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让常态课异彩纷呈
2009-11-13费丹程燕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09年9期
费 丹 程 燕
片断一:我该往何处飞
我们处于什么方向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正向什么方向移动。
——霍姆兹
2006年的秋天,学校和其他三所兄弟小学决定举办一次“四校联合”校本教研活动,研究的主题是“如何引导孩子读书”。我当时正教三年级语文,又是中段语文教研组的组长,学校安排了五位老师和我一起组成了合作小组,我们选定了課文《盘古开天地》,准备以该篇课文为例子,探究引导学生读书的有效方法。
我学习了名师李吉林老师的“情境境教学”,王崧舟老师的“诗意教学”,于永正老朴素而富有内涵的语文教学艺术等。我沉浸在他们精湛的课堂里,借鉴了很多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决定在这次研究课中大胆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加以创新。我认真钻研文本,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不知熬了多少个夜晚,《盘古开天地》的教学设计终于写出来了。
片断二:我错了吗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论语·学而》
我按照自己的设计完成了第一次试讲。当时我沾沾自喜,感觉良好,自以为教学设计很有创意,满以为会得到教研组同伴们的赞扬。但是,在课后的研讨中,语文教研组的同伴毫不客气地指出我的设计思路虽然有可取之处,但不符合本节课的特点,对文本的解读还不够。这个说:“我认为在如何引导学生读书方面体现不充分”,那个说:“这堂课语文味儿还不够浓郁”……大家的评价犹如当头一棒,我的心情低落到了谷底!难道我的新思路真的如此糟糕?
夜深人静时,我渐渐冷静了下来。我开始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虽然观看了许多优秀课例,但是还没有完全内化成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教学实际与预设出现较大落差。同伴的意见激活了我的思路,让我对文本有了从不同的侧面的深入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