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09-11-09温丹华
温丹华
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是指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为基础,资金拨付以国库集中支付为主要形式,所有财政性资金都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拨付、结算的一种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它实现了从预算分配、资金拨付、资金使用、银行清算直至资金到达商品和劳务者账户的全过程监控。本文拟对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支付结算进行探讨。
一、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优点
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结算相比于其他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在资金的使用效率、资金的安全以及监管方面都有自身特点。
(一)提高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支出所需资金由财政账户直接拨付,减少了中间环节,使预算资金到位及时,从而有效地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了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同时也改变了资金由预算单位层层转拨、环节多、在途时间长、工作效率低下的局面。既有利于财政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又能有效降低资金划拨支付成本,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效率。
(二)确保了财政资金的安全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由于财政资金拨入预算单位银行账户,预算单位就存在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的可能,同时也存在用财政的资金对外投资或融资的可能,即用国家的钱,取得投资收益或赚取银行的利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如果由于投资失误,就会造成财政资金的损失。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财政资金不拨入单位银行账户,这不仅可以降低资金运行成本,而且还可能有效的防止单位挤占、挪用和截留财政资金,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
(三)强化了预算执行与监督
在预算资金管理方面,实施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前,预算单位多头开设账户,使用资金不规范等违规现象普遍存在,且屡禁不止。现在建立起了统一、高效、规范的预算资金申请与拨付体系,进一步对预算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约束;在预算的执行和监督方面,树立了依法执行预算观念。国库集中支付额度是严格按部门预算执行的,部门预算是经全国人大和各级人大审议批准的,所以任何机构和个人必须严格按此执行,否则即是违法。对于预算支出中需要调整的项目、内容都必须按程序报经原批准单位批准后才能执行,否则也是违规。此外,部门预算还强化了预算单位建立“先有预算,后有支出”及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和办事原则。
(四)促进与国际惯例接轨
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公共财政支出框架,在许多方面需要与国际惯例接轨;特别是我国已加入世贸组织,在制度安排和体制创新方面更应以国际准则和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为借鉴。目前市场经济国家大都实行国库单一账户(或国家集中收付)制度,即:政府各部门的资金收付活动全部经由一个账户(改账户称为国库或国家金库)集中办理,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集中到这一账户,所有政府性支出亦由这一账户集中拨付。政府各部门在法定范围内征集的收入全部缴归国库,在批准的预算项目和额度内通过政府采购中心购买商品和劳务,则由国库直接将资金拨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除此之外,政府各部门不在银行开设任何账户,实行资金由财政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这是对财政收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标准办法,同时也与国标惯例接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的问题
(一)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认识淡薄
一些预算单位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认识不到位,他们认为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削弱了单位的财权,在资金的使用上受限制,不利于本单位的业务开展,因此主动性不强,甚至有抵触情绪。
(二)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低
由于预算单位财务开支标准不统一,业务各有特点,财务人员对相关的会计业务处理不熟练,导致财政直接支付比例不高。
(三)财政国库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
以财政部门为中心的预算资金管理信息系统成熟程度不高,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系统建设也比较滞后,很多工作必须通过手工进行操作,不仅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还容易出错,因此,无法很好地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四)财政资金清算环节多,影响支付效率
无论是财政直接支付还是授权支付,均采取代理银行网点先垫付,再由代理银行分行汇总各网点的垫付款项后统一与国库单一账户清算,清算环节必须经过代理银行零余额账户的过渡。清算环节越多,资金在各账户周转的手续越多,资金支付速度就越慢,出现差错的可能性也越大。
三、解决行政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增强国库支付改革意识和会计责任意识
特别增强单位负责人的国库支付改革意识和会计责任意识,强化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财政部门要加大对该项改革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使预算单位和相关人员特别是单位领导认识到此项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让财务人员熟悉相关政策、程序,使预算单位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争取单位的理解和支持。凡因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要依法追究单位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相关责任;有关财政审计部门要对各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和财政资金的有效运用等方面定期进行考核验收及检查监督,增强各单位负责人的会计责任意识,深入广泛宣传财会工作的重要性,让更多的人重视财会工作。
(二)加强预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完善和统一相关费用开支标准
由于改革前预算单位费用开支标准由自己控制,虽然国家有统一费用开支标准,但由于一些标准已经过时,严重脱离实际,预算单位之问执行费用标准相差很大。实行改革后建议相关部门对预算单位财务开支费用标准加以整理、归类和修订,出台相应法规、制度,加强对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维护正常的财经秩序,提高财政直接支付率。
(三)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配套改革
为了加快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步伐,需要做好相关的配套工作。一方面要实行财政预算改革,逐细化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增强预算的约束力,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行提供可靠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建立支付中心业务结算系统、信息反馈系统,为国库集中支付推行提供必要的运行条件。
(四)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
由于改革前和改革后预算单位账务处理都有很大的变化,各单位财务人员要及时掌握国库集中支付后出现的新制度、新业务、新方法,强化财会人员的操作技能,国库支付涉及预算编制、用款申请、计划下达、项目管理等多个环节,这就要求财会人员不仅要做财务核算员,还要做掌握全局的预算员。此外,应加强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建立起单位财务人员业绩考评机制。对业绩突出的,由财政部门给予表彰,使其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地发挥,业务素质得到较好地提高。
(五)逐步完善财政集中支付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发达的网络信息系统是保证整个支付系统内部信息高速交换的基本平台,应逐步完善和提高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为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提供技术支持。现阶段,与国库集中支付相配套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主要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以“金财工程”建设为契机,结合国库集中支付改革要求,建立一套安全可靠、功能强大的国库集中支付操作系统。通过该系统运作,力求实现资金支付程序的规范化,预算执行监控的明细化、动态化,预算单位支出信息采集的实时化。建立与预算单位的联网系统,可借助现有政府网络实现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的联网,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及信息传递的电子化。尽快实现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国库、代理银行等相关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网,构建联合信息网络,实现数据共享、多方对账和多渠道监控的目的,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国库集中支付的效率。
(作者单位:河南省经贸工程技术学校)