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荷花淀》的情节类型之谜

2009-11-17张建辉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09年10期
关键词:荷花淀现代文学

关键词:现代文学 《荷花淀》 情节类型 选择式

摘 要:《荷花淀》的情节类型属于选择式。荷花淀的妇女们之所以选择参与抗日战斗,是对家乡的热爱、对群体(战斗)活动自由有趣的追求、对赢得男人们的尊重的欲求、对日寇的愤恨等多重原因的集合结果。“必然的选择”——是《荷花淀》情节构思的艺术魅力之一。

孙犁先生的《荷花淀》是“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在抗日战争的大背景下,小说选取小小的白洋淀的一隅,用写景散文般的笔法,描绘出情景交融的美妙画卷,让读者“看到我们的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群众的抗日决心日益坚决,而妇女们的抗日情绪也如此令人鼓舞”①,因此而备受喜爱和称赞。

然而,对《荷花淀》的某些段落,还是有一些质疑之声的。如它的第二节叙写白洋淀苇地广,产苇子多,编出来的席子多、美、白、俏,就曾有一种高校函授教材《中国现代短篇小说选》的编者在收录此文时不知何故,把这段删掉了,使作者孙犁颇为不满②。然而,孙犁先生并没有说出它不能删的理由。虽然后来作品恢复原样,但还是有人认为不妥。徐景洲在《多余的红补丁》一文中说:“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虽然是已有定评的名篇佳作,但也并非无懈可击,小说的第二、三节便属于可以删除而又不影响其全篇的赘笔。从小说的情节结构上看,这两节可算作是小说的非情节因素,它中断了水生嫂月下编席等夫的情节叙述,以向读者直白的形式,插入了作者对苇子多、席子好的白洋淀的赞美。”③

这第二、三节是否妥当,是不是多余,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看看它是否与情节有关,是不是属于情节必不可少的部分。

让我们从此入手。

根据美国约翰·盖利肖《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有关短篇小说的情节类型的划分,大致有两种:一种是目的式或者叫完成式的,一种是决定式或者叫选择式的。在这两大类中有着多种变体,但它们是最基本的分类,每个作者必须据此来处理他的构思素材,使他的素材适合于一个格局。一般说来,在小说结构的开端部分,作者往往会暗示读者,主人公生活中出现了他必须立即要着手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小说的“主要叙述问题”)。当读者意识到主人公有一个重要事情要去完成时,这个作品的情节类型就是完成式的。如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当读者看完作品的开端部分(一至五部分)的那些说明性材料,他们会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小二黑和小芹能结成婚吗?读者接下来就会关注着小二黑要立即着手处理他的婚姻大事。又如美国作家欧·亨利小说《警察和赞美诗》,当读者看完作品的开端部分(一至五节)的那些说明性材料,他们会向自己提出一个问题:主人公苏贝能进监狱过冬吗?读者接下来就对苏贝如何立即解决他冬天的安身之所感兴趣。而当读者意识到主人公要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或面临着选择,这个作品的情节类型就是决定式或叫选择式的。这种类型的作品不多见,较为熟悉的如《水浒传》中描写林冲的部分。面对各种势力的欺压和梁山的引诱,林冲最终选择是继续忍下去任人宰割,还是上梁山?小说重墨叙写林冲被逼做出选择的过程。

《荷花淀》的情节类型是什么呢?作品的开端(并不是一般理解的或说是传统意义说的“开头”)暗示我们,白洋淀青年妇女生活中出现了新的情况,从写作学角度来说,即主人公的生活出现了危局(转折点):日本鬼子打进来了,她们不能随意地出门了;最需要男人的时候,男人们不但不能在家劳动、护家,还冒着生命危险参加了抗日队伍,且嫌女人们思想落后了。这时她们的面前摆着她们必须要立即做出选择的两条道路:一条是继续过目前这种不能出门,男人们瞧不起的生活,一条是成立自己的抗日队伍,过闲时劳作,急时参战的新生活。她们将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作品围绕着这一个主要叙述问题,叙述妇女们做出选择的原因和如何选择。

决定式小说的趣味在于一个需要作出抉择的情境,也就是说,在其开端,在导向情境的事态,在情境自身。《荷花淀》的趣味恰好在于白洋淀的青年妇女面前出现了需要她们做出抉择的情境,这个情境的趣味,在于她们对自身性别所担负的传统责任的颠覆。在做出选择之前,她们应该说也都是普普通通的妇女,与那时中国的所有底层妇女没什么不同。因为日军的侵扰,打破了这个水乡的平静,扰乱了渔家的正常生活,导致这里人们的分工发生显著的变化。本该以劳作维持生计的男人抗敌去了,过惯了相夫教子主攻家务的平静渔家生活的妇女担负起了男人们的责任,还得直面日军的枪口。究竟什么原因促使她们做出成立自己队伍的决定,选择不一样的人生呢?作者必须为主人公的选择或决定饶有兴味地写出很充足且可信的理由,不然就得不到读者的认同。

