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素描风景写生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09-11-10李文博鲁莉华

教师·下 2009年9期
关键词:写生体会素描

李文博 鲁莉华

摘要:当代多元化的教学思路,为学生提供了更好的自学成才之路;但学生在求新求异的思维支配下,往往缺乏关于素描风景写生的一些基本知识或对其不重视。大自然本是一种自然景象,无所谓欢乐和悲伤。通过风景写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素描的基本知识和空间表现感,可以把自然景物描绘得形象、生动而感人,达到情景交融的美学境界。

关键词:素描;风景;写生;体会

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是培养造型能力的基础。造型艺术的基本功包括意识观念、美学原则、形式风格和表现手法,除了色彩,造型的全部因素都属于素描的研究范畴。安格尔曾说:“除了色彩,素描包罗万象。”为什么要画素描写生?怎么画好素描写生?无论对于美术学专业还是对园林专业的学生来说这都是不言而喻的,因为素描的写生不仅是学习素描的基础,更是对大自然的再现,而且对学生的空间的观察、理解、认识都是很有帮助的。风景素描写生是素描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很注重户外写生这一方面,目的是通过户外风景写生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风景素描写生的目的不是单纯地描绘客观景物,而是应当通过对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作者自身的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在几年的教学、研究中,我对素描风景写生教学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素描风景写生的构图

构图的目的在于对画面整体的把握,通过整体的观察,抓住最新的感受,确定表现主题,根据所画的对象在结构、比例、透视准确的基础上采取合适的表现形式。根据现实情况采取竖构图、横构图、三角形构图、四边形构图的构图方法。比如说画一幅有天、地、物、景的画面时,要根据其所各占的比例在绘画过程中反复推敲。同时在构图中,要讲究画面的完整、稳定,以及物体的组合、线条强弱的对比、明暗层次的对比。只有这样才能使画面更加完整、形象、生动。

1.取舍

我国山水画大师黄宾虹曾说过:“对景作画,要懂得‘舍字;追写物状,要懂得‘取字。”初学者在户外风景写生时往往不注重取舍,只有加、没有减,造成画面组织重复、不简洁,元素过于繁多、杂乱。因此就要根据画面需要,将对象加以选择、剪裁、提炼,使之比自然形态的景物更加完善。在实际教学当中,对树写生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同的树给人感觉不一样,所表现的气息也不一样,对于树不能照搬现实,一定要进行取舍,对树干、树根、树叶及背景进行取舍提炼后,保留树木形态优美部分,删除那些杂乱而多余的地方,背景作留白处理,以此来突出树干的主体形象。

2.主次

五代画家荆浩在他的画论著作《笔法论》中说:“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揖,列群峰之威仪。”这说的就是在一幅画创作之前要从整体布局出发,分清景物宾、主的位置,画面中的元素要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紧密的整体,集中地表现自然界中的美,使题意明确、构图完整。

二、风景素描写生的步骤

1.取景规律

首先要选定作画者感兴趣、有美感的自然景物,抓住景物的特点,确定所要表现的对象范围,对景物进行概括和舍弃。为更好地突出主题,还要对画面物体在画面上所占面积的大小进行分割,做到主次呼应,疏密、虚实对比,体现自然美与艺术美的节奏感。

2.形面分析

分析对象在体积、大小、主次等方面的关系,并将这些要素落实在画面上,要注重:①对线结构的平面形的认识与描绘;②对立体结构的体、面分析与描绘。

3.色调处理

色调在素描写生中也是一个需要掌握的重要元素。景物都有自身的固有色,通常由浅入深,按远景、中景、近景的顺序画出黑、白、灰的大调子关系,切忌不要从局部画起,要细微观察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并要将各物体进行对比,把握好远景、中景、近景之间的空间与色调关系。

4.空间处理

空间处理表现是写生的重中之重,一幅画面如有空间感可以把物体表现得有血有肉,层次分明。画中前景物体笔触要明显,线条有力,后面的大多成片,笔触较少。近景物体要对比强烈,轮廓清晰;远景物体明暗对比弱,轮廓模糊。还应注意主次关系,如以近景为主,则须刻画得较具体充分;如是中景,就要注重色调的变化;远景则不宜画得太细,要概括简练。

