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醒世恒言》的社会理想

2009-11-17杜宏春朱恩毓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现代价值

杜宏春 朱恩毓

关键词:《醒世恒言》 社会理想 现代价值

摘 要:作为“极摹人情世态之岐,备写悲欢离合之致”的《醒世恒言》①,生动地展示出明中后期市民的社会生活,对传统价值观、对个性解放追求的认可和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期盼尤为突出。这些对现代社会良好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借鉴意义。

明天启年间,冯梦龙在广泛收集宋元话本和明清拟话本的基础上,经过文学加工编成了包括《醒世恒言》在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刊行于世,简称“三言”。而作为“三言”中的代表,《醒世恒言》以浪漫主义等多种写作手法,广阔反映了明中后期商品经济条件下的民众对清明政治的期盼。本文就《醒世恒言》所反映的民众对传统价值观、个性解放的追求和对清明政治的理想进行探讨,以期对现代社会良好价值观的形成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

一、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可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传统意识强烈、人文精神浓厚的民族。在漫长的文明发展和演化中,中国传统价值观积淀了丰厚的文化遗产,逐步形成确立起一种体系完整、导向明确、规范细致的价值评价标准体系,体现了独具风格的东方精神。这种价值评价标准体系对于维护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和民族团结及社会稳定,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作为历史遗产,即使在当代社会,传统价值观中所包含的某些思想和观念,如果报劝善、扶弱抑强和以和为贵思想,今天仍值得认真吸取。《醒世恒言》对传统价值观的认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果报劝善。《醒世恒言》中大多数作品几乎都包含着果报的宿命论思想。果报观念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典籍中就有类似思想,最迟在先秦,“报”和“报应”的思想就已经出现。如《易·坤·文言》有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尚书·伊训》云:“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②果报思想消极落后的一面是显而易见的,但另一方面扬善的理想和愿望,体现出作者规诫教化,尤其是劝人向善,好人有好报的目的。如《大树坡义虎送亲》中的勤自励的行为就是其中的典范。勤自励去打猎,途中碰到一只误陷于猎网之中的黄斑虎,老虎前足跪地,俯首帖耳,口中作声,似有乞怜之意,自励说道:“你自投落网,不干我事。”老虎眼观自励,口中呜呜不已。自励动了恻隐之心,把黄斑虎给放了。后来,勤自励未婚妻被家人强迫另嫁他人,经过大树坡时,黄斑虎叼其未婚妻而走,勤自励参军而回,经过大树坡时,黄斑虎叼其未婚妻而还。勤自励的一丝善念,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报答,作者浪漫主义的笔法,使虎成为人性化的虎,而人也得到了善报。又如《小天湾天狐诒书》中,杨宝由于救了一只黄雀,黄雀后转化为童子,将出玉环一双道:“蒙君救命之恩,聊以微物相奉,掌此当累世为三公。”杨宝道:“你我素不相识,何有救命之恩?”童子道:“吾乃黄雀是也。”后杨宝子震,明帝朝为太尉,震子秉,和帝朝为太尉,秉子赐,安帝朝为司徒,赐子彪,灵帝朝为司徒,果世世为三公,德业相继。作为一种劝人向善的艺术手法,作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善有善报、果报劝善的思想,表达了民众的普遍愿望和对果报劝善传统价值观的认可。

