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合地方 贴心服务
2009-11-16吴潇芳
吴潇芳
县级广播电台的特点是“小”,但小有小的好处。县级台覆盖的是一县之地,面对的是一县之民,相对中央台、省台的高基调、大视野,县级台对于当地听众来说更为亲切、更为实际。倘能牢牢立足本地,狠抓“贴合地方,贴心服务”,县级台依旧可以“螺蛳壳里做道场”,自有一番天地。
政务公开化。在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平台方面,县级广播电台可发挥灵活性强、互动性强的特点,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心声,代表群众和相关政府机构沟通;或者是在重大政策下达执行时,邀请相关领导、工作人员走进直播室,做访谈、接听热线电话,解疑释惑。张家港电台于2005年开设了直播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开通热线电话及短信平台,由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人走进直播室介绍本单位基本职能和政风行风建设情况、接听市民电话、解答市民咨询、听取群众呼声、解决具体问题。仅2007年一年,共有公安局、交通局、民政局、教育局等46个职能部门和行业单位的相关负责人先后走进直播室,与市民在电波中“零距离”交流,答复、受理市民的咨询和投诉,总计受理咨询或投诉823个。
政风行风热线是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力举措,通过交流,群众抱怨政府工作不力、政府工作人员抱怨群众不理解的现象大大减少。县级电台作为政务公开化、透明化的助推力,可为当地政通人和做出应有的贡献。
信息集中化。新时期的农村,群众对信息的需求量呈爆炸式增加、全方位需求的状态,例如政府发布的大政方针、农业科技、天气情况、商务贸易、就业务工信息等,而群众消费能力的提高、消费欲望的增强,也意味着他们对娱乐、购物方面的需求增强,这都需要媒体提供信息。面对这种持续扩大的刚性需求,县级广播电台大有发展空间。
以最需要因地制宜的农业为例,在由小农经济向集成化农业发展转化的过程中,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高、机械化比例高、产量高、外销比例高,相应地衍生出相当多的信息需求,例如农业科技信息、农业机械交易租赁信息、国内外农产品贸易信息等等。由于农业生产受当地的土壤、气候等条件限制,农民对农业科技人员的需求相当大。但仅靠农业科技人员跑田头,一家一户指点技术,不仅人力成本、时间成本过高,也不能满足广大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如果在广播电台开辟讲座,利用广播互动性强的特点,采用热线电话答疑解惑,贴身服务广大农民,是非常可取的。张家港电台一直比较重视对农宣传,2000年就开设了一档直播节目《走进乡村》。这是一档在当地有广泛影响的农村节目。节目主要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突出知心朋友和纽带、桥梁的作用,以话筒为媒,做乡村的发现者,播发新时代的新人新事。
娱乐本土化。新农村交通的发展,人均拥有汽车数量的增加,改变了过去农村广播听众以有线收听为主的局面,通过车载广播收听的流动人口大大增加。县级广播电台针对这样的情况,可作内容调整,增加交通道路、流行音乐的比重。另外,对拥有地方特色戏曲的地区,可开设戏曲文艺栏目,既可做到娱乐本土化,又可大力发展当地戏曲文艺,保护中国文化遗产。近年来,张家港电台一直注重加强地方文艺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005年,张家港市率先亮出“长江文化”品牌,与长江流域各省市区携手联动,开创性地举办“长江文化艺术展示周”活动。张家港电台也抓住这一发展繁荣地方文艺的契机,精心策划、采访、制作了一大批反映地方文化特色的广播节目,反映“河阳山歌”的众多节目便是其中之一。“河阳山歌”是张家港地区的文化瑰宝之一,已成功列入了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张家港电台加强“河阳山歌”的宣传,深挖这一文化遗产的内涵,多角度报道这一文化传承,广播剧《河阳魂》、文艺专题《河阳情》、文艺赏析《斫竹歌》等节目获得了听众的广泛好评。
不可否认,在强势媒体逐步扩大其收听空间的同时,县级广播电台的生存发展空间受到了一定的挤压。但县级广播从业人员如果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集思广益,将县级台的特点和新农村时期的农村特点结合起来,就能开辟一条有当地特色的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张家港人民广播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