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漫游威尼斯

2009-11-10李润湘

安徽文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贡多拉圣马可水城

李润湘

威尼斯不大,也不阔气,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却像品尝苦瓜那样,越嚼越有味儿。

顺着威尼斯的小道,我们慢慢地欣赏。平平的道路中间,猛然隆起一座小拱桥,人称“叹息桥”,连着总督府,是15世纪审讯犯人的地方。在这里受审的犯人,都不会活着出去。被判处死刑的,行刑前最后的一条路,就是这座桥。桥上有窗户,临死前,唯一做到的就是看世界最后一眼,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这就是“叹息桥”的来历。

这不禁使我想起中国民间俗称的“奈何桥”。小时候听母亲讲,谁如果在阳间不孝顺父母,死后到阴间,准会让你受罪,过这个“奈何桥”。但“叹息桥”与“奈何桥”绝然不同的却是,“叹息桥”是外国侵略威尼斯人民的铁证,让威尼斯人民牢牢记住这惨痛的教训而奋强不息。

心里虽这么想,为了除晦气,我还是欢快地拍着手,仰着头在桥上走。许是冬季,尽管那天风和气暖,可恍惚间,微微的海风,凉凉的海腥味儿,还是使我俯下头来,想瞧瞧桥下面有什么景致。

小桥下,流着潺潺的、淡绿色的清水,上面停泊着些许小船,似乎有点儿像苏州的小桥流水人家,但往细里看,却又不像。

那像什么呢?

威尼斯是座水城,与世界上所有城市不同的是,它不是建在陆地上,而是建在水上。用数百万计的木桩,托起这座“举世罕见的奇城”,这句赞叹发自拿破仑。当年他率领军队翻越阿尔卑斯山开进威尼斯时,立即被这座城市的雄奇所征服。而歌德和拜伦只为它的文化底蕴所征服,对它赞扬不已。

如果你以为我是在炫耀,那你就误会我的意思了,此刻,我的的确确就站在它的脚下,向你诉说我的心声。

这座水城,是由118个小岛屿扎下牢固的根基,177条宽窄不同的河道,构成它的大街小巷,面积约6.9平方千米,人口约10万,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汽车的城市,但却建有390座桥,在世界上又得到了一个“桥城”的冠名。

说起这些,我多么想顺着这街道独乘小船漫游到威尼斯的每一个角落啊!但由于旅游的程序所致,我不得不顺从导游的指派,按导游指定的船只把我们送到应去观赏的地方。

有时,也需要步行在桥上走走,可我们建议最好放弃这种方式,想体味一下水城的情景,便都坐在船上拍照。船上有人讲,这是淡季,碰上旺季,恐怕就难以享受这清静了。

不到半个小时,水城的画卷拓展到威尼斯广场(又叫圣马可广场)的外围。

正要进去,刚才还晴丽的天空,陡然阴了下来,太阳也不肯露脸地钻进云层里,罚得我们远道而来的游客,“嘘嘘”地吸着寒气,神情恍惚地往威尼斯广场里面走。还未踅几步,导游温和地劝导我们,从威尼斯广场的右边进。说是正面进去,怕染上晦气,因为那两根高高的石柱子,既是威尼斯广场的正门,又是曾经的“断头台”。

谁又愿去接受这“断头台”的体验呢?故听导游这一指点,人们“轰”地一下,就往右门挤,我还不由自主地摇了摇头。

进到里面,像一幅巨大的水彩画展在你的面前,这里有11世纪、14世纪,还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物,正如朱自清在《威尼斯》中所写的那样:真是“庄严华妙,兼而有之……”。

