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校企合作培养的特点及其对高校教育的启示
2009-11-19胡加兴王文利
胡加兴 王文利
【摘 要】 校企合作是一种按企业需求规格,大学负责培养的订单式的培养人才的方式,这种方式对高校教育的主要启示一是培养方式灵活,使大学教育体现出层次性;二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使学生看到具体的奋斗目标;三是节省了企业的招聘成本,支援高校的就业工作;四是高校院系与企业均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双赢。
【关键词】 高校教育;培养模式;校企合作
教育的目标虽然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侧重,但长久以来有一个共识,即以知识塑造人。这用桥梁专家、北洋大学校长、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院长茅以升的观点来讲就是培养:善于思想;善用文字;善于辞说;明于知之;明白环境;科学知识,知其所来,及运用方法;寓于经济思想;品德纯洁,课具服务之精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开始越来越与职场、竞争、生存联系起来。同时各种因素促成了一个让高校尴尬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那就是就业率持续走低。据《21世纪经济报道》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4月23日公布的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大学生应届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为20%-30%,略低于去年同期。7月初,麦可思公司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2009届本科毕业生的签约率为40%,也低于去年同期。如此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不可否认的因素是高校培养的人才与招聘职位的要求还有一些距离,大学生理论水平较好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差的缺陷被暴露出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应从多方面着手,而恰当的校企合作培养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校企合作,这一被职业学校广泛推广的培养方式,提高了职业学校的就业率,同时为企业降低成本,培养后备人才提供了很大便利。校企合作是一种按企业需求规格,大学负责培养的订单式的教学方式。这种培养方式只属于大学培养中的一个模式,即专业领域的培养。校企合作的特点是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高校教育的相对笼统性。高校教育一向是以基础知识教育为主,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未来的自我学习、自我研究、更新和探索新的知识与技能,但任何事情都不可能有面面俱到的效果,不可否认就是这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强调,在某种意义上忽略了应用于实际的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培养。由此出现了招聘来的高材生动手能力弱的现象。大学生基础知识掌握全面,却无法学以致用,出现了许多门大学课程辛辛苦苦学了一场,面对实际问题竟头脑发昏、不知所措的现象。物理系的学生不会布线、接灯的事例屡见不鲜。在原来高校没有扩招,大学生数目较少,国家又统一分配工作的情况下,这种教育方式固有的弊端表现的不是很明显。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大学生数目的大量增加,就业、生存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此弊端日益明显。而与此同时职业学校却悄然兴起,就业率高的让人们惊叹。其就业率高的原因就在于不仅拥有学历而且拥有职业资格证书。众所周知职业资格证书是求职就业的必备条件,是胜任工作的表现。我国职业资格证书的取得必须通过考试和考核,考试强调理论知识的掌握,考核则考察实际动手能力的具备。由此可见,大学生顺利就业、学以致用、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带来更大收益的瓶颈在于理论和实践、求知与目标没有有机结合,而校企合作的特点恰好是解决这些问题一剂良药。
一、培养方式灵活,使大学教育体现出层次性,灵活地根据不同情况,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满足市场需求的可发展型技能人才
校企合作培养方式一般可分为合作培养与委托培养。合作培养,主要强调利用学校与企业双方优势取长补短,在理论与实训中共同造就市场需要,且毕业时就有一定工作能力的人才。因此在这种培养中学校或学院应与企业达成协议,所招学生理论课、基础课由大学承担,实践、实训课由企业组织教授。毕业时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企业可从学生的品德与才能等方面考察选择合适人选聘。
委托培养,是指企业按照所需,委托学校培养他们所需要规格的人才。学校可按企业制订的标准招生,且设置所需的专业科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学业结束时可由企业评审选择符合预定目标的学生。
这些培养,客观上避免了目前大学教育的广泛但无具体目标的缺陷。我们不否认高校教育长久以来为社会,为人类所做的贡献与成绩;我们也不否认大学教育模式的科学性与可取性,我们只是想在这种全面系统教育的基础上,引导、培养部分学生的专业能力与具体择业的方向性。这里所说的是一部分学生,原因在于大学教育中校企合作并非指全部学生与全部学科而言。一些基础性学科仍需按照原有模式进行培养教育,才能实现他们的理论研究,创新从而指导实践的目标。比如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这里所说的校企合作培养的对象,是针对专业技能性较强的专业,如摄影、考古、旅游、计算机等等。
二、校企合作有针对性,能使学生看到具体的奋斗目标,避免了毫无目的,无侧重点的徘徊学习
在大学教学中有许多应用性强的科目却经常出现学生不愿学的现象,表现为缺课,上课睡觉,作业抄袭等现象。即使教师讲的头头是道,倾尽全力,换来的依然是学生漫不经心。无奈谁让学生不感兴趣呢?谁让学生不知道这门课到底对他有什么作用呢?如此的教学过程是学生痛苦,教师寒心。而校企合作中对学生培养方式的有意识性,使学生深刻知道自己在学什么,为什么要去学。从而激励他们探索如何去学如何去选择学习内容。这样一来在有意识的基础上心理暗示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必然引起教师组织教学的兴趣与激情,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三、校企合作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就业压力,节省了企业的招聘成本,支援高校的就业工作
大学生就业率低的一个心理原因,即不愿低就,好高鹜远的思想在校企合作培养中得到扭转,学生在与企业接触中更好地了解工作内容与责任,认识到脚踏实地与创业的不易。
四、校企合作中的双方——院系与企业均能达到一定程度的双赢
高校的校企合作并非所有专业都能进行,企业需要的也是如工科一类的专业合作。根据相互的需求一经合作,基本上走上双向互利的道路。这是由许多案例证明了的。由于企业的专业需求其实就反映着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动向。学校在合作中调整专业设置,使之更能服务于市场。企业在合作中得到学校为其“量身定作”培养的高素质的员工、科研人员以及现代企业管理人才,这在客观上将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壮大企业的科研队伍,增进企业的管理层次,而高校同时也能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
综上所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目前还不能说已很成熟,但它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优势不只是对职业学校而言。校企合作固有的特点决定了它对教育培养的普遍意义。高校可以借鉴这一模式,在发挥原有优势的同时探索理论性与实用性并存的特色培养方式。
【参考文献】
[1] 邓明茜.携手企业,让我们飞得更好.世界教育信息,2008.7.
[2] 黎冬.用发展铸就经典.教学与管理,2008.9.1.
[3] 朱旭东.专业化视野中大学化教师教育的十大观点.教师教育研究,20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