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件

2009-11-17

人力资源管理 2009年11期
关键词:管理层财经愿景

《财经》人事大地震引发各方评论

上月,国内知名的财经媒体《财经》杂志出现了人事大地震,包括运营总经理吴传晖在内的几乎全部中层管理团队辞职,一同辞职的还有经营部门的60多人。

《财经》杂志总编胡舒立的去留也有望在近期水落石出。据内部人士透漏,胡舒立目前仍坚持留在《财经》与管理层进行谈判,但由于谈判并不顺利,胡舒立很可能会辞职。

据公司员工及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大规模辞职的起因是以总编辑胡舒立为首的《财经》员工和出版商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联办)(SEEC)在从商业策略到编辑理念等诸多方面意见失合,胡舒立与吴传晖及团队联手,希望通过引进外部投资者改善股东结构,保持原有的发展方向。

据悉,《财经》经营团队有90余人,此番离职人数比例约为70%。消息人士透露,《财经》采编团队也将在完成11月期出版的杂志后集体离职。离职比例,也占到采编总人数170余人的70%。

据消息人士透漏,经营团队之所以先期离职,主因是第四季度要进行广告发行征订等工作,《财经》管理高层去意已决,决定由经营团队率先离职,着手筹备事宜。至于采编队伍,出于职业道德的考虑,不会立刻抽身走人,还要继续坚守一段时间等到11月期杂志出版后,正式离开。

当事者言:

《财经》部人士:“人事的震荡不只是股权上的事情,整个团队运行、公司治理的理念都有矛盾。”

此次辞职高管:“我和我的团队先离开是为了做新公司的筹备工作。”

胡舒立:“每人心里有个梦,英文叫vision,中文有译作‘愿景。然后就是扎实地努力,向这个愿景靠近。愿景可能总是很远很远,我作为乐观主义者,也得不断调整,然后努力地靠近着。或许,通过今天这种努力,外人可以窥知我对未来的‘预测。所以,我只想回答:想知道我对40年后的中国有何遥想吗?请检索我今天的脚印吧。”

圈内人士评论:

业内说法:当胡舒立的团队试图通过加强专业性和完善公司治理以提升水准和声誉时,他们和管理层在编辑方针上产生了分歧。比如,胡舒立曾经力求在杂志的财务管理方面争取更多的发言权,但管理层没有同意。内部人士称,胡舒立不满王波明拿走《财经》杂志每年大部分广告收入、只留下一小部分作为杂志预算的行为。

新周刊记者:“《财经》一直是胡舒立的理想啊,但一本杂志的容纳力显然有限。不是冲突,是溢出。《财经》对胡舒立而言有天花板,那么多牛人窝在一个杂志,缩手缩脚的,庙太小了。”

某传媒人:此次大规模的人员离职事件,管理层在这方面应该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对其他的管理者应该有警示的作用。出现这种集体辞职,可能是管理层的理念、管理的方式、方法会有一些新的问题,要调整,不调整,很可能以后会出现第二批、第三批的辞职。

某传媒人:“在我看来,中国国有传媒面临的最核心问题不是改制上市的问题(那只是获得资本的一种手段),不是制播分离的问题(那只是在现有体制下为圈钱而设计的一条路径),不是做大做强的问题(那只是一个最终目标而不是问题),甚至也不是明晰思路和战略的问题(虽然这一点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体制改革和体制创新作为保证,即便明晰了战略同样将会在推进和执行的过程中举步维艰)。”

某杂志社长助理:“我对大家传言的利益之争的说法不予赞同,这不是大家理解的利益这么简单,如果是战略方向产生严重分歧,会比看重利益更严峻。媒体发展的方向和未来是管理团队的心血,就像自己的孩子。资方和管理团队立场是不一样的。商人和媒体人也是不一样的。”

业内评论家:尽管传统媒体仍非市场化最好的“试验田”,但是,至少舒立尽其所能,将一些问题充分暴露出来,给此后的总结与探讨留下了充分素材,也给此后避免类似悲剧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版本。

猜你喜欢

管理层财经愿景
一起向未来
2020年《理财》《财经审计法规选编》征订单
财经日历
财经记者的知与行
关于审计准则中管理层舞弊的思考
光明乳业管理层激励探索
愿景管理: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新理念
中小学愿景型领导的现状及改进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
新年新愿景:希望会照进每个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