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分行应分工明确,各负其责

2009-11-19

银行家 2009年8期
关键词:上海银行总行资源配置

陈 辛

在城商行走出去的过程中,中小银行形成怎样的分支机构管理模式确实需要好好的探讨。本人在2006年便觉得,随着上海银行各家分行的建立,如果管理体制模式不改革,将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当初它的支行有40多家,支行有总行直管的,还有二级行、三级行,不是总行直管的,考核方式也不一样。有了分行以后马上出现了很多问题,难以管理,特别是跨区域经营以后,更是矛盾重重,这就要从战略意义上思考如何理顺总分支架构的问题。本人感觉从城商行跨越出去的情况来看,完全照搬传统的四大行模式,是有问题的。我们现在采取总分支三级模式,基于这种想法,总分支的模式怎么改?本人在上海银行时,对当初40多家支行采取了这么一种模式,就是把原来同一行政区内的支行全部合并。然后,考虑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上海分行,目的就是实现在推进过程中以城市行管理为体的模式,即以一个城市行整体来管理。毫无疑问,我们认为以城市行来推进整个管理是比较妥当的。在这个过程中,困扰大家的一点是,总行的传导机制如何通过延伸去做。本人认为总行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做好制度供应。作为一家总行,制度的取向是根基,制度供应就该是总行做的,而不是分行,做好这项工作是走出去的基础。

做好资源配置。对于每一家银行,战略意义不同会选择不同的资源配置。城商行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此轮经济危机以后,大行对小行甚至股份制银行的抵触效应非常明显,也就是说在大企业的竞争上,小行没有任何的优势。恰恰是城商行在战略转型中选择了中小企业,可能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尝试,这也是城商行发展的根基。客户的培育,现在好的企业或大型企业,不管是国内大银行也好,外资银行也好,股份制银行也好,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所以城商行的定位就非常重要。比如浙江沿海一带基本上就是中小企业,面对中小企业的资源配置,毫无疑问,人力资源相对要求要多。再比如浦发的台州行,它的客户经理基本上是一人面对超过50家客户,即便是按照最现代化的程度,贷前、贷后、贷时调查的话,一个人管五十家,肯定要出问题,风险就出来了。所以,总行面对不同区域的环境,要做好不同的资源配置。

做好优化流程的事。很多的流程是完全可以兼容的,因此要在优化流程上要下功夫。比如说风险做了,运营也做了,但这些都是可以重叠的。总行在优化流程上下功夫,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做好差异化的管理。我们每到一个城市,对它的基本生产力布局原理一定要了解清楚,也就是这个城市是以什么产业为主体的。因此,总行一定要做好差异化的管理。差异化管理严格上说是需要总行和分行严格配套解决的。

总行的四点工作做好了,分行应该做什么?分行非常重要的是因地制宜,根据所去区域的环境制订战略规划。在目前的情况下,分行仅仅是总行制度供应的执行者,但有一点大家不容忽视,我们要提倡分行创造某些机制,即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创造机制,这个可能会提升其在当地的竞争力。这种创造机制,就是根据这个地方的产业特点来寻找符合当地运营的一种管理模式。另外,对城商行来说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即统一考核标准的问题。由于原来城商行面对的是同一个城市,考核必然是统一的,但是随着跨区域以后,考核如何统一就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了。首先在管理模式上,总分支的体系要理顺,不理顺就会有问题,考核标准不一样就要有矛盾的。如果是以城市行的管理来推进我们的跨区域的话,只要跨出去以后,城市行就是承担总行赋予它的授信、授权的主体。当然,对每个城市的授信、授权也可以搞差异化,这就是根据当地的业务量以及班子的管理能力来设定,不断地调整授信和授权。具体的目标也好,定量、定息的指标也好,完全要根据当地的情况及管理能力,所以本人认为统一考核标准是银行主管的最大问题,不统一的话马上就有矛盾,这个是跨区域以后非常重要的问题。

本人在上海银行时,就划分了三类,而且是以这个区域整个生活指数和水准来划分的。考核无非是通过权重和系数,比如说,一类是1.0,二类O.9,三类0.8,关键是取权重以后使得全国各地的差异化有一定的区分,这是基本工资的制定方法,但超过目标利润以后的奖励是全部一样的。当然每一家银行的工资体系还不太一样,但还是可以根据这个工资薪酬标准来制订的。

(作者系浦发银行副董事长)

猜你喜欢

上海银行总行资源配置
京北方金融服务交付基地
抛弃
如何发挥企业家精神推动经济增长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假装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