对于这一切,我闭上眼,又睁开,想把它溶入我的血液里,铸成一个闪光点,但未成形,人们又说说笑笑地往里走。

往里是总督府办公的地方。

进入总督府内院,你便能看见15世纪建成的巨人阶梯,上面立着海神与战神的巨大雕像,举目相望,我发现自己像突然变小了似的,怏怏地把视线收了回来。

总督府内,有一处“金梯”直通总督府的后室,府内还有一幅被誉为世界最大油画的作品。只可惜,是听导游介绍,而没能目睹,甚是遗憾。

接着,又往里走,便到了“圣马可”教堂。

圣马可,是耶稣的第三弟子。这个教堂,便是公元前11世纪为纪念圣马可建起的,世界上唯一的“哥特、拜占廷罗马”三种形式合一的,形状奇特的大教堂。

人们啧啧地称赞着,而我,却有点怵,怕又发生在参观“圣彼得”大教堂时那样,晕眩起来,故未进去,只在外观上赞叹它的奇伟,并找人给自己拍了照。

蹊跷的是,有一导游却单独给我吃了小锅饭,悄悄地把我引到拿破仑住过的地方看了看,并告诉我,拿破仑临死前喊的最后一句话,不是别的,而是他唯一的爱人——约瑟芬。讲到这儿,导游诡谲地一笑说,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吧。我有点不相信,不可一世的拿破仑,怎么能那样儿女情长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他何必来威尼斯……

正要细问,大批的游客出来,要往威尼斯广场的市政办公厅走。

“这时,不知谁喊叫了一声:嘿嘿,不简单呐,这威尼斯广场真所谓集政治、经济、文化于一体呀……”

我闻声寻觅,突然“扑棱棱”几只和平鸽,飞到我的身边,我心一揪,猜想:看来这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概是威尼斯人民,向往着世界和平吧?

没等我沉静下来,撩拨得从不愿拍照的晋城市的谭总经理,双手掬着一把玉米对我讲:“来啊,给我拍个照。”

拍完照,趁着雅兴,我与谭总又漫步往威尼斯广场的后面走。

嚯,东南西北,曲折的小巷里,尽是琳琅满目的小超市,连太阳也像懂我的心事似的,从云层里悄没声地脱颖出来,照在小超市的玻璃窗户上,灼灼地发着光。借着这光,我不顾谭总不时地看手表的心情,像个孩子似的,从一个小商店遛出来,又钻进另一个小商店。

我兴奋得手舞足蹈,喋喋不休,简直分不清哪是商业区,哪是居民区这使我一下子读懂了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

贯穿在威尼斯大运河两岸的,一条条水上贡多拉的小精灵(贡多拉是船),把当地和外地的特产,运输到这块地处繁华的,里奥托桥的商业中心,成了威尼斯主要的商业枢纽。

人性的商业意识在这里大放异彩。

但也不乏使你陶醉在高雅艺术的天堂里,因为,我们偶尔漫步到一个小拱桥时,那优美的造型,那涓涓的溪水,那自然的环境,就不免使你停下脚步,要多瞧几眼,或者拍个照,作为纪念。而且,每个桥名,还讲述着一个别致的故事,让你依依不舍,留恋忘返。

我还想往里看,怎奈导游喊我们要到“玻璃岛”去,我只好悻悻地往回赶。

有人说,到威尼斯不去“玻璃岛”,算你白来。冲着这点,我内心里又增添了几分喜悦,总想知道,这水城的文化底蕴到底还有多深。

不多时,在一个平展的桥面前,我们站在了亚得里亚海的海岸边,等待着出发到“玻璃岛”的贡多拉。

好一个“玻璃岛”。它是威尼斯重要的手工业——玻璃吹制和花边制作的经济收入的重头戏。是世界上制造玻璃最早的地方。

我们乘坐在亚得里亚海的贡多拉中,清晰地看见威尼斯祖先遗留下来的木桩城堡遗址。沿木桩(三根木桩为一小桩)航行有航水,航电,航道路三大益处。想想看,茫茫的海水古老的时候,如若没这木桩,谁又知能漂向何方?这又足见威尼斯人祖先的智慧。

贡多拉到了“玻璃岛”后,我们看了玻璃制作的精湛表演。各式各样的水晶,玻璃制作什么的,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像是到了水晶宫的那种感觉,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显而易见,对于那些从来不曾为自己的真实生命辩护,而只为自己的不幸辩护的人来说,面对威尼斯人民这种独具匠心的创造力和不断的创作精神,难道不能从中受到某种启示吗?

猜你喜欢

贡多拉圣马可水城
水城扬州
东晋水城“浮”出大纵湖
又淹了又淹了
水城绍兴
圣马可大教堂的建筑风采
威尼斯船夫
走访威尼斯圣马可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