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修心理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

2009-11-19曹素玲

河南教育·高教 2009年6期
关键词:高师院校激发心理学

曹素玲

摘要:在高师院校里,公修心理学课教师只讲授课本知识是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的,所以,他们要想提高教学效f果,实现其课程目标,就要把激发、提高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高师院校公修心理学课教学实践中。

l

关键词:高师院校;心理学;兴趣;激发

心理学课是高师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各类专业学生从事教师职业所必须修读的一门课程。其设置目的是为了让未来的教师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以及教育对象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从而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任务。同时,也让未来的教师在面对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时,以及在压力日增的学习生活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说,公修心理学课对于高师院校学生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公修心理学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公修心理学课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由于专业基础课及实践课开设比例的逐渐增加,承担着重要任务的公修心理学课在实际教学安排中占有的学时非常有限,大多数院校是54个学时,有的院校甚至更少。而且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对公修心理学课普遍缺乏兴趣,学习中存在被动现象。其原因主要是公修心理学课的学习与大学生的专业课程没有直接关系,公修心理学课的成绩在高校整个学生评价体系中并不占重要地位。另外,心理学课程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枯燥,同时,限于现有的教学条件,很多高师院校心理学教学缺乏必要的实践训练。

如何在当前公修心理学课的状态下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实现课程目标,已成为高师公修心理学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针对这种现状,笔者进行了一些尝试与探索。

二、公修心理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维持

在心理学课程开课前,很多大学生都会对该课程充满好奇,认为它是一门“知心术”,或者认为它是一门很有趣的学问。一般情况下,学生对心理学课起初的学习态度是积极的。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会出现失望情绪,主要原因是他们发现心理学内容中存在很多枯燥的基本理论。于是学习兴趣大幅度降低。在这种状态下,怎样维持学生起初的兴趣成为心理学教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1,充分运用“首因效应”,上好第一堂课

在心理学中,“首因效应”也叫“第一印象效应”。第一印象是在短时间内以片面的资料为依据形成的印象。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与陌生人初次会面,45秒钟内就能产生第一印象。这一最先的印象对他人的社会知觉产生较强的影响,并且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对于心理学教学来说,第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怎样将学生在第一堂课中对心理学的兴趣转移到以后的学习中并长期维持下去呢?

首先,要培养学生科学认识心理学。对心理学没有较多认知的学生,在最初学习时,其好奇心是非常强烈的。面对学生的这种好奇心,教师要在不降低其好奇心的基础上进行正确引导,强化他们对心理学学科知识的好奇心。例如,教师上课时给学生展现几幅有趣的图片,从侧面反映人们对心理学常有的几种错误认识。展现有趣图片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对心理学的神秘感全部表现出来,让他们在欢乐中反思自己对心理学的错误认识。然后,教师告诉学生心理学究竟是什么,让学生对心理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其次,要注重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有些学生了解心理学的科学内涵后,难免会有些失落。教师可不失时机地做一些活动或呈现几个教学案例,体现心理学知识在教育教学中的神奇功能,如提问学生“老师在板书生字时为什么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不同颜色的粉笔写出来”等。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知道这样做是因为符合人们的知觉选择性规律,是心理学知识在实际中的一种运用。这样,学生从潜意识里认识到心理学并不仅仅是一门枯燥的理论课,而是一门有趣的实践课,从而使他们喜欢上心理学课。

最后,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心理学知识的拓展。在心理学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识到学科知识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喜欢并充满兴趣才是最重要的。教师在讲授第一堂课时,要留下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讲故事等,让学生了解到平时不留意的很多东西都能用专业术语来表达,如“酸葡萄效应”“蝴蝶效应”“马太效应”等。通过运用心理学知识对这些有趣的故事的剖析,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心理学的兴趣,让他们产生较高的成就感。

2创设教学情境,让心理学课堂“活”起来

好的开始预示好的结果,但是能让学生在心理学课堂上一直有着饱满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兴奋度才是教师努力的目标。

一是精心准备“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原学习任务本身有更高的抽象和概括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在上课前,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精心准备“先行组织者”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使课堂开始便形成一种活跃愉快的氛围,使学生产生掌握新知识的强烈愿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先行组织者呈现的方式有很多,音乐、图片、文章、现实生活事件都可适用。教师可以经常变换一些方法,使之不拘于老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是寓教于乐,采用多种方式组织教学。丰富的教学内容、宽松的学习氛围是每个学生都向往的。但是,心理学的内容却是比较抽象难懂的,这可能与人的心理活动“看不见、摸不着”有很大关系。怎么才能让沉闷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呢?笔者认为,教师只要采用开放式教材——以课本为主,借助各种相关书籍,同时利用现代网络的强大功能。做到这点并不是一件难事,网上的图片、故事、视频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教辅材料。例如,教师在讲到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可通过“冰美人”“国王和宰相”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学会宽容、寻找快乐对积极情绪状态保持的特效。在讲到调节与控制不良的情绪时,可以通过“老太太和她的两个女儿”等故事让学生知道转变观念、重构认知、改善情绪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理解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幽默风趣的故事不仅让课堂具有更强的吸引力,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得更准确、更牢固。

当然,我们也不能只追求课堂教学的“热闹”,而对关键的知识却一带而过。这样的课堂教学违背了教学的宗旨。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教师也不能忽略其授业的本职工作。我们所说的教学氛围的轻松是在务实基础上的轻松,是以学生专业知识讲授为主导的轻松。在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的同时,教师也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让课堂“活”起来。模式化的教学总会让学生感到沉闷,而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却总是受到学生的喜欢。如何做到教学方式的“新”“异”呢?正因为没有哪一种方法是普遍适用的,所以我们不可能把一套创新的模式长期延续使用。创新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所有的课程都搞创新更是很困难的。但是,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博采众长。根据教材内容、学生特点、教学媒体、教师自身特长以及授课时间选择所需要的教学方法,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上课时,教师可以把几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发现法、练习法、实验法等)进行创新,综合利用。这样,就能让学生始终保持对心理学课的学习兴趣。

三、总结

关于大学课堂,教育研究者一直提倡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教师在把握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的基础上,尽可能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并使他们有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教师努力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采用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主线的教学模式,一定能受学生喜爱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既不会使学生对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产生厌烦感,也不会使他们产生学习困难。

猜你喜欢

高师院校激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高师院校非师外语专业实习实践基地创建研究
结合学科定位谈高师院校英语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培养想象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