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学生的话,抓住学生的心
2009-11-17郑晓馨
郑晓馨
[摘 要]: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关系。课内师生平等“对话”,课外师生心灵“对话”,纸上师生情感“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
[关键词]:师生关系 平等对话 心灵对话 情感对话
我们以往提到师生关系,便会想起“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词语,学生对老师只有敬畏。这样的师生关系只是“授”与“受”的关系,师生之间缺乏亲近的接触和亲密的交流,彼此心灵的封闭、情感的隔阂是可想而知的。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师生关系也有了新的定位。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基础之上,师生之间是“你-我”式的平等交往的关系。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热爱一位老师,连带着也热爱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亲其师而信其道”。情感有迁移的功能,学生对老师的情感,迁移到学习上,可以产生巨大的学习动机。
可是,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不少老师把这一情感教育过程简单化了,以为对学生生活上嘘寒问暖,学习上语重心长地提几点要求,就是进行了情感教育。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那怎样才能主动亲近学生呢?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加强师生间的“对话”,就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由此,加强师生间“对话”,走进学生的心灵,建立融洽、和谐、宽松的教育氛围,不仅可以加快教育进程,而且能提高教育效果。
一、课内师生平等对话
我们不难看到,过分强调知识教学的课堂中,老师不知不觉中成为仅具有“知识传递功能”的人,成为“真理”的代言人、知识的权威、课堂的主宰,而学生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知识的接收容器,“唯师是从”,成为无个性、无自己思想的复印机和打印机。这样的师生关系,是纯粹的“教”与“学”的工作关系,是缺乏理解、缺乏平等、缺乏沟通的“物”“物”关系。只有尊重、信任学生,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合作、讨论,使课堂学习成为师生心灵彼此敞开融洽对话的过程,学习才真正能成为学生主动参与、快乐活泼的自主活动。
1.师生共建“民主”的教学氛围。“对话”的双方应没有贵贱、高下、大小之分,权威的架子、命令式的语气会打消对方敞开心灵、情感交流的欲望,使“对话”中断。因此,民主、平等的氛围是“对话”进行的必要条件。要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老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以真实又真诚的态度与学生交流,消除学生的疑虑,让他们乐于和老师讲心理话。
2.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我能行”。老师不能总以成人挑剔的眼光去评判学生的劳动结果,任何的轻视和讽刺都可能让学生从此紧闭心灵之门,不再与老师真诚地交流。因此,老师应积极支持并参与学生引发的问题的讨论,满足学生被尊重的需要,用积极性的评价使学生感受到“我能行”,消除自卑,树立自信。我在课堂教学中坚持“无错原则”。正面看待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各种活动,理解他们可能出现的错误,允许、容忍学生的错误,做到“让敢于发言的学生不带着遗憾坐下”,“对每个积极参与的同学都画上满意的句号。”一次课上,学生举行“朗读大赛”。开始时,谁都不肯先上去。其中,有一个学习不是太好的学生,平时很爱朗读,积极性很高,此时不断地看我,我就邀请他先上台读。他说:“老师,我来读,如果读得不成功,你不会责怪我吧!”我说:“怎么会呢?老师很欣赏你的勇敢精神,我们是重在参与,况且我相信你一定行。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全班同学齐声说:“对”。同时,响起了热情、鼓励的掌声。那位同学在掌声中上了台,读得很投入,虽然有些地方出了差错,但也获得了较高的分数,再一次赢得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这时,我继续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并不比别人差,瞧,××同学不是成功了吗?”由于那位同学开了一个好头,接下来,便出现了同学们争先恐后,都想尽情表现自己的场面。
二、课外师生心灵对话
作为一名老师,只有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多与学生进行轻松、自然的心灵对话,才能成为学生信赖的大朋友。“心灵对话”,就是把学生当作知心朋友,态度亲切、真诚地和他们互相交心,架起一座师生间心灵的桥梁。这样的对话是润物细无声,不露教育痕迹,但又切切实实地对学生心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那么,课外怎样适宜和学生进行“心灵对话”呢?我认为有这样5种方式:(1)和学生见面时的对话;(2)课内巡视作业时的对话;(3)课余师生共同活动时的对话;(4)休息日校外偶遇时的对话;(5)利用网络和学生的对话。有时,老师可能在网上遇到学生,那和学生聊聊:“今天在家做什么啊”“今天老师上的课你听懂了没有?”等。这时,由于师生不是面对面谈话,学生就没有约束感,往往会畅所欲言。不但可以从中了解到学生家庭生活,而且还能反馈班级各方面的工作情况。
三、纸上师生情感对话
1.利用作业评语和学生对话。老师在批改作业时说上几句话,如“进步了,继续努力!”“如果你把字写端正点那该多好!”前者给予肯定的评价,使学生受到鼓舞,增强前进的动力。后者对学生委婉地进行批评,比直截了当指出效果要好得多。
2.利用周记书面对话。高年级学生,随着他们身心的发育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增多,其心理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变化之一,是他们的心理有了一定的闭锁性,言论也开始有了一些隐蔽性。再者,有些学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辞,因此思想上出现一些问题也就不容易表露出来。因此,为了使学生的观念、知识、能力、心理素质等方面健康发展,就必须设法及时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了解他们心中有什么愉快和痛苦,有什么问题和要求。利用学生写周记,进行书面交流说话也是一条较好的途径。从一篇篇学生的周记中,老师听到了学生的心声,而学生们也从老师写给他们的热情的、语重心长的话语中,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友好、尊重、理解和期望。这正是老师的爱心换来了学生进步的信心;老师的真心消除了学生的戒心;老师的热心、诚心赢得了孩子们向真、向善、向美的一颗颗纯真的心。
课内师生平等“对话”,课外师生心灵“对话”,纸上师生情感“对话”,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更是融洽师生关系,沟通师生情感的一条途径。我觉得,“对话”要轻如丝丝细雨,柔若习习春风,又好似涓涓细流滋润学生的心田。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幼小的心灵。在这里,谁有耐心和细心,谁就能取得成功。”让我们通过饱含爱心、耐心和细心的“对话”去打动学生的心弦,使校园不只是成为学习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对话”的乐园、学生精神的家园,这是我们教育追求的一种崇高境界。用一颗平等的心与学生交往,尊重学生,讲求沟通的技巧和方法,用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欣赏学生,真情互动,就能使教育在学生的心底开花、发芽,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