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将学生体质纳入学校评价体系 等
2009-11-13
据《中国教育报》记者宋全政报道,日前,山东出台普通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指导意见,旨在扭转单纯依据学生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为主要标准评价、奖惩学校的现象,促进学校健康发展。
指导意见提出,办学条件占20%权重,师资队伍占20%权重,课程实施占25%权重,教育教学效果占30%权重,办学特色占5%权重。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从权重看,课程实施和教育教学效果分量较重,其目的就是引导学校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坚持学生全面发展。
在评价内容中,山东把育人质量作为评价重点。普通高中重点考查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合格率和优秀率,初级中学重点考查学生学业考试的合格率、优秀率及巩固率,小学重点考查学生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权重将不低于教育教学效果分值的40%。
山东还把学生体质纳入办学水平评价中,以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及格率、良好率、优秀率,学生近视新发病率等为重点,突出对中小学生运动与健康的评价,权重不低于教育教学效果分值的30%。同时,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参与学校经常性的艺术、科技、文学社团等情况也列入评价内容,权重不低于教育教学效果分值的20%。(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19日)■
福建师范大学教师、博士刘冬岩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文章说,一直以来,我们的教学强调学生的读、写、算,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语言逻辑表达,另一种与语言思维不同的思维方式——视觉思维却受到了忽视。由于视觉思维具有直接、形象、丰富的特点,有时候它能传递文字所无法言说的信息。教学中应创设学生视觉化的学习环境,并鼓励学生运用视觉思维进行视觉表达。这样可以丰富学生获取、表达教学信息的方式,发展他们的视觉思维及空间推理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丰富学生的视觉信息源,注意建设一个视觉化的教学环境,通过丰富视觉信息为学生营造一个赏心悦目的周边环境。除了环境,学习材料的呈现也可以视觉化。另外,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借助色彩、形状等工具运用视觉化方法来组织自己的思路;鼓励学生进行开放的想象,创造自己的“心灵电影”,尽量把学习材料变成日常熟悉的图像、活动场景或属于自己的视觉符号;鼓励学生运用视觉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信息的理解。(摘自《中国教育报》2009年5月22日)■
据新华网记者曹霁阳报道,自从学校上了机器人课,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小学五(8)班徐泽宇就许下一个心愿:自己拼装一个能帮妈妈做家务的机器人。目前,他已经学会了简单的电脑编程,离愿望实现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4年前,哈尔滨的41所中小学尝试开设机器人课程,在全国率先把这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课程列为全市两千多所中小学的必修课,目前550所学校已经上起了实践课。
在哈尔滨市阿城区胜利小学,一些学生还可以报名参加学校的机器人课外活动小组。在专职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大胆地想,大胆地做,他们制作了舞蹈机器人、足球机器人、交警机器人。他们还发明了智能公交投币机,它获得了2008第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机器人工程设计项目的金奖。
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文化小学,表演皮影的艺人被学生们制作的机器人所取代。学校请来民间艺人,教学生学习皮影制作和表演的原理。学生们再进行程序设计,反复实验、修改,终于让栩栩如生的皮影人物在机器人的操纵下自如地表演。(摘自新华网2009年5月10日)■
据邢宇皓在《光明日报》撰文介绍,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泉根在“2009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讨会”上发言说:“什么年龄段的孩子看什么书,这是儿童阅读推广的一条黄金定律。儿童阅读的首要之义是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爱上图书、爱上阅读。脱离了孩子年龄特征的儿童读物,孩子们看不懂,也没兴趣,反而会让他们对阅读产生害怕甚至是厌烦的情绪。”
在儿童文学中,人物形象大多是类型化的。例如,“小红帽”是幼稚单纯的,狼外婆是凶狠狡诈的;狗熊代表愚笨、憨厚,狮子代表勇猛、狂妄,等等。这种类型化的形象是符合儿童阅读心理的。王泉根说:“同一类型形象之间的区别,通常只在于称谓、地位、习惯语和习惯动作等,看不见特定环境中特定行为心理机制的具体描写。有些家长据此认为这样的阅读太浅,硬要孩子们阅读一些脱离了他们认知能力的经典作品,殊不知,这样反而欲速不达。”
王泉根指出,要相信孩子是会长大的,现在他们喜欢看“小王子”“马小跳”,那就让他去看好了,过了这个年龄段,他就会去看《麦田里的守望者》《青铜葵花》,以后还会去读鲁迅、莎士比亚——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强迫不得。(摘自《光明日报》2009年4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