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藏书剔除浅议
2009-11-19贺秦峰
贺秦峰
【摘 要】 图书馆藏书剔除工作具有提高藏书质量、提高藏书利用效率、提高图书管理水平的积极作用。进行藏书剔除工作时,应有针对性地确定剔除标准、剔除范围,并严格地遵循剔除程序和方法。
【关键词】 党校;图书馆;藏书剔除
一、图书馆藏书剔除的概念
藏书剔除即“将某些图书从基本藏书区中撤出,转入某种辅助藏书区、储存中心,或加以注销”的一个过程。即将一部分失去使用价值或利用率很低的书刊撤离一线书库,可使留下来的藏书更加符合图书馆的任务和读者需要。对于市级党校图书馆,由于图书利用率远不象普通高等院校那样高,对上架的图书要求要有一定的长久性,故剔除工作不会很频繁,但不是不需要,而是有其自身的特点。
二、图书馆藏书剔除工作的意义
藏书剔除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藏书老化,包括内容老化和物质老化两个方面。作为市级党校图书馆如能有效地进行藏书剔除,在馆藏建设方面,具有以下几方面积极作用:第一,有利于提高藏书质量。党校藏书是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它不仅要有较大的数量作基础,更要有较高的质量作保证,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满足教学科研的需要。第二,有利于提高藏书利用效率。藏书的目的是为了利用,但党校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一般只在20%左右,如果不对馆藏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让内容陈旧、破烂不堪的书长期滞存在书架上,保留在目录中,不但模糊了读者视线,影响了检索速度,而且有碍读者对有用知识的索取。第三,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三、藏书剔除的标准
1、从藏书内容看
藏书的使用价值主要取决于藏书所包含的内容。一是内容已经陈旧过时。二是撰写拙劣,内容不正确。三是已有修订本的旧版本或小说期刊等丛书中的早期文献。如原有所藏文献已为新文献所囊括和取代,则原有文献不必再收藏。
2、从藏书外观看
人们最能接受的剔除标准也正是藏书的外观标准。如外观陈旧、妨碍使用;纸张质地低劣或印刷蹩脚的图书;书页肮脏、发黄或发脆、书脊开裂、缺页严重,甚至影响阅读的文献;多次修补无法继续使用的文献,等等。虽然有些图书内容还具有保存价值,但其外观的客观条件决定其无法继续进入流通和保存,也应纳入剔除范围。
3、从书龄上看
老旧程度也可作为剔除的标准。对一般书刊文献来说其使用价值是随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少,文献越新,利用率越高,文献半衰期理论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因此,一些国家的图书馆规定了藏书中应保留文献的年龄,凡出版时间超过一定年限的文献,美国专家特鲁斯威尔(R.W.Trueswell)认为一本书进馆7年没被利用,则今后也不会被利用。多年后已失去价值的畅销小说、陈旧图书和小册子以及连续出版物的早期卷册,即应从藏书中剔除,从而保证藏书具有活力。
4、从藏书利用率看
藏书利用率可以通过检索来了解。从藏书滞留书架的时限得知,如果一本书在若干年内无人问津,那么可以推断这本书今后也不会有很多人利用,这种情况叫做“滞架”。而“滞架时限”是一般图书馆藏书剔除的最常用的标准。
以上虽然列举了很多藏书剔除的标准,但所有这些标准并不十分清淅,比较模糊,而且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做好图书馆藏书剔除工作,还要根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制订实施细则。作为市级党校图书馆,除了规定之必要图书,应该将各类图书尽量精简。不能单纯一味追求数量而不顾读者的需要或流通的限制,宁缺勿滥。应逐步健全,从而做到时刻保持图书馆的有效性和新鲜性。