5.深入刻画

深入刻画的目的是对整体效果进行调整与统一,如:加强某些线条,弱化某些线条,以增强空间感,加强主题,减弱衬景,还要注意透视、比例之间的关系。

三、常见风景写生对象的表现形式

1.天空

天空的表现方法与其他物体有很大的不同点,其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表现出其空间感,要在画面中表达出天空所特有的空旷、遥远、深度,而不是一块平面。不论是有云的天空还是晴朗的天空,都要有层次的变化、透视的变化、明暗的变化,达到与画面整体的统一。

2.地面

表现地面要注意两点:一是分量感,二是纵深感。大地的重量感从虚实和色调上来表现,在素描当中用灰、白色调表现出大地的层次感;同时,画地面一定要注意整体性、忌琐碎,色调也要统一协调。

3.建筑物

建筑物是户外风景写生中经常写生的对象,有时作为一个画面的主体,有时可以作为画面主体背景来处理,角色很重要。画各种建筑,要抓住建筑物最明显的特征结构及透视变化,同时还要注重表现建筑物的整体感与立体感。

4.树

画树要有选择。在实践教学中,要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姿势优美的树或者特征明显的树,才能更好把握树的特征。在选择对象时还要了解树的生长规律,如画杨树时要注意分枝的方向、形式及位置。用笔要轻松、活泼,多以线表现,暗部要透气,做到虚实结合。

四、在素描风景写生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措施

随着教学经验的不断积累,笔者认为素描风景写生已成为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西藏农牧学院素描课教学中,风景写生作为素描课程第二阶段来完成,它要求学生以静物写生为基础,先解决简单的透视关系和物体的形体描绘,其次再考虑画面的整体感。由于西藏农牧学院是农业理工科院校,园林专业多数同学没有接触过艺术方面知识,在课堂学习中对于素描的空间感、透视关系、整体感等理解不到位,鉴于此,必须采取与艺术专业学生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几年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已形成了一套适合于西藏地区园林专业的教学方法。园林专业中的素描课程主要是为园林规划设计等主干课程打基础,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很注重艺术感的表现力,而是注重学生对画面的整体把握和构图。在风景写生时,表现空间更为广阔,比如前景、中景、远景,阴晴、雪景这样的一些变化,使得本来就形态纷繁的大自然在作画当中更加变幻万千。

在作画之前,先对所描绘的对象进行风景速写,练习取景构图,抓住画面的整体及主次关系;随后在练习图上进行取舍,铺出大色调,把天空、建筑物、树木的素描关系表现出来,然后再进行调整。西藏的民居很具有特色,无论是建筑结构还是建筑装饰都别具一格。在建筑物的画法上,要求学生加强整体感和特色的凸显,加强学生对自然、社会的感受能力,加深学生对民居、自然风景的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专业参考资料及国际上一些大师的作品,引导学生欣赏大师的名作,并分析其特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风景写生的兴趣。读懂大师作品中独到的构图特点,并认真分析,找到其特征,养成这种寻根问底的好习惯,学生会获益匪浅。在一堂普普通通的训练课上,我们尝试着运用大师的绘画语言与大师进行了一番交流,这份感受当中有大师对风景的领悟以及内在感受,大师的作品之所以美,在于创造了人们所能接受的佳境。

风景写生不仅仅是学习和掌握素描规律,并懂得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感受自然当中各种情绪,丰富精神上的美,使我们更加热爱生活,使自己的作品内容和形式更加完美和统一。

参考文献:

[1] 孔仲起,王霖.心随笔运,隐迹立形[J].新美术,2002(3):69-72.

[2] 郭丽萍.风景写生教学中的几点心得[J].克山师专学报,2004(4):1743.

[3] 丁山.素描[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4] (美)H·H·阿纳森. 西方现代艺术史[M].邹德侬,巴竹师,等译.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作者单位:西藏农牧学院)

猜你喜欢

写生体会素描
初夏素描
素描
写生与美术教学
浅谈如何做好办公室文秘工作
浅谈留级生的教育管理实践与体会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