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疑——拓展学生思维空间

2009-11-20黎昌富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5期
关键词:设疑语文教学思维

黎昌富

[摘要]教者与学者之路的漫漫远兮,要让学者有所得,学有所悟,必要从细处见疑,整体上置疑,不唯书,不唯是。

[关键词]设疑 思维 语文教学

记得有位先哲曾说过:“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平台,找到了它,付之努力,都能充实,提升自己。”作为教育者,我们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个思考的平台,那就是设置疑问的台阶。

自古以来,凡有志于培养人才的教师,都重视设疑。宋代张载说过:“有可疑而不曾疑者不曾学,学则段疑,譬如行道者将之南山,须问道路之出,自若安生,则何尝有疑?”王安石也说过:“为师则有讲而无应,为弟子则有读而无问,岂特无问,又将无思。”师生之间如都不质疑问难,结果是不会思考,没有知识的。

从事农村小学的教育者都有这样一个感慨:“要学生回答一个浅俗问题不难,假若要回答一个稍带有生活性、开拓性和人文性的问题,却难以上答。农村小学的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阅读面窄,许多学生回答教师疑问时都不到教师的预期效果,鉴于此,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授为主,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十分明显,部分教师干脆就有疑不置,或置疑自答。纵使有疑,为了不拖延上课进度和占用上课时间,都是自问自答或问似不问的问题:“这位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呀?”“是不是这样呀?”都认为与其让学生占用课堂时间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如多讲一点实惠的,让学生多记一点。这些教师不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这种教法会阻碍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开拓能力的提高。当然,让学生懂得知识要点很关键,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要点的来龙去脉。一个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靠的不是八股式的教学,而是让学生向老师提出:“为什么?”“怎样理解?”诸如此类的问题。

“疑”能进步,“疑”能益民,“疑”可富國强兵,牛顿对掉到自己头上苹果置疑,最终诞生了万有定律;伽利略对托勒密《地心说》提出了疑问,虽然遭到迫害,但《论太阳黑子》最终还是脱笼而出;加拿大的一位物理学家罗伯特对多雾干旱的蜘蛛产生疑问,历经研究,研制出了人造纤维网,拦截了当地浓而多的雾,为当地居民赢得了生活用水,减少了灌溉用水。

孩子是明天的太阳,国家的未来,让学生生疑、置疑、解疑,这是教育者的义务和责任。

要设疑,首先,教师要端正设疑会扰乱课堂纪律、会拖占课堂时间的态度,要认识设疑的重要性。其次,在答疑时,以启发、引导为主,留适当的空间让学生思考。第三,引导学生换位置或与同学互相质疑,养成多问“为什么?”的习惯。第四,对同一内容,引导学生多角度质疑,多角度找寻答案。

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特征较为明显,且模仿行为特征较为突出,所以要让学生学会质疑,要适当传授一些质疑技巧,重要的是疑应设在什么地方才有价值。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师,不妨从下面几方面进行尝试设疑。

1.对文章题目设疑。题目对文章的题材范围、体裁、结构、乃至中心,都有某种提示作用。如教学版六年级《为人民服务》一文时,可就文章提问:(1)谁为人民服务?(2)怎样才能为人民服务?(3)为人民服务有哪些意义?引导学生探讨几个问题,实质就是探讨文章的主旨。

2.对文章的首段和尾段设疑。文章的首段和尾段分别是文章的“起始”和“收尾”,始段担负着点题,交代背景或开宗明义的重任,尾段则全文的收扰,有“合”的任务,或前后照应,收扰上文,或卒章明志,所以对首尾设疑,会加深对主题理解。在教学《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时,可就首尾都提到“这个日子?”,让学生思考“这个日子”有什么特殊含义?学生在思考时就可能会考虑这个日子是“父亲”的忌日,是一个伟大战士为革命牺牲的日子。重提这个日子,实际上就是提醒后人既不要忘记为革命牺牲的先烈,又要学习他们那种为义而奉献的精神。

3.针对文章详略的材料设疑。这也是开拓学生思维的一种好方法,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凡血肉丰满之处,必是表达的重点。材料详细是根据文章中心所决定,哪些材料更能表达文章主旨,哪些材料较为次要,这便是作者安排材料详细的根据。我们要想更好的理解作者写作意图,重点探讨详细材料是很必要的。如小学六年级语文(人教版)《灯光》一文,详细写了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仔细探讨这一材料,就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帮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书本暴露自己的行为,本文在此处设疑,是突破文章中心的关键点。

4.从文章的整体去设疑。线索是文章的骨架,材料是文章的血肉,两者合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人”。所以说,一篇文章是局部的总和,是人物环境、表达方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连贯,把握好文章的整体,从整体设疑,利于学生走进文章,走出文章,对开拓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所帮助。在教学六年级《匆匆》一文时,教育者会发现文里每个局部要么表达对时光逝去而无法留往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要么是具体写日子怎样的来去匆匆,稍纵即逝,所学者和所教者如果不从整体感悟,就无法揭示旧时代年轻人为前途不明而深感彷徨和稍稍觉醒的情况了。

猜你喜欢

设疑语文教学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