其次,扶弱抑强。《醒世恒言》对扶弱抑强传统价值观的认可,其实质就是民众对“侠”的期盼和认可。因为“一般民众在受了极端的暴政压迫之时,满肚子堵塞着不平与愤怒,却又因为力量不足,不能反抗,于是在他们幼稚心理上,乃悬盼着有一类‘超人的侠客出现,来无影,去无踪。为他们雪不平,除暴强”③。不过,许多文人墨客出于愤世嫉俗,抑郁不平的原因,也喜欢借“侠盗”之酒,浇心中之块垒,常常以热烈赞美的笔调来描述讴歌“侠”的事迹和为人,寄托关于世道人心的感慨。④《醒世恒言》中就有许多“侠”的形象。这些形象包括众多神仙。小说对于众多“侠”的描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不公和民众对扶弱抑强的期盼。如《灌园叟晚逢仙女》中张委不但在秋公花园中恣意践踏众花,且想将秋公花园占为己有时,一阵风却把地下这些花朵吹得直竖起来,眨眼间俱变做一尺来长的女子,女子约合众姐妹,一齐举袖扑来,结果张霸被梅根绊倒跌破了头,挣扎不起,最后头破伤重五更时死去,而张委两脚朝天不歪不斜正好倒插在粪窖内。作者借“仙”惩恶,实则盼“侠”惩凶,扶贫抑强。又如《李公穷邸遇侠客》中所写的“床下义士”。当县令房德恩将仇报,欲杀当年救己出狱的李勉,“床下义士”在房德的欺骗下准备杀李勉,不料在床下听到李勉和仆人的对话,方明白县令的险恶用心,气冲斗牛,赶回县衙,反将房德杀了。李勉感激万分,问其姓名,以图后报。他答道:“咱自来没有姓名,日后若有相逢,以‘床下义士相呼罢了。”言罢,飘然而去。让人钦佩,向往不已!

再次,以和为贵。这是我国传统价值观之一。《论语·学而》云:“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⑤这里“和”是恰当,恰到好处的意思。儒家强调家人之间、人与人之间和气相待,和睦相处,认为 “和”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根本原则,即以和为贵,以和为美。《三孝廉桑产立高名》中的田氏三兄弟,本来相处一室,甚为和睦,后最小兄弟娶妻后,其妻撺掇要分家。田产俱好分,唯有屋前一大紫荆树不好分,田大公正无私,商议将其砍倒,分为三截,至于零枝碎叶,论秤分开。商议已妥。待到树边砍树时,本来花满树冠、枝繁叶盛的树此时枝枯叶萎,全无生气。田大把手一推,其树应手而倒,根芽俱露。田大大哭,两兄弟相劝,田大道:“此树不忍活活分离,自己枯死,我兄弟三人若分离了,亦如此树枯死啊!”二兄弟听后,至情感动,“何以人而不如树乎?”遂和好如初,而那紫荆树,却无人整理自然端正,枯枝再活,萎花重新,比前更加烂漫。由此而知,家人相和,则树新,万事皆和。家人相背,则树枯,万事则颓。

后来的儒家把和为贵思想推而广之,不仅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也要和谐相处,违背自然规律就要受到惩罚。《小水湾天狐诒书》中,王臣因事去扬州,路过山林时听见茂林中似有人声,一看却是两只野狐,靠在一株树上,手执一册文书,指点商榷,若有所得,相对谈笑。王臣用弹弓打了一狐,夺得文书。后来野狐为了得到文书,变作各种模样来赚取。最后把王臣弄得:“家破人亡书又去,世人千载笑王臣。”

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

自主是个性解放的基本条件,《醒世恒言》追求个性的解放,主要体现为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这主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首先,追求自主的爱情婚姻。爱情婚姻始终是社会生活中最敏感的话题之一。青年男女对幸福的追求与向往,是作者极力描写的内容之一。《醒世恒言》中的许多篇章是按照自主爱情婚姻来描写这一古老主题的。《闹樊楼多情周胜仙》中的周胜仙和范二郎偶然邂逅,即一见钟情,却被周父断隔姻缘。周胜仙气极昏死,葬后却被盗墓贼救起。回找范二郎,却被范二郎认为是鬼,不小心扔酒器打死。范二郎因而下狱,梦中见到周胜仙浓妆而至并对他说道:“奴两遍死去,却只为官人,今日见官人在此,特地相亲,与官人了其心愿。休得见拒,亦是冥数使然。”周胜仙就在范二郎梦中,和他做了夫妻。

自古以来,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约。广大妇女没有选择爱情的权利,女性婚姻与情感都被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明代中期以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条件下,市民阶层壮大,有了自己的审美趣味,加之王学左派思想的影响,对爱情婚姻有了自我的看法。他们要求突破封建礼教的束缚,自主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正是这一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放映了当时女性自主意识的觉醒和个性的解放。

猜你喜欢

现代价值
武陵山片区梅山村落武术的文化特征与现代价值
马克思创新思想的现代意蕴
浅析孔子礼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道教文化养生及其现代价值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阿伦特政治哲学思想的现代价值
先秦儒家“德福”思想的当代价值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全球化背景下中原华商文化的现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