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
2009-11-19
欠发达地区经济振兴“轻质重量”现象应引起重视
编辑同志: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欠发达地区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返乡农民工需要安置,本地企业生产成本上升需求减少等多重困难和压力。为振兴地方经济,
些地方政府想办法、出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有些地方政府沿用老办法、老套套,换汤不换药,一味追求规模和数量上的增长,忽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品质的提高。
一是降低门槛上项目,不注重资金的安全性,金融危机后一些地方政府急于上项目,争投放,出台措施鼓励金融机构发放贷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违规放贷的处罚成本,影响了银行信贷资金的安全性。
二是招商引资片面追求数量,不注重项目的质量。有些地方政府一味地争项目上资金,忽视了项目的质量。有些部门还把干部职工的绩效工资与招商引资挂钩,只要有项目,来者不拒,结果把一些淘汰的落后的,过剩的产能甚至是污染的项目也引了进来,给将来的经济发展制造了障碍。
三是政府服务观念落后,不注重对项目的引导。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领导干部思想观念陈旧,把自己当“官老爷”,政府的服务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不善于当企业“娘家人”。出口企业好的汇率政策无人及时宣传,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无人上门辅导,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必然危及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是产业分布全局观念差,不注重结构的合理性。在一些地方往往会看到,项目虽然引进来了,成本仍然难以得到全面控制,不容易形成规模经济和产业集群优势,引进的项目只能做“过客”,难以培育出百年“老店”。
当前这场金融危机要持续多久,究竟会给实体经济带来多大的危害,现在还无法预测。欠发达地区人才少经济实力薄弱,应对危机的困难就更大,因此更要把握好经济发展的正确方向,不能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而“乱投医”,要着眼于长远,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早作打算。
人民银行通山县支行胡晖刘艳秀
小额农贷发放应注重“四化”
编辑同志:
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当前小额农贷出现了一些认识和操作上的问题,影响了小额农贷的管理与收回。为此建议,小额农贷发放必须注重“四化”:
宣传层次立体化。有些农户对小额农货缺乏认识,认为小额农贷是国家的政策性扶贫手段,而不是农行经营性的金融服务,还款意识不强。有的基层网点没有向借款客户说明清楚贷款结息的规定,致使些农户不知道按季结息和季末结息日期。建议通过报纸、宣传单,宣传栏等形式广泛宣传,有条件的通过手机短信向借款农户进行提示,提高客户对农行惠农政策和相关规定的认知度。
流动服务站固定化。基层网点的流动服务站应固定办公场所和时间,摆上办公桌,摆放“三农”服务牌,把“五必须、五不准”牌挂于明显位置,张贴贷前公示。客户经理应每周固定一天时间,到流动服务站同农户进行沟通,调查情况,解答问题。
检查制度规范化。农户小额贷款发放后六个月,管户人员应完成半年对借款户的定期检查工作。对未外出的农户,进行上门调查,了解农户贷后生产经营情况;对短期在外的农户,应进行电话回访,并增加贷后检查的次数,在结息日前提醒借款人将应还利息存人惠农卡。
档案资料标准化。基层网点必须按照上级统一制定的《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日志》、《农户小额贷款台账登记制度》进行规范登记,并将所有的贷款档案及时进行整理和归档。
农业银行余干县支行周锋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