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意义和途径
2009-11-19李宏宇
李宏宇
摘要: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全世界关注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共同要求。当前,大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大学生知识面狭窄、创新能力不足、信仰缺失、价值观念混乱等问题。为此,要更新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教学改革力度,调整课程设置体系与结构,培养和提高大学生专业技能,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意义;途径
一、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1,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是我国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当代教育从偏重“双基”(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形成)到强调“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再到“发展和强化非智力因素,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结合起来”,直至发展到现今的“培养素质教育”,通过素质教育使大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可以说是在前三个阶段发展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把前三个任务都包含在其中,还增加了新的内容,是我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主旋律,是确保教育改革取得成效的必然选择。
2实施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社会的全面进步,使人们对现代人才的需求有了新的认识,国家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要求高校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这些人才除了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较强的基本技能外,还要有全面的素质。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辩证统一,才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多年来,高等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过分强调“专业对口”,从而导致专业划分越来越细、学生的知识面过窄等种种弊端。大学文科学生往往缺乏对理工科的了解,对世界科技发展潮流的认识非常模糊;理工科学生往往缺乏对文学、历史的基本了解和掌握,对美学、心理学等知之甚少。而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结构陈旧,教学内容和方式过时、僵化,认为教师只要有效地传授了书本知识,学生有效地掌握了书本知识,教育质量就有了保证,教学双方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忽视实际操作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了“高分低能”现象的普遍出现。
3,实施素质教育是适应时代的要求。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正处于一个嬗变过程中,对大学生加强素质教育,特别是在当前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整合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使大学生通过文化知识的学习、文化环境的熏陶、文化活动的社会实践锻炼,从而得到人文精神的感染、人格的升华、思想境界的提高、精神的振奋、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等,为大学生在校期间努力学好专业知识,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和深厚的人文底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1,把学校特色教育当成是素质教育,忽视了素质教育的全面性特征。学校把素质教育看做只是开展一些课外文体活动,片面理解发展学生个性、因材施教就是讲少数学生的所谓特长、突出学校特色等。教育部多次强调,素质的内涵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开展素质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身心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注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把知识、能力和素质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教学的全过程,使受教育者在这三个方面获得协调的同步的提高,以期造就“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接班人。如果偏离了素质教育的宗旨,只是搞一些花架子,就把它贴上素质教育的标签,就会事与愿违,走向它的反面。
2把素质教育片面地理解为免试教育。一些高等教育者认为考试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会回到应试教育的老路上去,这实在是一种误解。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这些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文化素质是基础。对受教育者是否达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必须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完善严格的考评手段,对之进行认真地考评,才能推动素质教育顺利进行和健康发展。那种降低考评要求、放松考评管理甚至放任自流的想法和做法,都是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的。
3,把实施素质教育仅看做是教育部门和学校的事。我们认为,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教职员工的历史使命,也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但是,实施素质教育毕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观念的更新,涉及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涉及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为此,它不仅需要教育界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就学校内部而言,实施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教务部门的事,而且是全校各部(处)以及党、政、工、团的事,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担负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职责,才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推行。
三、如何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
1,改革教育思想,明确新形势下高等教育的思想和理念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高校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广大教师参加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讨论,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结合学校实际,认真深入地研究新形势下教育特点和规律上来;同时,也要吸引学生参加讨论。这样,就可以形成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的教育理念。
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改革教学模式。要突破“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校应开创开放办学的新格局,一方面要通过教学、科研和各种形式的服务参与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的专家学者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加强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要搞好“双向”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同时,要改变强求一律的做法,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权和教学计划的灵活性,课程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实行多样化,从而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条件、志趣和个性特点适当地调整学习的内容、速度和方法。此外,要尽可能地打破学科、专业的界限,在学科交叉、文理渗透上下工夫,不能使学生的知识仅囿于所学的专业。对学生的考核要把考核知识与考核能力结合起来,把学生从只注重分数、死背硬记书本知识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包括举办各种类型的学术报告会、学生读书会等,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专业课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教师在讲授专业课时。要自觉地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和发挥专业课对人才文化素质养成的潜移默化的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同时,要把文化素质教育的有关内容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去,使学生在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也是检验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开阔视野、增长才干、提高综合素质。
4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教师直接面对学生,教师的智能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智能素质的发展;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教师的情绪、兴趣爱好、个性特点对学生的心理素质都有影响;教师的诱导方式是正诱导还是负诱导,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所以,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高素质的人才。因此,高校要大力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教学能力,并注意塑造教师健全的人格,优化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做到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不仅把业务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且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法、思想作风和治学态度传授给学生,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