门外,甚至把儿子带到捡垃圾的地方,去体验生活。可这样也等不到儿子说一句“我从今以后好好读书”。

与此同时,李跃儿发现跟着自己学美术的学生也出问题了。学生们没有了生气和灵性,她的责任感越强烈,孩子就越笨。有个学生高考前连五官的位置都画不好了,但考上大学再拿起画笔时,画中却又重新充满灵气了。

“当时,我以一个‘暴君姿态要求学生必须下工夫精益求精,学生们和我儿子一样被我吓得傻掉了。天才就是这样被扼杀的。”李跃儿很感慨,她大量阅读教育书籍,开始改变自己对教育的观念,并决定让儿子休学一年,来修复身心。

这一年中,儿子有了更多的欢笑,身体迅速长高,开始撒娇,学狗叫、摇尾巴、在地上爬。刚开始接触蒙台梭利的李跃儿知道,孩子的表现是因为缺少爱。于是,她和丈夫常把儿子抱在怀里,像对待一个幼儿一样,让他享受亲情的幸福。一年后,复学的儿子喜欢上了学习,自发地读书,并且开始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发问。

“最重要的就是,人得先是个人,要感受幸福!”李跃儿彻底悟出了,“我要成立一个幼儿园,让孩子们建立完善独立的人格,懂得感受和营造幸福。”

这个女人的天才由此被激发!她的热情、专业以及独到的理念(这在当时的银川地区仍显得极为新鲜陌生)感染着身边每一个和她共事的人。在李跃儿和几个教师、妈妈的共同努力下,巴学园起步了!

但遗憾的是,当时银川还欠发达,虽然很多家长已经萌发了对先进教育理念的渴求,但依然无法真正理解巴学园的精神。巴学园的后继发展,举步维艰。

“去北京吧!那儿应该适合巴学园的发展。”李跃儿敏锐地盯上了文化气息浓厚的北京。而让她感动不已的是,好几名教师当即表示愿意离开熟悉的故乡,一同与她前往,共同艰苦创业。

“我们是为人类的教育改善而奋斗!”在采访李跃儿和教师们的过程中,记者不时会听到这个让人觉得过于庞大的字眼——“人类”。她们的理想情怀,让普通人都会不禁生出几分赧然之心。

“但最起码,在巴学园,你可以做你自己。”李红,巴学园外联工作的负责人,轻柔但坚定地说。她原是胜利油田的一名文员,工作稳定,收入可观,日子过得优哉游哉。

为了给1岁多的儿子最好的幼儿教育,她开始积极地寻找,因此结识了李跃儿、大巫等网上热捧的幼儿教育专家,并逐步深刻体会到李跃儿教学理念的可贵。

“如果没有一个健康且完善的人格,就不能适应社会,缺少人生的幸福感。报道大学生跳楼的事件还少吗?我希望,孩子们今后是幸福的,懂得生存的!”怀着这样的愿景,李红毅然辞去了胜利油田的工作,而成为了巴学园的工作者。

与李红经历相似的,还有几位屈指可数的男老师。李晗便是今年3月新近加入的。在此之前,年近三十的他原是软件工程师,开过两年公司,是令人羡慕的IT精英,言谈举止很有爷们范儿。

“我知道,有些人难以理解我的决定,但是,这不也挺好的嘛。”面对采访,李晗有些回避,用词很谨慎。但是,记者的回忆却定格在进门时的一瞬间:他搬着一条长木凳进入教室,为孩子们的下一个活动做准备。回应着孩子的期待眼神,这个大老爷儿们脸上洋溢的笑容如阳光一般灿烂。这里的教师们都说,我们都爱巴学园,我们在为孩子们提供最优质最幸福的教育。但在巴学园中,孩子们的真实生活究竟是怎样的呢?