四、党校图书馆藏书剔除的范围
确定图书的剔除范围,可以参考图书的三种价值:实用性、参考性、文物性以及参照图书的内容及状态等。大致有以下几种:
1、复本过多长期滞架的图书
党校图书馆常常由于某些方面的原因,对一些热门书,参考资料等配置了较多的复本,在一定时期,满足了读者集中使用的需求,但集中使用期一过,大量复本开始积压。尽管这类文献对本馆仍有参考价值,但实际使用读者大大减少。因此,此类文献除保留必要的复本数量,多余的复本则应剔除。一般情况下应保存两到三套为宜,最多不超过五套。
2、内容陈旧过时的图书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图书文献中所反映的知识内容部分或完全失去时效。如内容反映旧技术、旧设备等;已废止不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等;没有参考价值的科技文献;观点陈旧、资料过时的政治参考读物;内容已经更新的教材;已有更新更科学的版本、译本文献;以及一些新闻性很强的消息报道杂志副刊等。
3、内容有误,不宜公开流通的文献
在一般读者流通使用的书库中,对凡是政治上违背或反对四项基本原则,以及内容荒诞,宣传迷信、色情、凶杀等内容的黄色书刊要按有关规定办理,本来这类图书一般是不上架进入流通的,上了架的要撤离流通书库,对一些因时局发生变化而观点不适合进入流通的,除适当转入储存书库的外,一律予以剔除。
4、残缺破损严重,翻阅困难,无法流通的文献图书
很多开架书库的图书,是复本文献或复制品资料,并不要求长期保存参考。一本精装书流通上百次后,基本上就残缺不全无法继续流通了。这部分书在市级党校图书馆是很少的,但并非没有,这种情况应当及时以合理损耗的方式予以报销。
5、流通率很低的文献
市级党校图书馆规模都不是很大,经费更是十分有限,场地空间也比较小,因而更需要建立质量高、流通率高、数量合理的藏书系统。实际上,许多党校图书馆都收藏并积累了大批流通率很低的文献,此类文献长期滞留书架既无人查阅,也无人借阅,白占了大片空间。对这类图书应将其清理出来进行剔除。
五、藏书剔除方法
1、搞好统计,确定剔除范围
将所藏图书以外借流通量、书龄、滞架情况随时统计出来以备整理和剔除之用。
按照书龄统计是指按照书龄增长而利用率衰退的原理,确定书刊出版日期、版权日期、编目日期,以在规定年限范围内流通次数为标准,把低于流通标准次数的书刊作为剔除对象。如果一些图书一年的流通标准次数为五次为最科学合理,那么,我们在制定剔除标准时,把五次作为标准次数。把低于年流通五次的图书资料全部剔除出馆。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图书年流通还达不到一次,这些应当坚决予以剔除。确有参考保留价值的,可选其一至三套转入储存书库。
按照滞架情况统计是指按照书刊老化更新而利用衰退原理,确定书刊两次利用的间隔时间,超过规定指标时间的作为剔除对象。这种统计方式其实在大图书馆利用率较高,在市级党校图书馆一般不使用。
2、剔除图书处理
(1)内容不宜向一般读者公开的图书从流通库中撤出,别库存放,控制使用,进行贮藏。只供内部人士翻阅档案收集材料之用。
(2)本馆实用性差且流通率低的或复本过多的书刊,可联系一些接收单位,将其用于交换或调拨,也可赠送他人,以充分发挥图书应有的作用。仍有剩余的,则可折价出售。
(3)完全过时,严重破损的图书,可直接将其用报废处理。
3、剔除工作总结
将剔除的图书数量、名称、剔除原因、统计形式、处理结果等一一列出,最好附以表格列清楚,形成一份完整的总结报告存入档案库。至此,图书剔除工作才算全部完成。
总之,图书馆建设是一个持续积累、充实和完善藏书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新图书的增加,也包括藏书剔除工作。我们要善于运用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结合我们的工作经验,推陈出新,借用现代高科技手段,逐步使图书管理的藏书与剔除工作更趋科学合理,全面做好图书剔除工作,打造一个优质高效的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