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教学只是低年级的事吗?
2009-11-12叶赛红
叶赛红
在本学期的学校公开课展示中,我上了人教版第七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课堂中,我所极力体现的“扎扎实实教词语”的教学理念,成为本节课争议的一大焦点,这引发了我对中高年级词语教学的一些思考。
一、片段呈现
出示词语:
沈阳 东北 租界
洋人 巡警 妇女
得意扬扬 训斥 耀武扬威
衣衫褴褛 哭诉 轧死
师:请第一组的同学开火车读词语,要求读正确,读响亮。(生读)
师:读得真好,再请同学们齐读一遍,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生齐读)
生:我发现这4组词都是分类出示的。
生:我发现第一行是写地名的,第二行是写人物的,第三、四行是写人物状态的。
师:分类记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你们以后学词语也可以尝试运用。
师:请第一组同学读第一行词语,给它们排排序,说说故事发生的地点。(生答略)
师:谁能用课文中的词语或句子说说租界是怎么样的?
生:租界和别的地方不一样,这里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生:贫穷的中国土地上却有一处繁华之地,这就是租界。
生:租界里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中国人可以去那儿吗?
生:中国人不能去租界,惹出麻烦是没处说理去的。
师:(指着图片)确切地说,“租界”是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我国把土地租给他们做进一步侵略我国的根据地。表面看来是租,实际上是霸占。
师:读了课文,你们肯定对文中3个人物有了初步的印象,请大家用屏幕上的一些词或自己积累的词来形容妇女、巡警和洋人。
生:可怜的妇女、衣衫褴褛的妇女、悲痛欲绝的妇女……
生:得意扬扬的洋人、威风凛凛的洋人、仗势欺人的洋人,耀武扬威的巡警、丧失骨气的巡警、欺软怕硬的走狗……
师:同学们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体会得真深刻啊。老师要请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来对比读第三、第四行描写洋人、巡警、妇女的词语。(两位学生带着感情读)
师:你们评价一下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的语气不同。
生:我觉得男生应把巡警、洋人读得更威风霸道,女同学的声音应压低一点,带着同情的语气读出妇女的悲伤。
师:再请男、女同学有感情地读这两行词语。(生更加有感情地读)
师:读着这几个词,我们仿佛看到了沈阳租界发生的那一幕惨剧。请同学们用上其中的几个词写一写,在沈阳租界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生:一位中国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妇女在哭诉,洋人却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中国巡警不但不帮这名妇女,还把她训斥了一番。
师:这就是12岁的周恩来在沈阳看到的令人心酸的一幕,令人痛苦的一幕。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八自然段,细细品味,哪个情景深深地刺痛了少年周恩来的心,同时也刺痛了你的心?
二、观点交锋
上完这一课,语文教研组的教师对本节课作出了评析。出乎意料的是,教师们关注的焦点都集中在词语教学上,并提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观点一]这堂课教师的词语教学设计得独具匠心而且扎实有效,具有浓浓的语文味。
1.分类学词,渗透学法
词语分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微型词汇场,渗透学法,提高教学效率。本课中,教师先让学生发现这四行词语中隐藏着的共性的东西,然后通过小结“分类记忆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你们以后也可以尝试运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词语的习惯,指导学法。
2.词文结合,积淀情感
本篇课文的时代背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比较远,学生理解文本有一定的难度。教师通过提炼关键词语,通过运用词文结合的词语教学方法,让学生读出了文本描述的画面,为文本做了多次的情感积淀,帮助学生突破了理解课文的瓶颈。
3.以词串文,整体感悟
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中高年段阅读教学的重要目标。将这一能力的培养与词语教学紧密联系,既化解了难度,又赋予了词语教学更多的内涵,真是一举多得。
总之,在本课的词语教学中,词与文、词与情紧密结合是最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这也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观点二]这堂课教师的词语教学设计虽然独具匠心,一改常态,但不是那么必要。
1.少花时间 会读就行
本节课在词语教学上花的时间太多了,是否有必要?因为中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识字理解能力,课堂上只需花几分钟时间,抽查学生会读会认就可以了。
2.词语理解 在于自悟
教学时,教师把词语与文本融会贯通,在理解词语的同时,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但这样的教学在中高段显得太“细致”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在学习文本时自读自悟。
