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辅文功能分析

2009-11-17李智新

活力 2009年13期
关键词:说明性标志性图书

李智新

在图书编辑工作之中,通常将图书正文之外的文字内容称之为辅文。辅文具有篇幅小、种类多、体裁灵活多变的特点。因此辅文的设定和编排需要根据图书的具体内容性质和读者实际需求来确定。合理选择和配置图书辅文,是图书编辑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各类图书辅文适用功能及意义,略作分析。

一、标志性图书辅文功能

按照相应的国家技术标准和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图书标志性辅文信息内容包括书名(含丛套书名称)、作者名(含编译者名称)、出版者名称和书号、条码、定价以及相关方面的版权信息等内容。标志性辅文是每一本图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图书合法诞生、流通的身份标志。因此,在图书编辑工作当中,要严肃认真、反复细心地检查标志性辅文信息内容,绝不允许有任何差错出现。在实际工作当中,图书编辑要同作者一起精心拟定、推敲书名,精心设计、编排标志性辅文信息的外在组合形势、位置顺序。因为标志性信息均为读者最为关心的信息,也是构成读者对图书的第一印象的主要内容。它可以回答读者心目中三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写什么的书,谁写的书,哪里出版的书。通常这将是决定读者是否购买并阅读的关键性因素。如果在图书上的标志性辅文信息内容中出现错误,读者是一定会对这本书全书的内容质量产生质疑的,其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

二、工具性辅文功能

工具性辅文主要是指目录、索引、词条等帮助读者查询、检索的工具性内容和注释、参考文献、相关附录等一些解释、说明、补充信息内容。

在现今出版的大多数图书当中,除纯文学作品小说以外,几乎所有门类的图书都列有目录。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录可以帮助读者快速查阅相关内容章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读者通过目录来了解整本图书内容的主体框架。因此,目录内容——各级标题的拟定和设置,就极为重要,它是向读者传递图书精华浓缩内容的窗口,是编辑工作当中不应忽略的重要细节工作。

索引、词条多用于语言类辞书和其他门类的实用工具书,是读者查阅时所必须的检索工具,没有索引的工具书是无法使用和信赖的。所以,编索引、抽词条,是编辑出版工具书时必须要认真做好的工作。一些经典性学术著作也常会配有人名索引、地名引索、名词索引、译名索引等内容,这些索引内容对方便读者学习、研究、阅读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注释一般用来标注引文出处或填加作者、译者、编者的个别补充性说明解释文字。参考文献是在全书正文内容结束之后或每部分内容结束之后列出文中曾经参考、引用资料的名单,以便读者证实、检索相关论点的理论依据来源。对于专业性的学术著作来说,注释和参考文献都应该是必不可少的。引用借鉴别人的观点又不加以注明,是不符合学术创作规范的,也不符合著作权法的约定。因此,在编辑出版学术类著作书稿时,要对作者强调注意这两项辅文内容的编写及准确性的重要。

附录是与图书正文相关而不宜编入正文的文字内容。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就收取了《我国历代纪元表》《计量单位表》《汉字偏旁名称表》《汉语拼音方案》《元素周期表》《中国地图》六篇附录,这些内容都是读者日常经常需要查证和使用的信息,但又不能编入词典正文,于是便编入附录。附录的设置可以为读者工作和学习带来积极有效的帮助。

三、宣传、介绍性辅文功能

宣传、介绍性辅文主要包括封面宣传语、内容简介(也称为“内容提要)、作者简介三项内容,由作者提供原始材料,由图书编辑提炼、编写。

封面宣传语的作用相当于画龙点睛,它要求出版者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出一本图书的内容特色、主旨所在。虽然通常只是短短的一两句话或几个字,但却往往有着极其深刻的寓义和内涵,从中可以看到出版者独到的创意和匠心。好的封面宣传语,对图书销售会产生直接的推动而又不增加任何物质上的成本,对于大众类市场图书,是不应该忽略其封面宣传语的设置的。

图书简介、作者简介在指导读者阅读、购买方面同样具有重要作用。一本图书,如果有了简洁明确的内容简介、作者简介,读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以及以往的阅读经验,迅速判断出是否需要购买和阅读。从读者需求角度来分析,这两种辅文实际上是十分有必要设置的,尤其是初版问世的新书。除此之外,图书内容简介和作者简介还是图书征订单上最常见的两项内容。笔者曾经细心地收集了2007—2009年三年间全国主要出版社的全部新书征订目录,其中占篇幅最大的、最为主要的信息就是图书内容简介和作者简介。这说明,在图书实际销售(征订)过程中,很多时候,书店、读者就是根据这两项内容来决定购买的。因此,图书简介、作者简介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最好不要省略,而且要用心编辑,以保证信息的准确、真实。

四、说明性辅文功能

序、跋,前言、后记,出版前言、出版后记(也称为编后记)等内容通常被定义为说明性辅文。上述前四种说明性辅文基本上由作者提供,编辑根据整本图书内容情况决定取舍;后两种辅文由编辑从出版社角度出发,根据内容需要编写。序与前言的内容和要素基本相同,但是在传统上,序多为他序(即请作者之外的学者撰写)为好,兼有说明、评论和推介的功能;前言多为作者自己执笔,交代有关作品的某些需要介绍、说明、强调的情况。跋和后记是放在全书最后的说明性文字,通常在整本图书彻底完稿后用来补充序与前言中未说明的情况,或向在图书写作出版过程中给予帮助的相关人士致谢,正常情况下由作者本人最后完成。

说明性辅文主要用来交代图书的创作背景、意义、出版原因以及作者需要表达的与图书内容有关的某些感情和特殊事情的缘由。说明性辅文的配置与图书种类所属有直接关系。一般社科学术类著作,因其创作耗时长久,意义影响深远,在正式出版时,作者都要附上序(或前言)、后记等文章,对创作大体情况、过程等略作补充说明,以便辅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容,并且,对于后人相关方面的学术史意义上的研究也会有一定的参考积累价值。如若有大型丛套书整体推出,一般情况下出版单位设置统一的出版前言(或后记)是十分必要的,主要用来向读者强调、说明图书的出版目的、价值、体例、读者对象等相关内容。

五、图书辅文的合理配置利用意义

图书辅文的合理配置、利用是完善、丰富图书使用功能和内容意义的重要途径。因此,图书编辑在每一本书的具体编辑工作当中,都要根据图书的种类属性、内容特征、读者对象等关键性因素,合理配置相应的辅文内容,并认真做好编校、创新工作,充分利用辅文的编排得当、创意独特来体现作品在出版过程中的整体升华价值,从而赢得作者和读者长久的信赖和尊重。□ (编辑/丹桔)

猜你喜欢

说明性标志性图书
标志新姿
“熊出没,注意”的由来
多重关联落实说明性文章教学
说明性讲述在大班建构游戏分享环节的运用
以“三个维度”说明性文本的阅读价值
庆祝时刻
班里有个图书角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伊朗遭“标志性攻击”震动中东
论商标的合理使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