原因一:热爱富饶、美丽的家乡。

文章第二节这样写道:

要问白洋淀有多少苇地?不知道。每年出多少苇子?不知道。只晓得,每年芦花飘飞苇叶黄的时候,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女人们,在场里院里编着席。编成了多少席?六月里,淀水涨满,有无数的船只,运输银白雪亮的席子出口,不久,各地的城市村庄,就全有了花纹又密、又精致的席子用了。大家争着买:“好席子,白洋淀席!”

这是美丽的家乡,这是富饶的家乡,这是名声响亮的家乡!哪怕是贫瘠的家乡,有血性的儿女都会保卫它,更何况它是美丽、富饶的呢!自己生活的土地是不能让敌人践踏的呀!这一节之所以必不可少,主要是因为,它要告诉读者,对富饶、美丽家乡的热爱是水生嫂们做出保卫家乡这个选择的最深层的原因。也因为有了这个原因,女人们的选择便显得更理性、更有英雄气概、更有价值。

原因二:向往轻松有趣的群体生活。

在她们的眼里,集体生活是新奇的,满是欢乐:

我们家里住过一些年轻的队伍,一天到晚仰着脖子,出来唱,进去唱,我们一辈子也没那么乐过……

她们看到的集体生活与渔家的日子大不相同,是唱着过的。与重复、单调的生活比,谁都喜欢新鲜的、丰富的生活,与服侍老少又受各种制约与牵绊的生活比,谁都爱自由和平等的生活。在她们眼里,集体生活就是那么的新鲜和丰富、自由和平等,何况还其乐融融,这无疑对她们具有难以抗拒的诱惑。而她们所亲见的一次战斗,也是轻而易举的就取胜:

枪声清脆,三五排枪过后,他们投出了手榴弹,冲出了荷花淀。

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

不少人质疑:哪有这么轻松的战斗!如何思玉说:“《荷花淀》浪漫情怀的抒发,使作品具有绵绵的诗意,优美的意境,还具有无限想象的艺术空间。不少的诗人、小说家经常使用这种手法。问题是《荷花淀》的主题,决定了它不可能全用这种手法以表达主旨。这是因为战争的残酷性和严峻性与浪漫情怀是不协调的。这样一来,《荷花淀》的创作,便出现了浪漫情怀和严酷环境的悖论。”④战争是残酷的,可是某些小战斗难保不就是这样轻松,否则毛泽东也就不会那么看重游击战了。在自己闭着眼也不会走错的家门口,先埋伏,再偷袭,又是采用特擅长的水战,面对的又是小股侵略者,取胜当然是囊中取物。这样的战斗,让她们强烈地感觉到,在熟悉的白洋淀,她们同样的年轻能干,她们完全能应付这样的战斗。她们说:“我今天也算看见打仗了。打仗有什么出奇,只要你不着慌,谁还不会趴在那里放枪呀!”“打沉了,我也会浮水捞东西,我管保比他们水式好,再深点我也不怕!”显然,作者这样轻松处理战斗,是有利于妇女们做出自己参战的选择的。这是因为“在决定式小说中,主要问题并不是目的问题;因此,在主体部分每个场面结束时,就不能有阻碍因素。决定式小说主体部分与实现目的的努力没有关系,主要问题在于选择”⑤。

这一理由表明她们有能力选择她们向往的新的生活方式。

原因三:活出尊严。

白洋淀的男人们是好样的。当家乡受到日本鬼子的侵扰时,他们率先成立队伍来与日本鬼子较量。可是,他们刚刚加入队伍不久,革命的经验比较缺乏,做妇女的思想工作还不顺手。除了水生,其他男人怕说服不了女人,怕被她们拖在家里出不来,不敢跟自己的女人做加入游击队后的正式告别。在他们眼里,那些妇女是温柔的、爱家的,她们身上的拖累毕竟要比男人多。他们担心女人们因爱家而影响他们爱国,他们开始瞧不起女人们了。当男人与女人在战斗过后相见时,他们没有安抚受惊的女人,倒还好像带着很大的气,对她们吆喝:“出来吧,你们!”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而女人们也明显地感觉到了男人们的轻视,心里很是委屈,颇有些失落,丢了些面子。作品写道:“坐在船头脸朝后的一个撅着嘴说:‘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见了我们爱搭理不搭理的!‘啊,好像我们给他们丢了什么人似的。”她们能赢得了男人们的尊重吗?要赢得被爱国精神唤醒的男人们的尊重,只待在家里做贤妻良母就可以了吗?她们是要面子的女人,是要强的女人,她们不能忍受丈夫的白眼(哪怕是充满爱意的)。她们说:“刚当上兵就小看我们,过二年,更把我们看得一钱不值了。谁比谁落后多少呢!”可贵的是,她们并没有去追究男人们的冷落和“鄙夷”,而是在自己身上找根源。她们感觉到自己“今天的事情不算光彩”,于是决定也要像男人们那样成立自己的抗日队伍,让男人们不再小看自己。

