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寻找的奇迹:只愿每个丢失的孩子都有人疼

2009-11-20宿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09年9期
关键词:张鹏小海佳佳

宿 淇 千 北

寻找亲子:人生没有太多奇迹

“21年前,我在这片土地上丢失了儿子;21年来,我找遍了千山万水,然而,奇迹并没有出现。”

这是2009年6月24日,李静芝回到故乡西安,接受央视半边天栏目专访时说的话。即使事隔多年,她在回忆生命中最惨痛的一瞬时依旧几度哽咽,泪无声无息地流淌,绵绵不绝。

无论走到哪里,李静芝永远随身带着儿子毛寅(小名佳佳)的照片,1岁的、2岁的、3岁的,还有经美国费城日报记者帮忙,请联邦调查局根据孩子特征设计出的9岁时的模拟照片。小时候的照片里,孩子眉清目秀,与妈妈一起笑得欢欣甜蜜。只是当时,孩子天真无邪的大眼睛里不曾见到这世间的罪恶和丑陋。

那天是1988年10月17日,正在陕北出差的李静芝收到丈夫毛振平发来的电报:“有急事,速回!”

星夜兼程往家赶的李静芝在长途客车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儿子佳佳被一个胖胖的陌生女人抱走了,梦里的她拼了命地边哭边追,幸运的是,胖女人惊慌地丢下孩子逃走了,而她冲过去紧紧地将儿子搂进怀里……

然而回到家,虽然墙壁上还有儿子的涂鸦,桌上还有儿子的玩具,相框里还有儿子的照片,床上还摆着儿子换下没来得及洗的衣服,但孩子却没有了。

毛振平带儿子去谈事盹一个背转身倒开水的工夫,佳佳就神秘失踪了。宽长的西大街上人潮熙攘,却再也我不到那个小小的最亲最爱的身影。

李静芝夫妇联合亲戚朋友以西安为中心,往陕西及周边省份各地区张贴寻人启事。很快,有人说在陕西商洛地区看见一个跟佳佳特别像的小孩,而且那孩子说自己的名字叫佳佳。然而,连夜赶到线人提到的旅馆时,老板娘称一个男子已经抱着孩子离开几天了。李静芝号哭过哀求过跪乞过,可是没有人能够提供更多更确切的线索。她知道,这大概是距儿子最近的一次找寻,她拼了命地边哭边追,却与儿子相隔天涯。

回家之后,李静芝病倒了。大夫给她把脉,气息微弱到几乎摸不着了。除了哭泣,她不知还能做什么。直到有天一位医生说:“我治得了你身体上的病,但心理上的病还得你自己医。”

“不能疯、不能死,要活着见到儿子”是治疗李静芝心病唯一处方的唯一药理,纷纷杂杂所有关于走失孩子的信息是熬出既黑郁又浓稠药汁的配药,跋山涉水的漫漫寻子路途是由唇至胃、由身到心一路苦涩的滋味。

有一次,李静芝得到一条与佳佳情况相似的被拐卖孩子的线索,连夜赶往兰考某村庄。当地当时还没有通汽车,她一口气走了上百公里路。村委会主任的妻子悄悄带着她去看那个孩子,只见着一个侧影,就被不知哪里冒出来的40多个农村妇女团团围住了,她们指着她的鼻子骂骂咧咧,然后挥拳打了过来。李静芝抱着头躲闪着,讲道理是讲不通的,求情的话是没有用的,但她不能走,她必须见着那孩子的正面模样。孩子听到喧嚣声,诧异地转头看过来,李静芝的失望比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伤痕更痛……她终于逃了出来,回家的路比去的时候更漫长。途经焦裕禄的坟墓时,她再也没有一丝气力了,在墓边号啕大哭,哭到嗓子哑了,躺在一旁田埂地上枕着碎石就睡着了。

随着汇集越来越多的线索,随着遇见越来越多的同病相怜者,她慢慢发现,咀嚼并且不得不咽下这苦楚的不仅仅她一个人。在每一地的火车站、汽车客运站、航运码头流浪儿聚集处徘徊时,李静芝能准确地认出相同目的的家长。他们几乎是自己的镜子,额上同样刻着痛苦碾过的皱纹,鬓角同样染上岁月的白霜。

他们彼此交谈,交换信息,结伴寻亲,并在交流中探求一些方法与技巧:比如去一些法律意识淡薄的乡村寻子时,最好是请求当地警方共同前往,事先联络好心人骑着摩托车在村头等候,化装成收粮食的小商小贩不易引起疑心……

上世纪90年代初,李静芝组建了一个西安地区的寻子联盟,并担任会长,先后有28个家庭加入进来,其中就有和她一起接受央视半边天栏目采访的攀荣。

爱有奇迹: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

李荣和李静芝同样丢失了儿子21年,不同的是,李荣奇迹般找到了儿子张鹏,而李静芝是建成这个奇迹的桥梁。事实上,在多年寻子过程中,她已帮助6个孩子找到了亲生父母。

2009年初,李静芝在“宝贝回家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名为《青年被拐二十余年,现寻找亲生父母》,她赶紧与发帖者联系。这个男孩叫张鹏,现居山东曹县。

