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人间飞虹,品百味人生
2009-11-20吕新平
吕新平
【题目】
日常生活中,既有有形的桥,也有无形的桥。有形的桥,给人们带来便利,沟通着此岸与彼岸。它们或委婉有致,或气势恢宏。无形的桥充满我们的生活,它沟通着心灵,传递着人生的智慧……桥是风景,惹人文思;桥是生活,令人回味。请你以“桥”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点拨】
完成这样一篇话题作文,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题要细审。审话题作文的方法关键是要“大题小做”。“大”是指写作范围宽,包含内容多的题目。“小”是指审题时要有意识地缩小写作的范围。这个题目的题干给了“桥”两方面的内涵。一是作为自然物存在的起空间沟通作用的桥。以具体的桥为写作对象的时候,作者可以抓住该桥的特征,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写一篇说明性的文字;也可以用优美的笔触描写该桥的形态、历史和观桥的感受等,形成一篇优美的状物散文。另一方面是无形的抽象的“桥”。这种桥可以是“理解之桥”“友谊之桥”“心桥”“智慧之桥”“命运之桥”“人生之桥”“亲情之桥”等。以这类桥为写作对象的时候。作者可以借事件表现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表达某种特定的感情;也可以细致说理,阐述自己对某种桥的理解,形成一篇缜密的议论文。
二、桥要细绘。无论以什么桥作为写作的对象,作者对桥都要进行细致的描绘。如果想写成说明文,首要的就是抓住事物的特点,把特点写准说透,让特点凸显出来,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其次要学会合理安排文章的条理、顺序。写作顺序主要有3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事物说明文主要采用前两种顺序。第三要自然地运用说明方法,比如用举例子说明桥的“坚固”,用打比方说明桥的结构、特点等。如果要写成写景状物的散文,作者宜按照游览顺序,由点到面多角度多层次把桥的美和桥背后所蕴涵的深意挖掘出来。如果要写成记叙文,可以采用双线结构来写桥,明线是以桥为线索,暗线却是表现特定的感情;还可以通过叙事来写寓意的桥。比如写“亲情之桥”,作者要表达的中心其实是表现亲情的,是要通过故事告诉人们亲情之桥建立形成的过程,告诉人们哪些因素是构建“亲情之桥”的必要因素。
三、情要细抒。很多时候,我们创作作品是为了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文章要呈现出什么样的感情。比如你介绍具体的桥,你是为它的美而激动还是为了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抒发自己对历史的感慨还是赞扬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观点一定要清晰。二是这种感情该怎样表达出来。一般来说,表达情感既可以采用直抒胸臆,也可以是触景生情,还可以采用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不论采用哪一种方法,所抒发的感情一定要和表达的内容相协调,万不可矫情。
习作一
古运河上兴贤桥
崔晓宇
古城苏州北,京杭运河上,有一桥横跨东西。阳山之侧,树山之巅,仿佛都受了这桥的灵气。阳山的泉水更澄清甘美,树山的四季水果更香甜诱人。古城人纷至沓来,而桥就成了人们的必经之处。桥名“兴贤”。
和古城苏州绝大多数桥并不相同,兴贤桥之阔大壮丽在苏州绝无仅有。苏州桥美,美在阴柔。玉环似的石拱桥,曲线优美柔和,置身桥上,清流可掬。小巧者玲珑端庄、古朴典雅;多孔桥如一串珠链,使河面平添无限隋趣。而远看兴贤桥,它就像一个巨人一样横跨在京杭运河之上。桥是独拱石桥,长252.6米,宽4.6米。由于两岸地势低洼,桥的拱高被设计成7米。引桥的坡很陡,从桥上往下走,总觉得后背有一股力量在推着你向前。
桥面两侧筑起高1.5米的雕花水泥护栏。护栏每隔3米设一立柱。立柱之间的桥栏面板上雕着大团花簇。每一面板的花簇各不相同,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傲然盛开,有的清瘦曲折,有的肥厚娇憨。驾车驶在兴贤桥上,让人如觉行在花丛中。
傍晚的时候,附近的许多市民喜欢到桥上桥下闲游。站桥上,远处阳山在天际勾勒出秀美的曲线,近处滔滔运河水裹挟着湿漉漉的水汽冲击着你的心肺,此情此景让人顿觉心旷神怡;站桥下,仰视桥底,桥似乎变成了画在天空的一条弧线:观河中,来自天南地北的一艘艘运输船满载着货物击水前行,一派忙碌的景象。
优美与壮美,悠闲与忙碌,兴贤桥见证着城市的风情。或许。这也是千年古城苏州当下的城市韵味吧!
