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科学教学效率
2009-11-17董开文
董开文
【摘 要】小学科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与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由于其学科知识性、实践操作能力性强,普遍存在着教师教学技术滞后、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效率谈几点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兴趣 科学 效率
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科学教学效率?笔者认为,除了适当的强化基础知识,保证学生们具有扎实的基础外,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认真研究分析学生的学习现状,了解学情。同时,要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要与学生做进一步的交流与沟通,使学生懂得学习科学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和力与向心力,以此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
一、坚持德育渗透,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德育渗透,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灵活机动地掌握。在教学中把握好时机,对学生进行恰如其分的思想教育。在具体作法上,既可以在进入新课前简单明了地点明题旨,进行扣人心弦的激发;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很自然地“注入”情感,从而激励学生刻苦学习,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如在教学《植物的根是否在喝水》《物体的滚动摩擦大于还是小于滑动摩擦》《磁铁的两极》等课程时,积极启发学生认识科学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热爱科学知识、崇尚科学、反对愚昧,就要不断地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习惯,用自己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锻炼自己,服务他人,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创造财富,为人类服务。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恰如其分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科学的教育,还可以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我在课后询问一位成绩好的同学“学习科学课,会不会影响其它课程学习?”他说:“我喜欢上科学课,它不仅教育我怎样做人,而且还使我掌握了科学知识,能调节我的学习,使我头脑清醒,精力充沛,提高记忆效果。”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科学课属于技术性课程,根据科学课的知识性、教育性、实践性、可操作性的原则,笔者认为,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美国纽约儿童博物馆墙上就有一条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抓住一个“精”字,突出一个“动”字,由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手段变为趣味性教学手段。针对基础差的学生爱动手,不爱动脑的特点,每次实践选几名学生上台表演,让学生多动手来促进动脑。例如,学生在进行电路的连接试验时,经常会出现小灯泡不亮的情况,这时老师不要急于帮助学生查找线路故障,要激励学生研究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让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来分析哪些因素会导致灯泡不亮,小学生们会饶有兴致地研究分析出很多种原因,然后,根据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对线路进行检查,找到问题所在。这种做法能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能锻炼学生们的动手能力。达到既教书又育人的目的。有位家长说:“学校现在开设的科学课,学习它,不仅不会影响孩子其它文化课,反而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三、遵循审美规律,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不论什么学科都要讲究美感,学习音乐,要讲究音韵美,节奏美,学习书法,要讲究形美。当然,科学课教学也应遵循审美规律。例如,学习给《冷水加热》《物质的变化》等,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而且要学习合理地选择操作方法,安排试验布局,设计灵活多样的论证手法。学生的作品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审美情趣和艺术表现力,是一种美的感受。在讲授《磁铁》的性质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磁铁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磁铁是由什么构成的?如何制作磁铁?磁铁能够吸哪些物品?磁铁的磁力会变化吗?磁铁磁力的变化与什么有关?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但顺应了学生的兴趣指向,思维发展水平,更是希望他们通过这样的研究进一步认识磁铁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渗透美育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这样才是真正意义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开展科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看,若长期处于小环境里,会出现许多心理障碍。学生的学习活动多是在教室单独进行的,如独立思考、独立作业等,人际交往也多是以课桌为中心的小圈子,特别是钻入书山题海后,学生活动的范围更加狭小,这对他的生理健康是不利的。而科学实践活动,可以形成新的分工合作关系,在上科学课时应该注重这方面,如在教喷水器的原理等许多科学作品需要两个人以上配合才能完成,迫使少数个性孤僻的学生寻找合作伙伴,在科学活动中形成新的人际关系。而且教育所要选择的科学实践具有多样性和教育性。多种形式的科学课给学生提供了多变的自然和人际关系,打破教室内以课桌为中心的小圈子,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表明,在小学阶段,学生不仅要学习文化知识,掌握相关的技能,同时还需要掌握现代化科学知识,技术与设计、以及技术操作方面的启蒙教育,完成初步技术操作训练,发展创造性思维。这是他们的成长和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缺少,既不利于学生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又使一批有天赋、有技术悟性的学生失去了这方面早期的教育和培养。因此可以说,小学阶段的科学教育对于学生获得基础的技术学习与实践能力,对于学生终身技术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小学科学教学是一门艺术,它充满着求知欲和激情,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科学教学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科学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于人”,笔者认为这是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效率的动力与源泉。
参考文献:
[1]李万增.在学科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尝试[J].教育科学研究,2007,(11).
[2]谢铁汉.小学科学启蒙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启示[J].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06).
[3]刘晋斌.小学科学课程实验研究[J].学科教育,2006,(06).
[4]陈曦红.关于改革和加强小学科学教育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6,(02).
[5]王刚.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