嘤其鸣矣求友声:与苏联建交
2009-11-16
1949年10月2日,北京时间九点多钟,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的电报送到了周恩来面前。电文宣布苏联政府承认新中国,并断绝同国民党反动政权的关系,这无疑是对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的有力支持。
按照中共中央早已确定的“一边倒”战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立即建立同苏联的外交关系。10月3日,周恩来亲自起草了给苏联政府的复电。中苏宣布建交的当天,苏联政府便任命其老资格的外交官罗申为驻华大使,他因此成为新中国接受的第一位外国使节。中国政府亦随即宣布,任命外交部副部长王稼祥为中国首任驻苏大使。
与此同时,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以新华社记者身份常驻莫斯科的戈宝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苏联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命令他即刻开始中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建馆工作。苏联方面则任命其原驻北平总领事馆总领事齐赫文斯基为苏联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参赞兼临时代办。
10月7日,戈宝权前往苏联外交部拜会了葛罗米柯副外长,随后,在苏联外交部官员的陪同下,戈宝权前往位于莫斯科克鲁泡特金巷13号的原国民政府驻苏联使馆——一幢苏联当年赠送给孙中山先生的别墅式建筑。戈宝权到达“使馆”后,表示从即刻起,宣布遵照周恩来外长的命令接收“大使馆”。
10月10日,罗申的到来享受了超高规格的礼遇。政务院总理兼外长周恩来亲自到站台迎接,在他身边有北京市市长聂荣臻、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王炳南,副主任兼交际处处长阎宝航,以及董必武、沈钧儒、廖承志等新中国党政领导和民主人士。
罗申之所以这么快到北京,是因为苏联方面从英国驻莫斯科大使那里听到英国政府有可能迅速承认新中国的消息。前英国大使馆一直有人留在北京,苏联人担心,如果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他们“近水楼台”,可以很快委任大使。为了能成为第一个向新中国呈递国书的人,罗申在中苏建交第二天就启程来华了。
由于罗申已经到任,中央决定中国驻苏大使王稼祥也要尽快到任。王稼祥此行非常仓促,以至于来不及办理护照。经同苏方协商,最后决定由我外交部出具一个证明书,证明王稼祥一行的外交身份,由苏方通知其各个相关口岸和检查站给予通行便利,这在外交史上也是比较罕见的。
10月31日清晨。列车驶入莫斯科。苏联副外长葛罗米柯、莫斯科市苏维埃主席渡波夫、莫斯科军区司令阿尔杰米耶夫上将、莫斯科卫戍区司令辛尼格夫中将等苏联党政军官员,以及朝鲜、蒙古、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的驻苏使节,还有中国大使馆代办戈宝权在站台上迎接。苏方的礼宾规格相比中国欢迎罗申的规格,多少还是低一些,但苏方安排欢迎的隆重程度还是令不少到场的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十分羡慕。
车站的欢迎仪式结束后,王稼祥在苏联外交部礼宾官的陪同下乘车前往中国驻苏大使馆。王大使下车后顾不上体息,立即主持了升国旗仪式。这旗帜向世界表明,新中国已经走上国际舞台。11月3日,王稼祥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签署、周恩来外长副署的国书呈递给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什维尔尼克。从这一刻起,新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开始正式履行他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