【简评】
这篇习作抓住兴贤桥阔大壮丽的特点,精当说明。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桥的特点,“像个巨人”,再写桥的基本结构。既有远观,又有近看;既有远眺,又有仰望,井然有序。文章合理地运用了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摹状貌等多种说明方法,取得了很好的说明效果。全文语言清新活泼,说明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了对家乡桥景、对苏州古城的浓浓情感。
习作二
古董桥边
杨心怡
“豆腐花,又白又嫩的豆腐花!”清晨,每当听到楼下那个卖豆腐花的小贩清脆的叫卖声,睡眼惺忪的我就顿时没有了睡意。从床上一骨碌爬起来,快速地穿好衣服,跑到楼下,买上一杯又香又嫩的豆腐花,把它小心翼翼地捧在心口。那润滑的感觉,让我的眼神瞬间恍惚了。在我记忆的深处,一位老人正含着微笑,蹒跚着向我走来。那是我的姥姥。
记得那年夏天,酷暑难耐。知了在树上永不疲倦地唱着歌,空气里弥散的热气烘烤着我的每一寸皮肤。我突然听到一阵阵叫卖豆腐花的声音。循声望去,不知村头那座又老又旧的古董桥上何时来了个卖豆腐花的小贩。小贩大声吆喝着,我立即感受到豆腐花的鲜嫩凉爽,缠着姥姥买给我吃。姥姥听了,乐呵呵地眯起眼,一边用她那双粗糙而有力的大手牵着我,一边朝那桥走去。
“小伙子,豆腐花咋卖?”姥姥来到那小贩面前问道。“一杯一块钱,您来点不?”“给我拿两杯。”姥姥一边说,一边解开系在腰间的钱袋子。青花格子的布袋包裹得严严实实。姥姥耐心地把它一层又一层地掀开,里面露出了几张破旧的1元、5元纸币。她小心翼翼地把钱递给了那小贩,小贩接过钱,迅速地给了我两杯散着清香的豆腐花。我接过豆腐花,高兴地在桥上蹦了又蹦。
由于家里生活条件差,姥姥也学着别人卖起了豆腐花来补贴家用。一盆豆腐脑,一碗酱油,一些葱花,一碗小虾还有一些冷冻厂买来的冰块就成了。姥姥把它们都放在一辆小车上,推到村口那座又老又旧的古董桥边。小车顺着桥边诸多的摊点停放,姥姥开始了她的生意。有的时候,我做完功课,会跑到桥上,靠在古旧的桥栏上,帮姥姥大声吆喝。叫累了。姥姥就会给我舀一碗豆腐花。那香香滑滑的感觉,和姥姥慈祥的微笑一样沁人心脾。空闲时,我坐在桥头,望着那不断朝前流动的溪水,听姥姥讲许仙和白娘子断桥相会的故事。
天上的鸟儿渐渐稀了,地上的草儿渐渐枯了。不知为什么,古董桥上也很少看见姥姥的身影。再后来,在一个深秋的夜晚,姥姥终于病倒了。她双眼微闭,喉咙里发出接连不断的呻吟。突然,姥姥眼睛睁开了。像是想起了什么,用她那双布满重重老茧而无力的大手握住妈妈的手说:“我好久没吃到豆腐花了,我现在好想尝尝啊。”可这么长一段时间没出去
卖过豆腐花了,家里哪还有,我在一旁干着急。爸爸听见了,连忙说了句“我去看看古董桥边有没有”,就拿起一只青花小碗,径直走出了家门。过了一会儿,爸爸小跑着回来了。把姥姥小心翼翼地托起,用一只枕头垫着姥姥的后背,把喷着清香的豆腐花凑到姥姥嘴边。姥姥费力地嗅了嗅,突然眼眶湿润了,想要说些什么,却什么都没有说。她努力从嘴角挤出一点笑容来,可还没来得及吃一口,就倒下了。
姥姥最终还是去了,古董桥边再也没有她苍老的声音。妈妈说:“姥姥一生勤俭,卖豆腐花却从舍不得吃,等到想吃了却吃不下,真是可怜。”妈妈说这话的时候,刺骨的寒风掠过桥面,古董桥似乎也在呜咽。