这一理由反映了她们平等意识的觉醒,表现她们对封建传统的性别歧视的反抗,更是对传统性别责任的一种划时代的颠覆。

原因四:抵御外侮。

日本军队开过来后,妇女们自由生活的白洋淀,却成了她们的禁地,跑得不快或稍有闪失还有丢命的危险。自己男人们的冷眼她们都不能忍,何况是日本鬼子在自己家门口的横行!她们先是允许自己的男人参军抗敌,后又肩起了男人交给的全部重担,消除男人的后顾之忧。她们对抗战的贡献可以说很了不起了,但她们仍不满足。她们说:“水生嫂,回去我们也成立队伍,不然,以后还能出门吗?”不用谁来做工作,生活就使她们自然而然萌生出抗日的愿望,拉出了女子抗日队伍。

这一理由是她们做出选择的主要目的。

以上原因,有的紧逼,有的招引,使得这些妇女不得不选择成立自己的队伍这一条路。好在这一选择既是生活所迫,形势所迫,也是她们心底的要求。白洋淀女人们由普通的家庭妇女成长为抗日战士,既感人,又可喜;既自然,又可信。

决定式小说因要表现人物的抉择,所以少不了内心斗争。而“对内心斗争的描写很少能超过八百字。多数作者能明智地避免超过它。才赋极高的作者可以把这样一场斗争表现为引人入胜的一系列感觉印象,因为这场斗争是理智方面的;而对理智来说,合情理比有趣味更富于吸引力”⑥。从以上四个原因的处理看到,它们都是“引人入胜的一系列感觉印象”,作者孙犁确实把决定式小说的关键技巧运用得非常成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说,从作品的情境到技巧的运用,《荷花淀》都可说是中国现代文学中选择型小说的典范。

揭开这个作品的情节类型之谜,作者安排材料和情节的意图就很明了了,一些始终困扰着我们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至少,以下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答案。

第一,作品的第二、三节删除与否,就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这两节不可删,是因为它表现的家乡美是使白洋淀青年女人做出选择的一个深层原因,是情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语文老师们爱分析这两节景写得美,却未深究作者的意图,了解了作品的情节类型,意图自然显现了。

第二,作品的主角是谁?现代文学资深学者林志浩先生也有些茫然:“以这篇小说来说,本来是写七个青年参军,以及参军后所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按照一般的写法,本来似乎应该以这些参军的青年为主。但作品却着重写了他们的女人。作品对于题材的这种处理,是很值得注意的。”⑦当我们了解了何为决定式小说后,答案就清楚了。作品写谁面临抉择,写谁做出抉择,谁就是主角。《荷花淀》里做出抉择的是一群面对新情况选择新人生的青年妇女,那么无疑,作品主角就是她们了。

第三,为什么对战斗的描写是轻松的?郝宇民先生肯定了作者“非战争化把握和处理”⑧,但没能让人明白为什么这么处理。现在,我们知道,原因简单得叫人不敢相信:因为这不会让那些第一次看见枪林弹雨的白洋淀青年妇女产生畏惧,而使她们有充分的自信,使她们选择成立队伍直接抗日顺理成章。

作者简介:张建辉,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副教授。

① 孙犁.关于《荷花淀》的写作[M].孙犁文集(四):理论.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610.

② 孙犁.被删小记[M].孙犁.秀露集.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1:180.

③ 徐景洲.多余的红补丁[J].名作欣赏,1992(4).

④ 何思玉.《荷花淀》的悖论[J].名作欣赏,2005(12).

⑤⑥ 约翰·盖利肖.小说写作技巧二十讲[M].梁淼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7:65-67.

⑦ 董扶其,刘刈,周锡炎等.阅读和欣赏:现代文学部分(二)[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1:37.

⑧ 郝宇民.《荷花淀》:战争小说的一曲纯美的绝唱[J].名作欣赏,1998(1).

(责任编辑:赵红玉)

猜你喜欢

荷花淀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传统问题及其当代阐释
传统文化情绪的现代书写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现代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的探索
探究“水生嫂无名现象”的普泛性
湖畔派与中国“荷花淀”派生态观之比较
语境顺应视角下的鲁迅《故乡》的翻译
《荷花淀》情节构思指瑕
试论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反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