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赏诗 别有天地

2009-11-17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徐 莹

[摘 要]:中国古典诗歌是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有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境界,古诗词教学也应该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打基础,为学生学会鉴赏方法作启蒙。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是以诗的语言品味为基础,使学生学会鉴赏诗的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

[关键词]:启蒙教材 综合解读 以诗比诗 以诗悟诗

中国古典诗歌以其生动的形象、凝练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手法、深邃的意境,在中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它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当之无愧成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最佳启蒙教材。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古诗词教学应该教些什么?怎么教?笔者认为这是大家最关心的话题。《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古诗词的教学提出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让儿童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段讲究在诵读优秀诗文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而第三学段则要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可见,小学的古诗词教学的要求提高了,内容也趋向丰富;而且一些名师所作的尝试,如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孙双金老师的“以诗比诗”,无不告诉我们小学古诗词教学已经提高到鉴赏的高度了。由此,笔者以为,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有的语文能力,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境界;就小学而言,古诗词教学也应该为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打基础,为学会鉴赏方法作启蒙。

古诗词的鉴赏有别于浅层的对诗意的疏通理解,它是作更深层的、综合的解读:从文学、美学、哲学多方面鉴赏其语言的艺术,画面的描绘,意境的深远,哲理的含蕴。古诗词的鉴赏教学是要改变只凭借注释、教师讲解去读懂内容,识记背诵诗句的教学模式,而是以诗的语言品味为基础,学会鉴赏诗的形象美、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许多古诗词鉴赏词典的鉴赏方法有两个显著的共同点:一是对诗人的解读,联系诗人的经历、际遇,写作的背境以及诗人的风格,对诗意作整体的鉴赏;二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即以诗比诗、以诗悟诗,同一诗人不同时期作品的对比,或同一题材不同诗人的对比,通过纵向、横向的对比,有助于产生对诗词所表达的情感意境、语言艺术的更深感悟。具体而言,表现在三个层面。

一、同主题的作品比较赏读

在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词中,有不少的古诗词虽然年代不同,作者不同,但表达的情感主题却是相同或相近的。例如,“思乡”这个主题,有张籍的《秋思》、孟郊的《归信吟》、李白的《静夜思》等。其中有些同主题的古诗在表情达意和举象造境上又有相似的地方,例如,同为“思乡”主题,且同时借“书信”作为思乡的载体的诗歌就有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写的是诗人独自在洛阳目睹城里秋气萧瑟无比思念家人)与岑参的《逢入京使》“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写作者戎马倥偬,路遇使者,托传口信以慰家人)以及杜甫的《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作者身陷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吉,切盼来书以慰远情)、孟郊的《归信吟》“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写出诗人思乡的肺腑之言),他们都用独特的技巧表达了思家的心情,都是以“家书”作为感情的载体;但在表达上就各有千秋,有寄深沉于浅淡者,如《秋思》;有发浓情于肺腑者,如《归信吟》;有触景生情者,如《泊船瓜洲》和《静夜思》;也有寄情于事者,如《秋思》和《归信吟》。在教学中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会随着对比的尺度和角度不断扩大而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同题材的作品比较赏读

以题材为桥梁,可以带动同题材不同主题的诗歌的研究性学习。比如,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柳宗元的《江雪》后,出示张志和的《渔歌子》,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边读诗,边比较:

师:老师把这一诗一词放在一起,你发现了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吗?

生:同是唐朝的诗人写的。

生:都是写钓鱼的。

……

师:有什么不同吗?

生:作者不同。

生:《渔歌子》是词,《江雪》是五言诗。

(师简略概括诗和词的不同点)

生:诗词中描写的景物不同。《渔歌子》表达了作者的愉悦的心情,《江雪》表达了作者孤独的寂寞的心情。

师:那么两位诗人又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怀的?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首中写景的部分。

这样比较着鉴赏,异中认同,同中辨异,让学生了解这两首诗词的共同点和区分点,为进一步鉴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人物,所刻画的情感、意境打下基础。教师还把对比学习作为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着重启迪思维,让学生自主发现、讨论、交流,从中有所感悟。可见,诗词的鉴赏教学也可以是在教师启发下,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比较之法把握诗词学习的特点,从而自己学有所悟。君亦见,以诗赏诗,事半功倍!

三、同诗人的作品延伸赏读

把同一诗人的作品置于一个平台上,由点及面延伸开去,这样做的效果在于:一可增强学生对不同语言风格的感受力,二可加深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对该作者写作风格的把握。比如,学习课内经典古诗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带动学生学习李氏其他作品。著名特级老师孙双金就曾以“走近李白”作为上课的内容,通过学习比较李白的一组近体诗《望庐山瀑布》、《夜宿山寺》和《秋浦歌》,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到“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再到“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用多说,诗歌的风格已迥然自别;而与此同时,学生在一番深入浅出、形象直观的点拨后自然将诗仙的风格(非凡的想象、极度的夸张)脱口而出。笔者由此深受启发,教授杜甫的《春望》一课时,也尝试带动学习另一篇诗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引领学生通过比较鉴赏体会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拳拳爱国之心、感悟寓情于景的奇妙写法和沉郁顿挫的独特风格,就曾收到非同一般的效果。这个层面教与学都特别考人,但以诗赏诗,其乐无穷!

综上所述,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虽说鉴赏的重点有所侧重,但任何一篇古诗词都是以语言的理解、鉴赏为基本点,尤其是对一些用词遣句精妙,语言风格独特的诗词,不仅要逐词逐句品味,还要整体鉴赏全诗语言的艺术。根据小学生的学习实情,我们主张适度鉴赏教学,这意味着要重审美情趣的激发、读诗方法的启迪,轻太具学术味的鉴赏,重学生的真实鉴赏,轻教师的自我陶醉。在这一背景之下,以诗赏诗的方式虽为“曲径”亦可“通幽处”,虽算崎岖但别有天地可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小学语文教学法.南京大学出版社.

[4]郭思乐.生本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张炳隅.文学鉴赏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