乡村转眼间变成了都市。村头那座又老又旧的古董桥给拆了,代之以宽广平坦的新董桥。每每路过桥畔,见桥下涓涓的细水依旧,我总不由得想起姥姥,似乎她从未离开过。
【简评】
文中的姥姥是一个节俭、慈祥、爱护晚辈的长者形象。本文采用倒叙式开头,设置悬念,引人兴趣。然后通过3个片段有详有略的描写,既把人物形象刻画出来,又巧妙地把人物形象和桥站合起来,桥是人物活动的背景。在这里,姥姥给我买了豆腐花助我消夏,在桥边,姥姥开始卖起了豆腐花,桥还是一种见证,它见证了姥姥作为长者对幼者的爱护,也见证了我们和姥姥在一起的快乐时光。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笔锋一转,在温情里又流露出忧伤:一生节俭的姥姥对孩子毫不吝惜,关爱有加,却至死难吃到一碗豆腐花,这点让读者感动莫名。文章结
尾含义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姥姥深切的怀念之情,照应了开头,又留有余味。
江南的桥
顾晓丹
有江南情节的人,一定会迷恋江南的桥。
江南的桥,很多历经了百年,甚至于千年的沧桑。本来被埋藏到了历史的深处。但是因其秀美纤柔,始终走不出那些寻美人炯炯的眼神。一座座桥被发掘出来,就像在拂去历史的尘埃,在开发出人文的富矿。
漫步在江南的桥上,你的心里不由得会产生一种直面历史的情怀。这桥,勾践曾经跨过。他卧薪尝胆的岁月里,可能在桥上对月抒怀!这桥,干将莫邪曾经在此驻足,冥思铸剑的方法。可敬的莫邪,他可曾想见,多年后的某一天,他一跃入炉,终铸成举世闻名的干将剑、莫邪剑?这桥,又有多少江南秀女走过!她们撑着同她们一样美丽的花伞经过老桥。回眸,远眺,蓝格子花布,柔弱飘摇的垂柳,可曾有某个男子入了她们的眼帘?
桥上,曾经有多少感人的故事,有多少恋恋不舍的人们挥泪告别。河,把一块土地无情地分离;桥,却让这两块土地再次相聚。在岸边折柳送别,人们把情思寄托在柳上,而一旦上了桥,这种难分难舍的感情或许会倍增吧!
看见江南的桥,内心深处总会滋生出许多诗意的幻想。就如戴望舒,希冀逢见丁香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就如徐志摩,在桥下的柔波里,甘愿做一条水草。你看桥石上面的青苔。像极了女子眼下淡淡的眼影,拱桥那弯弯的柔弧,不正是女孩儿的秀眉吗?桥下轻轻划过的船儿。激起柔柔的碧波,嬉戏着的鱼露出青黑的背脊。面对这一切,你或许会产生些许诧异:到底是你在画中,还是画在你眼中呢?
江南诸景,山、水、亭、桥缺一不可。其他的景观大多作为个体独立存在,只有桥,像一条彩带,牵引着你从一处胜景到另一处胜景,让你品味着别样的人间风情。
【简评】
小作者用抒情的笔调刻画了江南的桥。通过介绍江南桥的历史底蕴和观桥感受,将自己对江南的桥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文中有直抒胸臆的表白,又有含义隽永的深思。在表达上,多运用排比、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使桥的形象更为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