张鹏向李静芝倾诉,虽然如今25岁的他已经大学毕业、顺利找到工作,并尽孝心赡养父母养育之恩,但他确信自己是被拐卖而来,因为有些灰白色的记忆像梦一样,每个夜里都会想起。甚至他只要看见“陕西西安”的字眼,莫名地就会觉得血脉奔涌加速,莫名地就会生出飞奔而去的向往。

多少年来,李静芝已经太多次听到类似的倾诉与故事,但每一次,她都会不由自主地流泪。与此同时,她的大脑如同计算机一样,开始搜索、比较与衡量,她冲着电话那端激动地叫了起来:“孩子,我想,我能帮你找到妈妈。”

那位幸运的妈妈就是李荣。曾经冒着大雪踏遍了骊山每一个角落找寻儿子的母亲,如今已经是心力交瘁的老妇人。

李静芝在西安时曾经与李荣见过多次,她一直细心保存着所有相关联络方式,并终于辗转找到了李荣。李静芝承担起李荣与张鹏母子俩之间辨别与确认的重任,反复核对细节,通信邮寄照片,并终于定下了他俩在西安相见的日期。这时她接到李荣的电话:“妹子,你能够一起来吗?老姐我,我怕呀!”

李荣喜悦与担忧交加,李静芝深深理解她的心情,谁都愿意面对希望,可是谁都害怕承受失望。她义无反顾地请假,专程陪同张鹏前往西安。

那是21年来她见过的最美最震撼的场景:李荣和张鹏执手相看泪眼,谁都说不出话来,许久之后,妈妈苍老枯槁的手缓缓抬起,小心地在儿子青春却忧郁脸庞上抚摩着。泪水滋润着枯竭多年的心田,于是,光亮揭开了拂晓,春风吹绿了河畔,云朵描绘出了画卷。

李静芝悄悄地、默默地走开了,她抑制不住自己长流的热泪,她怕自身勾起的伤痛冲淡了他人重逢的欢喜。可她走远了,耳畔依旧清晰地回响着李荣低微却清晰的那句话:“儿呀,妈知道,妈一定会找到你的。”

之所以在艰难寻找亲生子的过程中甘当扶手与纽带,李静芝说,那是因为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也是因为她永远忘不了那个当时没能解救、无法收留的被拐儿童。

那是在李静芝丢失儿子的第二年。有天夜里,她接到一份来自四川都江堰的电报,说当地有个被警方解救的被拐儿童酷似佳佳,请她前往辨认。

她没有耽误一分钟,什么行装都没准备就直奔火车站,到达成都再转乘汽车。直到在相关部门门口等待时,她才匆忙买了几袋零食。

这孩子机灵可爱,被拐卖时间不到一年,他清楚地知道自己不属于收养他的那个家庭。从旁人谈话中得知

父母来找他了'车还没停稳,就冲着车窗外大喊:“妈妈,妈妈,我要回家!”

那时那刻,哪个母亲会去分辨孩子的口音?哪个母亲会去端详孩子的模样?电光石火般,李静芝只知道飞奔过去,将孩子紧紧地搂进怀里。大人和小孩都哭成一团,唤作一团。

只是,在拥抱的一瞬间,李静芝已经知道了,怀里的这个孩子不是佳佳,但这是和佳佳一样在呼唤在悲泣在找妈妈的孩子啊!

李静芝用哀求的目光看着警察,然而警察在对比与确认各方信息后,遗憾地冲着她摇了摇头;而孩子则一再挣脱养父的拉扯,想往她的身后躲。李静芝永远忘不了孩子暴雨肆虐般的泪脸,永远忘不了孩子因害怕而耸动的瘦弱肩头,永远忘不了孩子将她塞到手里的零食丢在地上,想想又捡起来的动作,永远忘不了一步三回头离去的小小身影,更永远忘不了,这孩子满心满意、撕心裂肺地喊过她——妈妈!

2004年,李静芝和丈夫毛振平离婚后离开了家乡西安,前往天津工作。多年的专职寻子经历让她明白,必须先养活自己,才能更好地寻找儿子。必须做一个坚强开朗的妈妈,才有可能等待奇迹,甚至创造奇迹。

李静芝离开西安后,加入了非常有影响力的“宝贝回家网”,倾尽心力担任志愿者,在寻找自己儿子的同时,帮助每一位丢失了孩子的母亲。

感悟奇迹:只愿每个孩子都找到温暖的家

随着时光的流逝,也随着网络的普及与网民力量的壮大,除了失子父母,李静芝越来越多地接触到那些想寻找亲生父母的年轻人。

2005年7月,李静芝前往山东东营,去见一个名叫小海的男孩。当地的志愿者朋友将她带到一个茶楼就离开了,李静芝深呼吸,竭力平复自己,她在无数次努力与失望之后学会了降低期望值,平和从容。

她看见靠窗位置上坐着的小海,凭母亲的本能,从孩子的侧影,她已经能确定他不是佳佳。按理说,她应该就此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可是,不知为什么,她停下了脚步,隔着两个位置,坐了下来,假装喝茶,她想多看孩子几眼。

