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引领的“软管理”建设探索

2009-11-13郭金明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9期
关键词:陈家学区小学教师

郭金明

这种“软管理”应该有效地把自由的专业引领变为统筹的专业引领,个体的专业引领变为同伴互助的专业引领;让学校从被动地执行新课改到主动开展校本教研、有自创性地实践新课改;让學区内学校松散、无计划的专业联系发展为有组织、有规划的共同成长。

我们的探索刚刚起步,未来的路充满挑战与期待……

一次问卷调查引发的思考

2005年,我们对沙坪坝区(以下简称沙区)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关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发现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五大制约因素: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收入低,经济困难,培训费用高;参加学习、培训的机会少:校本培训的组织方式不够科学;学校图书资料、网络设备建设滞后。

诚然,这些制度因素中硬件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们更感兴趣的是隐蔽于其中的软件问题,特别是关于专业引领如何促使教师成长的问题。毕竟像硬件这样的外因必须经过内因才能真正改变农村教育的困难现状。

2004年沙区进修学院承担了重庆市教育学会重点课题“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研究”。专业引领更多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联动,这是教育资源中最具软性和活力的因素,也正因为此,单兵作战容易而群体联动不易,囿于个体容易走向开放不易。那么。为什么不着力探索一种管理能有效地促进农村教师在更丰富的资源互动中共同成长。这次调查让我们对这种“软管理”的建设产生了更大热情和更多动力。

“软管理”的五句话理念

1.“改造我们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调查发现,教师一般认为最有效的学习组织形式是“教师之间相互研讨”,最无效的是“领导讲,大家听”。农村小学教师要获得专业发展,首先就是要学会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2.“让老师们找到组织”——加强教研组建设。努力使教研组成为富有凝聚力、开放、民主、充满生机的研修一体化的组织。让每位老师在教研组活动中找到家的感觉。

3.“每件事都有一百种做法”——促进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应该多种多样。比如:通过校本课程开发,通过课题研究。通过中心校带村点校,通过办校刊校报……学校要从分析自身实际人手,选定几条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深入地探索下去,必然会取得成效。

4.“虚实相生”——让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5.“办法总比困难多”——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自强不息的心理状态。一切“等、靠、要”的思想都只会阻碍发展的脚步。

“软管理”三方面实施通道

围绕上述理念,沙区进修学院、农村学校进行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其中陈家桥学区各校在行动中锻造出自己专业成长的造血功能,既是课题组与学校共建的成果反映,也反过来为我们进一步的探索提供了很好的启示。

1.学习管理:从“诲人不倦”到“学而不厌”

在2005年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小学教师看得最多的书除了教材就是教师用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荀子曰:“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于是,学校把学习型组织建设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来抓,从“订、购、定、推”入手,引导和保证教师的学习。陈家桥小学每学期补助教师购买书刊的经费50元:大学城二小组织教师每学月读一本教育教学丛书,写出读书心得,并在教研活动时间里交流;西永小学每周四下午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读书交流活动,期末举行读书笔记展评,并根据评比结果给老师发奖金。走进陈家桥学区每一所小学的教师办公室,都能看到墙壁上依序斜挂着各式各样的教育教学刊物,供老师们在备课、批改作业的间隙随手取下阅览。读书逐渐成为该学区各小学教师们的职业生活习惯。

2.教研管理:从“一课多研”到“教师小课题研究”“教而不言则浅”。一所中心校带两个村小的西永小学于2004年提出了“一课多研”课堂教学研究的构想,试图将课堂教学问题的解决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机整合起来。后来他们又发现,“一课多研”虽然架起了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但是教师所面临的问题既有共性问题,更有不少个性问题。于是,学校提出了“教师小课题研究”的新思路,旨在引领教师敢于暴露问题,敏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反思问题、交流问题,最后达到解决问题,在这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促使教师专业发展。

在陈家桥学区,“教师小课题研究”蔚然成风,如:玉屏小学的“农村学校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行动研究”,陈家桥小学的“小学低段识字教学兴趣培养及教学途径研究”,大学城二小的“博客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土主小学的“村小自主教研机制研究”。“教而研之”激活了校内教师自身潜藏的巨大教育资源挖掘力量,引领教师进入高品质的专业成长平台。

3.教学管理:从“单打独斗”到“同伴互助”

正如日本学者佐藤学所言,“要改变一所学校,需要不断开展校内教研活动,让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进行相互评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教师具备开放与接纳、民主与平等、“和而不同”的理念。陈家桥学区各小学,通过建立一种引导、促进的教学管理机制,使得老师们将自己教室的大门向学校管理人员——向同年级的老师——向其他年级、其他学科的老师——向校外的同行进行开放,与此同时也鼓励教师走进校内校外“他者”的课堂。几年来,从“中心校带村点校”发展到“两校联合”“三校联合”“五校联合”乃至基于网络的“全区大联合”和跨省市的“无障碍大沟通”,老师们发现。其实自己并不孤独,在追寻教育梦想的路上,有着无数的同行者。只要愿意举起手中小小的火把去照亮他人,便会迎来一片光明。他们通过多维立体的互动,在相互的倾诉与聆听、观察与品味、探询与应答之中,心灵逐渐开放大度、丰富细腻起来,个人的“一己之力”成长为众人的共向合力,教师教育资源在彼此开放之中得到了整合与放大。

(作者单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研究”课题主持人)

猜你喜欢

陈家学区小学教师
PbI2/Pb5S2I6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Porous AlN films grown on C-face SiC by hydride vapor phase epitaxy
学区房就是一面照妖镜
沙河市二十冶第二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枣强县第一小学教师书画作品
平凡教学三十载——一名小学教师的自述
我的家乡最美之贺州
陈家谷古战场考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