小人国的生活

《格列佛游记》中曾记载了一个奇妙的小人国,而今,这个小人国在巴学园中重现了。这里的孩子们有着他们的天地和社会,上演着属于他们的一幕幕精彩人生。

巴学园的教室以粉嫩的色彩为主,铺着彩色的地毯,角落里垂着纱幔,摆放着各种手工玩偶。各个角落都有不同的功用,比如“厨房”、“卧室”,还有随着四季变化更换主题的“四季台”。教室里总能让人有不少趣味性的发现,比如盛放在陶瓷盘中间的毛线织带,既是女孩子扮靓的“发带”、“项链”、“腰带”,又是过家家时候用的“面条”。又比如四季台上几个老师们手工制作的木偶,加上纱巾做成的“河流”,以及在野外捡来的各种材料,便组成了一个可爱的情景故事。

而望向窗外,孩子们的操场是一块临近菜地的土地。老师介绍,这个操场被分为6个功能区,每个区都和大自然紧密结合,但分别蕴含着不同的教机。

在操场后的一片大田地里,老师带着孩子们放养了两只小绵羊,在田地里锄草、种菜、浇水,捞捞小鱼,看看田鼠,一起唱歌欢快地劳作着,感受自然的节律,尽情释放玩乐的天性。这一切,会让人联想到农耕社会与世隔绝的简单快乐,也会想到孔子所云的“咏歌而归”的潇洒纯净。

听到这样的介绍,难免会想象出一派世外桃源的场景:处处洋溢着真善美,一切都是安宁和美好的,与世无争。但,实则不然。

家长们观园时,从这个“区”跨入那个“区”,难免挡住了孩子们的路。而一群小男孩正热火朝天地玩滚轮胎。一个男孩停了下来,不满地指着家长脚下的一条泥泞印子:“阿姨你好,你们挡住‘马路了!”

一个女孩正坐在“木屋家”的台阶上,安静地盘着腿,清澈如水的眼眸看着这些不速之客。而另两个5岁左右的

女孩正坐在秋千上,神秘地八卦着:

“我觉得小文好帅呀!”

“嗯!可是,好像丽丽也很喜欢他耶。”

“那看来,我们需要想个办法把他夺过来……”

没错,眼前的这些状况,正是巴学园的另一个培育目的——营造一个和现实世界直接对接的环境,“培养出易于生存的孩子”。成人社会中的规则和游戏,在巴学园的孩子社会中俯拾皆是,比如商品经济,比如抗争和妥协。有一次,老师们带着孩子捉了不少小鱼,并带领他们用大木箱盛水养鱼后,以每条鱼5角钱的价格卖给另一组小朋友,交易很顺利。而这些小朋友买了鱼后,另一位老师带领着他们在对面开了个“超市”,吆喝开了:“新鲜鱼,一块钱一条啊!”不少小朋友也陆续走进“超市”买鱼,生意居然很红火。

原来捉鱼的这组小孩不解了,都是同样的鱼,为何自己卖5角,他们能卖一块?而老师们顺势告诉他们“批发”和“零售”的区别。有了实践基础,理解这两个概念也变得轻而易举了。

这些社会和生活的知识,常在巴学园的教育中出现,但它的教育更侧重培养孩子对“社会关系”的理解。

“中国多年应试教育已经暴露了弊病。人和万物自然、和社会都有着各种关系,而这个社会中的成功者,是因为认清了自己,认清了社会,认清了人与人的关系。”今年6月才加入巴学园的总经理陈波如是说,10年房地产业、5年保险业的成功经验让他能有底气如此评判。

所以,在巴学园中,采取的是混龄教学,除了与小学教育衔接的“学前班”,其他2~5岁的孩子都是在同一个班级。年龄大小,能力强弱,在这个“小社会”中自然也滋生强权、斗争、妥协、团结等。

其中,有个男孩似乎是天生的领导者,他总是抢先拿起玩偶,然后一一分发给大家。说来也奇怪,他这种气魄反而让其他孩子都服从。有个男孩天生力弱,难免成为被欺负的对象,而他也迅速悟出了一套自保的方法:对任何危险信号都极警觉,遇到打斗立刻避开,或是默默站到老师身后。孩子们如果出现了打斗,老师们也不会即刻介入,而是静静观望,倘若事态严重才会阻拦。

当然,有时候,这个“小社会”还会团结起来,与老师们的“大社会”抗争。比如,当今年老师们推出“新项目”,准备拆掉孩子们去年费尽心思建成的有菜园、草亭子、桌椅俱全的“农家院”时,孩子们不干了!于是,联合起来集体上诉,和老师们申辩,直到园长裁定:孩子们胜诉。

在这些“社会关系”的训练中,孩子们不断发现自己最擅长的能力:或是统筹,或是执行,或是宣传,或是协调……但是,老师们从不提供任何优秀标准,而是像成人一般与孩子们交流,并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长处。

《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先生经常说:“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是有着优良的品质。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要让它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为有个性的人。”因为这样,才能找到最适合发展的位置,接近自我的成功,从而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老师和家长的PK与握手