正在这时,小海主动走了过来,给李静芝的茶杯里添水。他的举止非常礼貌,在对面坐下来微笑着,目光平视前方专注凝视,只是李静芝能懂得他目光中的虚空与游移。

李静芝和蔼地问:“孩子,你为什么给我添水?”小海想了想,似乎终于下了决心,望着她的眼睛说:“阿姨,有个朋友通知我今天到这儿来,说也许会有奇迹发生。但我想,奇迹没有发生,对吗?不过,我能感觉得到,阿姨你是个好人。”

李静芝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是的,她原先以为这世上唯有他们这样失去了孩子的父母最苦最痛,其实那些明明知道或隐隐知道自己并非亲生,却无从追根溯源的孩子也同样承受着苦与痛。而且他们的苦痛往往无从倾诉,心事无从栖息,找寻更是天苍苍野茫茫没有方向。

小海想说些什么,却最终只是叹息一声,抱头无语。李静芝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和宾馆房间号,走了。晚饭后,小海终于来了。他不知道李静芝正眼巴巴地盼着他来。李静芝知道,这样的孩子大多从小就自卑和自闭,心结困扰与纠结着他们。他们受制于成长的现实环境与养育之恩的复杂情义,他们需要鼓励,需要勇气,也需要时间。她看着小海在矛盾中挣扎,仿佛看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佳佳同样的心事,同样的悲伤,同样的痛苦。她是母亲,她是佳佳的亲生母亲,却无能为力,帮不上忙,使不上劲。那么,她唯有尽可能帮助眼前的孩子,帮助每一个有缘相遇、有幸相识的孩子。

小海边哭边讲,一直讲了半宿,李静芝的泪也陪着流了半宿。

第二天,李静芝将小海的基本资料整理后发到了网上,为保护他与现在家人的隐私,留下的是自己的联系方式。同时,她还带着小海去做了DNA,并将血样寄送到公安部打拐办公室。如果小海亲生父母的血样也在这里登记注册,母子俩就能很快团聚。

李静芝刚回到天津,就接到小海的电话:“李阿姨,我要去东北找妈妈了,我想妈妈也和你一样在找我,我要去找,一直找下去……”小海的声音镇静坚定,李静芝不由哽咽了:“阿姨支持你,我们随时保持联系,答应我,照顾好自己!”

小海寻找妈妈的那几天里,李静芝一直通过短信与他联系,询问他的进展。虽然小海最后还是无功而返,但离开东北时,他的心情平复了很多。他给李静芝打来电话,声音疲惫沙哑,却饱含着希望:“虽然没能找到妈妈,可是现在我的心情已经开朗多了,快乐多了,因为在寻找的路上,我有了希望。”小海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可以叫你妈妈吗?”

李静芝欣慰地说:“当然,你就是我的儿子。”

两年后,小海大学毕业留在了北京工作,他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继续寻找亲生父母。每逢节假日,小海都会带着他漂亮的女朋友,大包小包地来天津看“妈妈”,一住就是好几天……

几年里,李静芝还认了杨刚、华峰等5个儿子。杨刚住在扬州,初次相见时他的养父母刚刚去世,心情十分压抑低落,是李静芝安慰和鼓励了他。他生病住院,李静芝专程请假前往扬州照顾他。如今的杨刚活泼开朗,终于恢复了年轻人的青春与朝气。

5个儿子经常来天津看望妈妈李静芝,有时相约同来,几个同龄的男孩会有说不完的话题,小屋里满是欢声笑语。杨刚最“小气”,最初当听见别人也喊李静芝“妈妈”时,他就吃醋,悄悄对李静芝说:“妈妈,你只允许我一个人叫你妈妈,好吗?”

李静芝很认真地说:“你们是兄弟,要相互帮助,一家人要像一家人的样子。”杨刚马上做了个鬼脸,随即也认真地站起身来,对妈妈对几个兄弟说:“等妈妈找到佳佳,等我们各自找到爸爸妈妈,我们这一大家人就全都聚在一起,一起过年,一起热闹,好不好?”

兄弟们纷纷说好,可同时目光却也有些暗淡:是啊,这个愿望如果能够实现,那可真是奇迹中的奇迹了。

2009年7月,李静芝和几个儿子分隔几地,却一同收看专访她的央视半边天节目。夜深了,她睡不着,写下了一条短信:“所谓奇迹,就是对人生意义的一个解释、一次回忆、一段刻骨铭心的纪念。妈妈相信,每个人都是一个奇迹,每一次寻找都是一个奇迹。只要有爱,有家,有温暖,就会有奇迹的诞生。”

李静芝将短信发送了出去,发给了天南地北的5个“儿子”,她相信,冥冥中,佳佳也能收到。

猜你喜欢

张鹏小海佳佳
欢乐的歌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那些有意思的生活
以一己之力拯救尴尬的都是勇士
酒桌上就不该谈生意的事
基于PLC控制的平移式自动门设计
南瓜灯
我的校园
选择
理发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