3.感情朗读 结合语境
有教师认为,创设“两类人物对立状态的词语理解与感情朗读”这一环节,没有什么必要。其一,不是所有的词语都带有感情色彩。其二,词语的朗读、理解要结合语境,脱离了句子、段落,学生是很难读出单个词语所附有的感情色彩的,还不如多花些时间品读重点句段更有实效。
评课当中,这两种观点鲜明对立。一种认为中高年级仍应扎扎实实地进行词语教学,并精心预设,为后面学习文本打下扎实的基础。另一种认为中高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自学能力,应淡化词语教学,会读会认就行了。
三、自我反思
虽然本课的词语教学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导致重点段教学时间紧张,匆匆而过,但一次大胆的教学尝试能触发思想的激烈碰撞就是有价值的尝试。怎样扬长避短,留下精华,去除糟粕呢?我觉得“感情朗读,结合语境”这一观点颇有道理,创设“两类人物对立状态的词语理解与感情朗读”这一环节可以精简或删去。将这些关键词语放在重点句段教学中来品读会更有实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对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有了更深入的思考,认为它虽然与低年级的词语教学有所不同,但仍需要扎扎实实地进行教学,并总结出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1.音形义结合,扎实根基
专家指出,字、词、句是组成语文材料的基础。对于语文学习,生字词是基础,是根本。没有了对新词语的吸收消化,语文素养的提高就显得空洞和苍白。所以,中高年级的词语教学,不能只求会读会认,而要求音形义的结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词语的一些基本规律、基本方法。
在本课教学中,学生课前虽然预习了课文,但课堂上我没有虚晃一枪,而是花较多时间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词语教学。不仅关注了词语的音形,更关注了词语的内涵。特别是理解“租界”这一难点词语,设计得别出心裁。先是通过排序,接着通过结合文中描写租界的句子读读议议,还借用图片,引导学生理解了“租界”这一难点词语的内涵与外延。学生初步感受到理解重难点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联系文中的相关句子来理解,也可以查字典确切地知道词语的意思,甚至还可以查找图片等课外资料辅助理解词语。
2.词文结合,积淀情感
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入词语的感情世界”(李海林语)和学生一起“在汉语中出生入死”(王芝语),运用多种方法,走进词语世界。借助文本,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应当是词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词语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借助文本,与课文内容相结合,相互照应,从而使词语与课文融会贯通,为阅读课文奠定情感基础。
在教学第二组词语时,我让学生用文中或自己积累的词语来描述初读课文后所体会到的妇女、洋人与巡警。这里不单为说而说,学生在说的同时更达到了内化词语的目的,对学生快速把握课文中人物的形象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第三组词语,我又让男女生分别对比朗读描写洋人、巡警与妇女的词语。学生调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读出了人物形象,读出了故事画面,为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进一步积淀内心气愤的情感开掘了“最短”的阅读路径。
3.读写结合,强化运用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认为,小学一至六年级每一课生字词的学习都是重点。词语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表现”。学生学习词语不能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更重要的目标是指向于“言语表现”,缺乏表现力度的词语,是没有生命力的符号。因此,教学词语要结合课文内容,创设“语用”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写话说话,在说和写的训练中,学生大脑中的“消极词汇”就能很快地转化为“积极词汇”。
我在最后环节让学生选用其中的几个词来写写在沈阳租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学生对词语理解感悟后的积累与运用,在运用中实现词语理解、整体感知与概括内容的高度整合,产生了良好的综合效应。概括出的课文内容是以对比的形式呈现的,又一次提升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为下一环节“周恩来看到了这痛心一幕的教学”作了铺垫。
小学中高段也应该重视词语教学,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教师不能进行为读而读、为理解而理解的纯粹词语教学,而应注意音形义,词文结合,读写结合,这样才能达到扎实根基、为文铺垫、强化运用的理想功效。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樟潭小学32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