但是,并非所有的家长都认同巴学园的教学理念,理由是“学不到东西”。的确,和一些训练孩子们识字、练琴、学英语的幼儿园相比,巴学园并不具备这样的目的性功能。虽然它也有音乐欣赏、每个月更换图书的“阅读角”,家长能看到的只有一个字:玩,却并不能真正理解这种“玩”的意义所在。

所以,在前几年,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名家长要求“退园”。但此次观园的一名律师妈妈,却更为认同巴学园:“我考察了不少幼儿园,很多昂贵、设施一流的幼儿园只是为了迎合家长,而将孩子训练成某种模样。这儿更尊重孩子的天性吧。”

而观园结束后,站在园门口的大柳树下,老师也对家长说:“如果你的目标非常清晰,从小把孩子培养成钢琴家、科学家,那么,巴学园不适合你。”

“尊重孩子的个性,培养出易于生存的孩子,建立完善的人格。”巴学园的老师们不断重复介绍着。虽然,一些家长面露微笑,频频点头,表示认同,但一旦看到自己孩子在路边抓起一把沙子玩时,第一反应却是:“宝贝,快放下,沙子脏!”

“你看,理论认同容易,实际操作却难。”李娜有些无奈地笑笑。她从银川来京一直跟随着巴学园,是最资深的教师之一,“孩子在性格或生活上暴露的缺点,常常让我们必须要和家长沟通,找出家庭甚至是家长的问题,从而一起帮助孩子纠正。而这是我们工作中最难的部分!”

曾经,有个刚入园的小男孩让李娜伤透了脑筋。他不肯吃任何东西,最多吃一点点白米饭,不懂得双腿蹦跳,平衡能力极差,动不动就摔跤、生病,不愿意和其他任何小朋友说话,但最喜欢冷不丁地去抓打一个爱哭的小女孩,屡教不改。

“也许,是进园之前的家庭养育方式存在不合理的地方。”李娜试图和家长沟通。

最初,家长的态度是明显的拒绝。中年得子的家长很是宝贝孩子,当初费心选择幼儿园,光考察巴学园就不下5次。但随着李娜一次次耐心的解释,家长慢慢讲起了教育孩子的一些事情。

李娜渐渐恍然大悟,这位妈妈和丈夫都是晚婚晚育,个性都很独立自我。孩子在学爬的时候,很少得到相关锻炼;在萌生好奇心爱动爱摸时,却被禁止触碰家中花花绿绿的一大堆的碟;孩子每天需要按照固定的钟点吃饭,无论饿不饿,家长只用成人的语言和孩子沟通……

对症,才能下药。针对孩子未得到的满足,李娜和家长共同制定了一套调整的方案,包括在沙堆上学习蹦跳,父母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固定派出一名老师陪着小男孩,学习相处……一年后,小男孩的改变让父母和老师都欣喜不已。

“很感谢家长的配合。”李娜的声音安静而柔和,“因为孩子出现问题,常常反映了家长某些性格或生活方式上的缺陷或不足。家长只有首先自我改变,才有可能带动孩子的完善。而成年人要面对自己性格或成长中的伤疤,并进行改变,这真的并非易事。”

孩子是上帝派来拯救成人的天使,每一个孩子的言行举止都如明镜一般,照射出成人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巴学园的教师们都深诸此理,所以,她们都很注重修炼自己,从日常生活的细微言行,到内心的平和与美好。在园中,触目所及,都是老师们的一张张笑脸,平和的,温暖的……

现在5岁的巴学园,在幼儿园品牌中只算是新生力量。虽然仍有极少数的质疑声,比如设施不如想象中的完善,比如卫生条件有限,让孩子每天回家都和“泥猴”似的,但越来越多的家长还是肯定并欣赏着巴学园的教育理念与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和巴学园一起,不断地共同成长。”这就是巴学园老师们的回答。孩子们安静午睡了,我踮起脚,准备轻轻离开。而教室里,一个不愿午睡的小女孩转过头,看了一眼即将离去的我,甜甜地笑了。

猜你喜欢

学园李娜家长
建筑学园(7)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bamboo materials in interior design
建筑学园(1)
宠物学园
宠物学园
家长错了
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Introversion and Extroversion Personality Traits on Students’ English Reading And Writing Abilities with its Relevant Teaching Advice
新年音乐会上的欢呼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