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新理念 实践新课程

2009-11-17邓洪涛秦贞臣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新理念新时代新课程

邓洪涛 秦贞臣

[摘 要]:时代在发展,课程也随之不断革新,我们必须学习新理念,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本文笔者通过不断学习与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就学习新理念,实践新课程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新时代 新课程 新理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作为这场变革中站在第一线的我们在不断地学习新课程,尝试着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为推进基础教育的改革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我通过不断学习与教学实践,收获甚多,现表述出来,与大家共勉。

一、紧跟新时代,学习新课程,品味学习方式的变革

沃德说过这样一句话,“平庸的老师传达知识;水平一般的老师解释知识;好的老师演示知识;伟大的老师激励学生去学习知识。”新课程强调师生互动、互教、互学。新课程理念认为学习是一项参与性活动,学生学习的方式是实践—不断实践,直到学习成为他们的第二本性为止。而无论是自主学习还是合作学习亦或是探究学习体现的正是学生亲身的体验和实践。运用苏格拉底式的教学原则向学生提问,鼓励学生讨论、对话和辩论,希望学生去思考、推理和交流,其目的是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去尝试,体验成功,品尝失败,得到提高和进步。

这种方法给学生传达的信息是,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而且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句古话说,如果你认为他们行,他们就行。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老师们确实动了一翻脑筋,可当学生“动”起来以后,新问题又出现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学生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甚至是令人始料不及的,课堂纪律难以控制,教学任务难以完成,最令人担心的是考试成绩怎么办?课改使学生思维活跃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增强了,甚至敢于向老师挑战。教师得放下架子,学会蹲下来欣赏学生,学会换位思考,有勇气承认自己有不懂的地方,愿意与学生共同探讨。因此,一节课无论怎么准备都不会尽善尽美,课堂上会发生很多事先无法预知的情况。有时教学任务没有完成,这是很正常的,但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了充分的发展就应当肯定。

二、适应新时代,走进新课程,树立“以人为本”思想

时代的发展,要求每一位教师转变教育思想,革新教育观念,适者生存,反之将会被时代的潮流所淘汰。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强调深入到学生的认知世界,通过参与学习过程,给他们深刻的体验。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它是学生成长的舞台,是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是学生品味生活的“梦想剧场”。在这里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可能有挫折、失败,也可能要花费学生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我们必须承认“天空没有留下痕迹,而我已飞过”。

有了认知过程,学习兴趣、热情、动机以及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便得到了丰富;有了亲身的体验,学习态度和责任,对个人价值、社会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就可能有了进一步发展。“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具体到学科教学,我们可以这样来评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三、走进新时代,品味新课程,改革课程观念

课程论专家张华博士提出一个概念,“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这四个因素就决定了它是独特的而且永远变化的,有多少个班级,就有多少种课程;有多少所学校,就有多少种课程。这也就要求教师的观念要从教学意识向课程意识扩展。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是否形成了新的课程观念,这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最大挑战。以往我们的教师只有教学意识,而课程意识十分淡薄。新一轮课程改革,将课程意识提到了重要位置,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即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意味着课程观的重大变革。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每个学生都带着自己的经验背景,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来到课堂进行交流,这本身就是课程建设,学生从同学身上、教师身上学到的东西远比教科书中学到的多。福建师大教授余文森认为,儿童的生活范围有多大,课程的范围就有多大。这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课程意识,课程的资源拓展到儿童生活的一切领域,儿童的一切空间。因此,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创造者和主体,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学就不只是忠实地实施进行计划、教案的过程,而更是课程建设和开发的过程。

四、跨入新时代,研究新课程,吃透新教材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开放性,比如,一个科学实验,学生可以设计出十几种形式和内容。这都是以往教学中所没有的,这对教师的挑战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并非空着脑袋进入教室,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生活中,他们已经形成了广泛而丰富的经验和背景知识,从自然现象到农家生活、社区活动,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便他们还没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这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从他们的经验出发来推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师的备课不仅要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教师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问题情境出发,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体验学习。这样的课堂学习才有的放矢。然而这种全新的编排体例和教学要求上的变化,与教师教学习惯产生强烈的冲突,矛盾日益突出。但我们却坚信有了矛盾才会有改变、有进步。

教材只是个载体,需要每一个教师去挖掘,去创造。教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是对课程的不断发展、不断丰富的过程。新课程的理念告诉我们拿到教材后,千万不能就教材“教”材,而是利用教材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对教材进行调适和重组。由于强调开放式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就提到日程,教材已不再成为唯一的课程资源了。这就要求教师学会寻找、开发、制作、整合教学资源和资料,还要学会现代信息技术。教师在执行新课程计划中,开发利用校内外的一切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

时代在发展,课程也随之不断革新,我们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我们自己应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的思想要转变,教学方式要转变,更重要的是我们应是终生的学习者,要身体力行推动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新理念新时代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新理念实干 高质量作为
现代调解的新理念与新思维
国外兴起长寿新理念
新理念下再启航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