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图式理论指导大学听力教学

2009-11-17邓国杰李玉洁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09年13期
关键词:听力教学大学

邓国杰 李玉洁

[摘 要]:听力理解不是一个被动的简单接收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注意选材的真实性,还应根据不同听力任务的要求,培养学生不同的听力策略,注意激活学生的相关图式,更好的完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任务。

[关键词]:大学 图示理论 听力教学

听、说、读、写是学习和运用语言必备的四项基本技能,是学生进行交际的重要形式,是他们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基础和手段。但从学生反映出的实际语言技能来看,明显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根据一份对大学生“初入大学的听力、会话、阅读、写作和翻译等五种技能中最不适应的技能”的调查统计显示,被调查的617名大学生对大学听力课不适应的百分比为75.94%,是问题最集中的一点。从目前情况看,学生反映出的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明显表现出不均衡的特点。这就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值得反思的问题,我们在英语的教学上是否存在着失重、偏枯的问题。

听的过程被看作是听者积极构建意义的过程。具体说,就是听者利用已有的情景和语篇知识,通过预测、监控和评价积极地理解语篇的过程。图式理论通过帮助听者积极构建一般性的图式来达到提高听力教学的效果。

图式( schema)是表征人类一般知识的一种心理结构,是读者先前获得的有助于理解的抽象的知识框架,最早由德国哲学家康德(Kant)于1781年提出的。他认为“新的信息、新的概念、新的思想只有与个人已有的知识建立了联系才具有意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工智能专家D. E Rumelhart吸取人工智能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把图式的概念发展成为完整的图式理论( schema theory) 。他提出理解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这两种模式相互作用和同时加工文字信息的过程。根据这一理论,听力理解首先是输入一定的信息,然后在记忆中寻找这些信息的图式,当足以说明这些信息的图式被找到后,就产生了理解。可见,读者理解一篇语言材料的过程就是“激活或建构合适图式并填充新信息的过程”,就是读者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图式理论认为,过去的经验会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框架,这种框架有利于人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如果听到的信息能够激活人们头脑中已有的图式,那么信息的解码速度将大大加快。在当今课堂教学改革浪潮下,图式理论可以用以下三种方式与听力教学紧密结合,为课堂教学提供有意义的指导。

首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词汇语法知识进行听前教学(pre-listening)。讲解生词前,教师可先通过导入的方式帮助学生利用已知的词汇语法规则得出新词含义,也可通过关键词的语意信息给学生提供理解词汇含义的具体语境,激活学生头脑中相关的语言图式。

其次,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监控听前预测、调整理解过程,记录相关词汇,把握材料内容。听后训练时,再将这些“核心词汇”作为线索,对所听内容进行评估,增强对于材料范畴内“核心成员”的认识,强化相关图式,为日后相关内容的理解奠定基础。

修辞图式(rhetorical schema)是指读者对文章体裁、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英汉语言社团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也造就了语篇结构上的差异。“仅就宏观语篇结构而言,叙述语体、辩论语体和科技语体语篇结构各不相同。”如果学生能够熟悉不同语篇模式的框架结构,在处理各种听力场景时,就会很容易地做出预判断,并合理地导入到相关场景,紧跟听话人思维,积极进行监控、验证,高效处理各种信息,获得更好的听力效果。

内容图式(content schema)是指读者对材料所讨论主题(内容范畴)的了解程度。熟悉听力语篇话题对在校的中国英语本科生的听力理解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在听前、听中、听后各阶段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激活、建立和巩固相关图式,了解相关主题。

利用练习所附问题帮助学生激活相关内容图式。听力练习中的问题是在科学的测试理论指导下,针对听力材料所提出的,必定包含材料的理解所需的线索。因而,播放听力材料前,教师有必要让学生先通读所附问题。通过这些问题,学生可以获得材料涉及的人物或事件的大概,并将其与头脑中已有的经验结合提出假设,辅助听力练习。让学生有选择地分配注意力,有目标地记,从而减轻记忆负担,提高思维速率,改善听力练习效果。

通过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激活相关内容图式。如果学生在对要听的内容一无所知情况下接受听力任务,不仅不利于调动听者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也不利于发挥已有知识对理解的积极作用,造成学生听力训练中的沉重负担。因而,教师有必要通过诱导的方式就要听的内容提出相关问题,帮助学生激活已有图式,激发学习兴趣,更好的完成听力任务。

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帮助学生建立相关内容图式。内容图式缺乏造成的听力理解困难可归结为以下情况:(1)相关历史、地理、文化、风俗等文化图式的缺失。(2)相关专业词汇或知识缺失。针对此情况,一方面,教师可在听前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地图、表格、甚至汉外对比等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内容图式。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资源获取信息。鼓励学生在关注世界局势,广泛收集关于国家、机构、前沿领域专有名词的同时,建立声音和内容的联系。类似内容图式的建立会使学生在关于热点话题的听力练习中游刃有余。

听力理解不是一个被动的简单接收过程,而是一个复杂的互动过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注意选材的真实性,还应根据不同听力任务的要求,培养学生不同的听力策略,注意激活学生的相关图式,更好的完成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任务。

猜你喜欢

听力教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
英语影视欣赏在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听力训练的加强措施
提高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策略研究
浅论对外汉语听力课教学热身环节中中文歌曲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